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泛娱乐化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2019-09-03 03:25周娟陈春燕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泛娱乐化消极影响网络媒体

周娟 陈春燕

[摘要]大学生正值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非善恶判断意识尚未成熟,易受到不良因素影响。网络媒体泛娱乐化固然有利于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但是也呈现出庸俗空洞盲目跟风、过度依赖消费明星、片面追求感官刺激的特点。网络媒体泛娱乐化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

[关键词]网络媒体;泛娱乐化;价值观;消极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9-0090-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9.041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泛娱乐化是一种以乐为标杆,注重感官刺激和情感共鸣,淡化理性思考与深度探索,甚至打着娱乐的旗号,传播低俗,空洞内容,盲目制造轰动效应的文化现象。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提出“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对于泛娱乐化,学者大多持批评态度,有少数学者认为其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中的正常现象。网络媒体具有传播信息,舆论引导,纠正社会不良风气,娱乐等功能。网络媒体泛娱乐化是指网络媒体在传播过程中过度使用娱乐元素,甚至传播格调不高,庸俗媚俗的信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弱化正确舆论引导,忽视社会影响和媒体伦理。网络媒体泛娱乐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缓解压力,释放情绪有一定的作用,但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而“目前的泛娱乐化最容易俘虏的受众,正是价值观可塑性极强的青年学生”。

一、网络媒体泛娱乐化现象的产生原因

(一)互联网技术更新换代提供“硬件条件”

互联网技术更新换代推动了网络媒体泛娱乐化现象产生。首先,为网络媒体搜集信息提供便利。现如今,人们不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可以随时随地在QQ、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上发布信息。而互联网技术为网络媒体搜集网民关注焦点,感兴趣点,浏览偏好等信息提供便利。其次,为网络媒体制作内容提供便利。运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根据已搜集的网民感兴趣信息提供个性化阅读服务,也可以实现P图,变声和剪辑视频等,便于叠加搞笑效果,给网民带来丰富的视听体验。再次为网络媒体传播内容提供便利。互联网技术给信息传播带来变革式发展,使得信息传播突破时空限制,为网络媒体全天候传播信息提供便利。

(二)网络媒体追求利益提供“内驱动力”

网络媒体具备双重角色,一方面是传播社会“正能量",纠正社会不良之风;另一方面是适应市场需求为用户提供服务,获得相应利益。然而,一些网络媒体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泛娱乐化倾向,淡化其社会功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媒体行业为了生存以及发展,要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增加网络用户,获得网民关注,从而获取利润。为了获取利益,一些不良网络媒体片面追求点击率,肆意炒作娱乐新闻,综艺节目粗制滥造,谣言假象充斥网络。除此之外,一味迎合网民低级趣味,不断降低道德底线,传播低俗信息,庸俗、媚俗画面频现网络。

(三)网络环境复杂虚拟提供“栖息之地”

互联网具有开放性、虚拟性、便捷性的特点。网民在网络上隐蔽其真实身份,化身为虚拟符号发布信息。由于缺乏“把關人”的管理,网络上的信息真真假假,暴力语言,媚俗照片,网络谣言等负面信息充斥网络。正是由于在复杂虛拟的网络环境中,网络媒体传播的一些庸俗、媚俗内容得以在网络上留存,被网民浏览。反之,正是媒体打着娱乐的旗号鼓吹快乐至上,及时行乐,一味迎合网民的娱乐心理,麻痹人们需要放松的神经,不断降低道德底线,审美底线,提供低级趣味作品,导致网络环境复杂化。

(四)网民缓解压力释放情绪提供受众基础

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离不开广大网民的参与。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升,消费理念也逐渐升级,精神消费需求日益增长。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人们面临着来自学习、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紧张,焦虑,抑郁,愁闷等各种负面情绪困扰着诸多网民。而一些网络媒体通过炒作娱乐新闻,发布标题党新闻,戏说历史,制作低级品味的视频吸引大量网民关注,且在短时间内给网民带来感官刺激,愉悦心情。

