Liisa Hietanen:把温暖织进了生活

2019-09-02 03:28
优雅 2019年9期
关键词:蜡像真人针织

艺术家Liisa Hietanen

当被问起什么艺术作品可以等比复制真人而且无论从视觉上还是质感上都能达到精细还原甚至以假乱真的地步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恐怕是那些栩栩如生的名人蜡像。但蜡像制作复杂,成本颇高,你只能在专业的蜡像博物馆才能一睹尊容。

而艺术家Liisa Hietanen用编织技术创作出来的雕塑们就显得不那么“娇贵”了。来自冰雪王国芬兰的Hietanen从2009年开始将传统的针织、刺绣和雕塑结合在一起进行模型创作,并参加了很多群展,不过真正令她备受赞誉、大放异彩的作品当属那些她用钩针和毛线为家乡小镇居民打造的1:1真人大小尺寸的塑像。在此系列中,我们能看到带着小狗出门遛弯的Raija老太太、美术馆里摄像的游客、下班回家路上购物的大叔、正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妈妈以及爱看书的清洁工老爷爷等,当这些塑像和它们的真人原型摆在一起时,大家都不由赞叹:“简直宛如一对双胞胎!”

Hietanen笑称自己同很多芬兰人一样,从小就学习编织并爱上这门传统艺术,但只是织毛衣来抵御严寒似乎太小儿科了,她想要把传统玩出点新的花样,于是她将专长放在了编织雕塑上面。“用针织表现任何材料,是有血有肉的,不是简单地用针织去雕塑。”性格温暖又柔和的Hietanen很想为自己的作品赋予情感,当她完成学业回到家乡的村庄,见到了亲人和熟悉的朋友,心中觉得十分温暖,所以决定用自己喜欢又擅长的针织来留住属于小镇的回忆。

“每个作品都是送给村民本人的礼物。”Liisa Hietanen在设计和制作礼物时严肃且认真,她先是与愿意做模特的村民们见面,约定好雕塑的姿势,然后从各个方向为他们拍照,测量尺寸,并标记他们的行为举止,以便在作品中更好地表现每一个人的独特个性。日常的编织主要依据照片进行,但当步骤涉及到所编织的人体模型的脸和手时,她会再次与模特见面,在聊天中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点,更好地捕捉和琢磨他们的表情与神态。

邻居Anna抱着儿子坐在他们的同比雕像旁,如今宝宝已长大了不少,由此可见Liisa的每件作品都耗时不短。

Raija奶奶的帽子、眼镜、毛衣上图案,乃至她的面部表情,每一个细节都被完美捕捉到。

用海绵填充起来的“哥哥”虽没有本人那么酷,看上去却更温柔可爱了。

这位在美术馆里拍照的游客,手中的相机都是彩屏的。

爬上枝头的小姑娘Mimosa正轻松惬意地看着她的同学们,有时候大家会抬起头和她打招呼。

Matii大叔在回家路上去了趟超市,下班后的他神情略显疲惫。

热爱读书的清洁工老爷爷,每当他投入阅读时,表情总是严肃又认真。

在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后,尽可能地将最具个性的细节在她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另外,为了确保她编织的雕塑能正确站立,Liisa用钢筋建造了一个结构,并用水泥增加重量。在完成编织的外壳后,她用柔软的材料填充雕塑,給它一个栩栩如生的外观和感觉。

Liisa Hietanen的艺术创作不仅没有对原型进行复杂又夸张的艺术加工,反而以写实为宗旨,完美复刻了现实生活。因此,除了人物雕塑,Liisa还编织了许多日常生活的常见物品,比如:插线板、手表、超市买的一袋香蕉、洗脸池甚至整个卫生间!盘子里的香肠和青豆通过不同颜色和粗细的毛线展现出了不同的质感与层次,Liisa真的将女性艺术家的细腻和灵巧注入到了这些看似普通的小物件里。

Liisa说,作为她的一种思考方式,编织已经不仅仅是一项传统技艺的工作,而是她所有人生片段的记录,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她的作品都那么充满灵性的原因吧!

大到一间厕所,小到一粒豌豆,无论是对待食物还是日常生活用品,Liisa都用她精湛的编织技术表达了自己对生活最大的敬意,完美定格了人生中片刻的珍贵回忆。

猜你喜欢
蜡像真人针织
优雅针织柔情秋意
James Legge’s Translating Chinese Classics into English:An Examination of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 and his Multidimensional Adaptive Selection
More than the largest small commodity market of China
会隐身的针织迷彩
针织与纱线
人体可笑堂
Imaginations and Reimaginations of National Origin—A Case Study of the Two Times that the Gaxian Cave was Discovered
传播真相 追求真理 涵育真人——我的高中历史教育之梦
蜡 像
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