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背景下普通本科院校大学数学课程体系改革现状与思路探究

2019-09-03 03:25叶绪国龙伟芳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大学数学职业教育转型

叶绪国 龙伟芳

[摘要]普通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是教育回归本质的体现,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对接,完成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大学数学课程作为必修基础课程,在本科院校理工科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结合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实际情况,探讨与分析转型背景下大学数学课程体系改革的现状、障碍与解决思路,从而助力理工科专业的职业教育转型。

[关键词]普通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大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9-0016-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9.008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引言

2013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上表示,高校要发展与就业政策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培训,使他们的素质与岗位的需求相一致。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演讲中谈到中国教育结构调整和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介绍了教育部的明确改革方向,实现在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在培养模式上,淡化学科,强化专业,重点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等技术技能型人才。同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将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突破口,对教育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选择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引导转型为高职类的调整。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与升级,知识与技术产业比例逐步增大,与之相匹配的人才培养规格也必须提高。统计显示,我国技术人才中高级工比例约占5%,与发达国家高级工占技术人才的30%~40%相去甚远,高层次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呈现“结构性短缺”局面,难以满足产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可见,发展职业教育是必要的,高等教育应开启培养“蓝领”人才模式,充分体现了教育回归本质,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市场对接,明确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大学数学课程作为本科院校理工科专业必修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专业学习、研究与应用提供数学工具,促进理工科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优化。因此,为实现理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转型,必须把大学数学课程体系改革列为理工科教学改革重点内容之一。地方本科院校大部分是1999年以后升格为本的,而且绝大部分具有师范背景,传统的专业以培养中小学教师为目标。理工科专业(除数学专业)所修数学课程中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实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等几门课程,由它们构成了大学数学课程体系。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类别多样,开设数学课程的目的与要求程度不同,但普遍存在教学内容相同、脱离专业需要、学生苦于应付学习、感觉不能学以致用等现象。本文结合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实际情况,探讨与分析转型背景下大学数学课程体系改革的现状、障碍与解决思路,助力理工科专业的职业教育转型。

一、大学数学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一)学生基础薄弱,水平呈现明显差异化

自1999年以来我国一直实施高校扩招政策,使得更多的高中毕业生可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地方本科院校处于招生食物链的低级别层次,每年生源质量明显低于省属重点高校,更不能比肩教育部等部属高校,而且部分专业文理兼收。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情况明显,导致有限时间下难以完成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对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教材多样化,质量无保证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材的作用与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教师依据教材编写教学大纲,教材是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活动的基础。然而,目前很多出版社编写教材,同一门课程拥有多本同类教材。地方本科院校在选择教材上完全依赖教师,教师的教学经历与认知来确定教材,从而部分高校同一个课程会出现多个教材情况时有发生。限于编者的知识储备与科研水平,教材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地方本科院校对教材关注度也不高,通常操作方式是限制一个范围内选择,例如国家统编教材、教育部统编教材、面向21世纪规划教材、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优秀教材和省部级规划教材。事实上,应该意识到教材的选取不是仅仅限制到一定范围内就能保证适合的。

(三)轻视数学课程,重视专业课程,缺乏学习动力

非数学专业在学习数学课程时普遍存在轻视情况,认为应重视学习专业课程。数学课程学习并不重要,仅仅是用于考试,拿到学分,完成毕业要求。因轻视对数学课程学习完全感觉不到学习兴趣,被动且缺乏内动力,导致学生学习吃力。每个专业开设专业导论时教师未充分明确数学课程开设的作用与意义,不能明确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具备相应的科学思维能力,掌握一切理工科科学研究的基本手段;未正确处理好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从而让学生从认识上缺乏对数学课程学习的动机。

(四)数学课程内容纯粹,与专业培养脱节

数学课程内容中每个章节编排基本按照“概念与定义、性质与计算、定理推论与证明、例题与习题”模式。内容往往与数学专业课程相一致,呈现“纯粹数学”形式。其中陈述与例题与专业学科相关,不能与专业内容建立实质关联,造成数学课程教学与专业培养脱节。虽然编排模式体现课程的完备性,易于授课教师教学,但不能激发学习兴趣,内容不能與专业相结合,从而使数学课程学习不能支撑其他学科与专业发展。同时,考虑随高校的办学方向、规格、专业特点,数学课程内容并未发生变化,严重阻碍高校的办学水平提升与转型发展。

(五)缺乏必要的教学时数与教学文件保证,难以提高教学效果

地方本科院校根据教育部、高校等管理部门出台的相关指导文件,结合自身专业培养要求安排教学时数。在安排数学课程时普遍出现教学时数不足,习题课与讨论课严重缺乏,部分数学课程安排较少的课时,无法完成培养数学思维的目的,比如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等课程通常按2课时安排。因此,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授课时经常满堂灌,且确定教师主体地位,缺失与学生互动环节,教学过程中往往代替学生思考,不留任何思考空间。同时,在制定计划、大纲、教案等教学文件时,授课教师从自己对数学内容的认知出发完成文件撰写,倾向教学内容的知识化、理论化,未与相应理工科专业教师沟通,使得授课缺乏数学的应用训练,与专业培养人才目标相割裂。

(六)教学方法单一,现代教学技术使用能力不足

数学课程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普遍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定义与概念、性质与计算、定理与证明、例题与习题等四部分的讲授方法。强调技巧与解题方法上的讲授,缺乏对基本概念、结论等基础内容的理解与认知,严重影响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形成。现代教学技术的使用为课程教学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可使用该技术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更简单更形象展示知识内容的客观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然而,掌握现代教学技术对数学课程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因此,往往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很少使用,二是过分依赖技术。无论哪种,对现代教育来说都不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