二、网络媒体泛娱乐化现象的一般表征

(一)庸俗空洞盲目跟风

娱乐本是人生活中的一个调剂品,起到放松身心,愉悦心情的作用。一些网络媒体打着娱乐的口号盲目追求利益,粗制滥造,盲目跟风,制作内容呈现出庸俗化、复制化、空洞化的特点。首先“软新闻,“标题党”新闻比比皆是。频频登上热门搜索,甚至引起网络拥堵的常常是明星的恋爱,结婚及其争议性信息。关注社会现实,实现思想引领的深度新闻却少见推送。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一些新闻亮出雷人标题,仔细查看却是文不对题,没有任何浏览价值。其次,综艺节目复制化现象严重《非诚勿扰》的原型是英国一档约会节目《TakeMeOut》。它的走红引起了国内《门当户对》《全城热恋》《百里挑一》等多个相亲类综艺节目的跟风,节目程序,形式大多相近。

(二)过度依赖消费明星

自《这!就是街舞》选拔类真人秀播出之后,引起《热血街舞团》和《舞者24》舞者选拔类节目的出现。音乐人才选拔类,街舞真人秀,偶像养成类等网络综艺节目存在着竞争化、复制化.程序化的现象。选秀节目的初衷是为普通大众提供表演舞台,展示真实才艺。演变到后来,一些媒体为制造舆论讨论热点,提升收视率,爆出选手身份造假,经历造假,炒作选手绯闻等信息出现在网络上。演艺公司培养明星,选秀节目制造明星,网络平台捧红明星。明星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热议话题之一。网络媒体依靠曝光明星隐私,丑闻以此来满足网民窥私心理,看客心理,从而提升点击率。综艺节目依靠邀请当红明星作为节目宣传保障收视率。明星产业链上投资商、明星、网络媒体彼此链接,共同获益。

(三)片面追求感官刺激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紧张的神经需要得到放松。而劲爆刺激的文字,图片,视频能够在短时间内引起人们的关注,促使人们的精神迅速达到兴奋。一方面,网络媒体的新闻报道文字内容愈加露骨。另一方面,包含美颜滤镜,炫目特效,后期配音等多重因素的短视频能够在短时间内带给网民震撼体验。本应是作为生活调剂的娱乐,反倒使得众多网民将娱乐当成了生活的重心,沉浸在精神狂欢中无法自拔。

三、网络媒体泛娱乐化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价值观是人们对于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现象的是非、善恶、美丑的认知与判断,是价值认同的稳定呈现。价值观具有相对稳定性,对人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产生一定影响。我国网民规模再创新高“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7.9%”。大学生大多使用网络,且通过网络媒体获取大量信息。正如格伯纳等人提出的培养理论而言“娱乐内容最可能发生培养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大学生思想观念日益独立化,个性化,但是辨别意识,判断意识尚未成熟,易受到不良因素影响。网络媒体泛娱乐化虽然有利于大学生缓解压力,释放情绪,但是其中包含的负面因素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

(一)历史价值观片面化

历史是一个国家兴衰沉浮的深刻见证,是一个民族文化流传的美好展示,是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本应以崇敬的态度,多方位的视角,理性辩证的思维来看待历史,传承历史。然而,一些不良网络媒体在商业化运作与泛娱乐化浪潮耦合下,一味追求给网民带来新鲜刺激感,淡化了严谨制作态度与传承文化意识。网络上各种宫斗剧,抗日神剧,恶搞英雄视频泛滥。宫斗剧中主观设置复杂的人物关系,主角光环贯穿全剧,历史人物情节肆意篡改。抗日神剧中更是出现了手撕鬼子,机枪扫射飞机的画面,效果雷人。“暴走漫画”因发布含有丑化董存瑞烈士的视频,造成不良影响,受到国家相关惩罚。肆意篡改历史,盲目制造轰动效应,使得大学生沉浸在“勾心斗角”,夸张雷人的剧情中,满足于情感宣泄,感官刺激,却淡化了历史敬畏感与厚重感,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将大学生对历史的关注局限于狭小视野,影响了大学生对历史的全面正确认知与理解,导致大学生历史价值认知片面化,碎片化,甚至产生错误认知。