(七)考核手段单一,导致评价体系不完善,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

数学课程考核办法普遍使用“平时+期末”或“平时+期中+期末"模式,这种传统考核办法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方法单一,对培养学习能力不利,造成死记硬背、照葫芦画瓢,考完即忘等现象。考核方式单一使得教学过程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学生也不可能及时复习与预习所学内容,造成这个星期上,下个星期忘的教学效果,更谈不上强基础,偏应用的理想目标。

二、大学数学课程体系改革的解决思路

(一)明确数学课程地位,转变传统数学课程教育教学观念数学课程是理工科專业学生从入校第一学期相继开始学习,因此,教师要明确数学课程在专业课程中的地位,突出数学课程对专业的作用与意义。从课程的开设目的、内容、性质等方面全面解读,必要时举一些与所学专业课程相联系的例子,更深入说明。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课程不是为了解决难题的,而是为了培养自己的数学素养,为更好学习与理解专业知识。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课程既是一门基础课,又是一门工具课程、文化课程。从心理上增强学好数学课程的自信心。数学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明确数学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数学教育思想,即数学素质教育。数学学习的目的是为后继专业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数学方法,从数学角度思考专业问题。要考虑把学生专业发展放在首位。做好数学的素质教育,发挥数学在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二)确保必要课时量,完善教学条件

数学课程的教学基本保障是课时、大纲与计划等内容。为了完成理工科专业培养的需要,应在学校或分院间层面下,组织数学课程授课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进行交流,了解专业与学生,建立类似教研室队伍。从数学角度与专业需要角度出发完成课时商定、教材选择与征订、讲授内容考核要求、大纲与进度计划等方面的讨论与制定,确保数学课程与专业发展实际相结合,同时重视讨论课、习题课对知识巩固的作用。此外,教师要熟悉教材,这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上好课的保证。为了更好服务理工科专业,确保数学素质教育地位,提倡开设数学类公选课,让想学习数学的同学参与到这项有益活动中去。

(三)谋划教学内容,迎合专业需求

地方本科院校在自身发展与地方支持下已开设多种专业人才培养,数学课程授课教师应从专业培养角度选择符合专业学习的课程教学内容。坚持淡化理论,强调应用,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与专业培养相结合,向专业服务,提供数学工具。在有限的课时下,建立数学课程教学电子学习资源库,引导学生入门。同时,强调教师的主动性作用,鼓励教师自编指导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教学辅助资料完成数学课程充分学习,巩固专业学习基础。

(四)探究教学方法,引导和提高学习兴趣

数学类课程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强调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按照定义与概念、性质与定理、证明与计算、例题与练习等四步教学法完成教学过程。然而,非数学专业学生本身对数学课程缺乏兴趣,对数学基础知识不掌握,从而使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课程,从心里进行反抗。这种现象在地方本科院校更盛。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应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内因,结合外来条件,势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首先,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结合专业,利用数学建模思想,建立数学知识与专业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专业内容相关关系。其次,学习数学知识时,可介绍与知识相关的人物,利用数学历史与数学故事吸引学生学习数学注意力,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也能培养与体现教师的知识面与个人魅力;再次,引入多媒体教学技术增强知识讲解的可视性,对相关数学知识进行有意义研究与直观展示,服务与丰富课堂教学。然而,需要注意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使用具有二重性。用得好,极大提高教学质量;用不好,严重破坏课堂教学。如何使用多媒体技术对当前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最后,注重数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对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起到关键作用。只有掌握了数学思维方法就能理解数学知识的实质。

(五)制定多种考核方式,建立合理的、有效的、科学的考评制度

基本上所有的地方本科院校在考核方式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采用闭卷形式,考查学生对数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解题方法的掌握。选用“平时+期末”或“平时+其中+期末”考核办法来衡量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这种方式往往引起学生的死记硬背、套公式、套方法,考过后通通忘记已学知识。我们应采用闭卷+开卷,考场内+考场外相结合方式完成人才培养的评价。具体可从几个方面考虑:首先,考虑期中与单元测试;其次,建立讨论小组,记录学生表现;然后,布置独立与团体任务,考察学生的独立学习与团队能力;最后,合理划分各部分所占比例,给出总评成绩,鉴定培养结果,从各个环节加强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意识。

三、结束语

数学学科的发展是国家保持技术优势的保障,为科技技术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工具。数学学科学习对理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到关键的作用。转型背景下普通本科院校发展服务地方的职业性质理工科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学数学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对高校理工科专业发展影响甚大,对地方本科院校来说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课题。在办学经费、教学经费、制度等有限资源下如何完成数学课程对培养专,业人才的任务是每个数学教育工作者、理工科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问题,研究如何解决问题,对大学数学课程体系的建设应该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范藻.高考改革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综合改革路径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9):68-71.

[2]符家庆,孙建波.激励理论指导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14(23):9-12.

[3]帅杨.专业技能标准建立的思考一从高等专科职业教育到本科职业教育的转化[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4,34(6):85-87.

[4]郭福春,徐伶俐.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路径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3):23-26.

[5]刘晓,乔飞飞.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路径选择与机制保障[J].职教论坛,2015(22):35-39.

同傅敏.高等院校理科专业数学教育改革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2(6):59-61.

猜你喜欢
大学数学职业教育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基于专业需求与案例驱动相结合的大学数学教学改革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