(二)生活价值观扭曲化

“生活价值观是个体对其存在和发展状况及意义的思考,是对个人与社会、集体、他人之间关系的认知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念。”网络媒体在泛娱乐化浪潮影响下,强调消费至上,娱乐至上,大量報道明星奢华生活,情感纠葛,以戏谑化方式讲述英雄人物故事吸引网民眼球,却往往很少关注奋斗在基层的普通老百姓。大学生长期沉浸在浮躁,世俗,攀比的负面娱乐环境中,导致生活价值观扭曲化。首先表现为生活价值观享乐化。网络媒体大量报道明星奢华生活,捧红大量“网络红人”,宣传各种奢侈品,却很少报道他们背后的辛苦付出。这导致缺乏判断经验的大学生沉浸在奢华视觉盛宴和偶像崇拜中,滋生享乐主义,忽略自身实际情况冲动购买网红产品,淡化了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其次表现为生活价值观功利化。网络媒体在泛娱乐化浪潮影响下鼓吹“一夜暴富“一夜成名”,大量报道各种炫富生活,奢华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过度追求金钱,甚至将金钱作为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由此而滋生出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淡化了对理想信念的追求,社会责任感缺失,精神生活浮躁化,贫瘠化。

(三)审美价值观庸俗化

美,不仅仅是外在美,面若桃花,婀娜多姿,更重要的是内在美,善良诚信,坚毅果敢“审美价值观就是一个人在对客观对象做出美和丑、崇高和卑下、悲和喜的审美价值判断时所依据的观念”“网络红人”频频活跃于网络上,类型多样,层出不穷,引得网民津津乐道。他们成名方式多样,良莠不齐。“芙蓉姐姐“天仙妹妹”和干露露等凭借夸张雷人造型或清纯外表或媚俗照片走红。他们的出名离不开网络媒体的争相报道。一些网络媒体为提升点击率,将“网络红人”的媚俗照片大肆转发。网络媒体对于干露露母女形象及其言论的渲染、报道,赚足了网民的眼球。校园内大学生化妆打扮追随“网红脸",穿衣购物跟随“网红风”,更有甚者想要依靠整容博得出名。这使得大学生审美价值认知片面化,审美价值追求庸俗化,过度追求外在美,淡化了对内在美的追求。

(四)道德价值观去崇高化

“道德价值观是指人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活动对于社会群体和个人所具有的意义。”积极正面的道德榜样模范人物对大学生正确道德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而负面典型则对其产生消极影响。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优秀的作品在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之外,更在于实现价值引领作用。不良网络媒体为了提升点击率和知名度,便肆意曝光明星隐私,造谣传谣。这不仅给明星带来舆论压力,更是制造舆论风波引起网民恐慌。甚至于一些网络媒体恶搞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民族英雄,质疑其为国英勇牺牲行为。这些不当行为背离了诚实守信,缅怀先烈的传统美德,更是对于职业道德的践踏。大学生长期在这些负面信息的影响下易导致道德价值观去崇高化,不再坚守崇高道德,甚至为了实现个人利益便不顾他人与集体,滋生道德虚无化,道德信仰弱化。

参考文献:

[1][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2.

[2]刘洪波.泛娱乐化背景下青年学生价值观引导策略析要[J].理论导报,2012(5):53-54.

[3]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e.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808/120180820_70488.htm,2018-8-20.

[4]李良荣,张春华.诊断中国传媒娱乐化[J].新闻界,2007(6):14.

[5]邱吉,翟文忠,杨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特征、现状分析及思考[J].教学与研究,2011(3):32.

[6]刘济良.价值观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04.

[7]陈章龙,周莉.价值观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6.

猜你喜欢
泛娱乐化消极影响网络媒体
网络民粹主义对高校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网络直播热发展中的冷思考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自媒体传播的文本特征及其消极影响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新闻互动传播探索
论新自由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消极影响及对策
网络媒体在舆论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网络媒体新闻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