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律动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基础应用研究

2019-09-04 06:07陈子贤王矛
艺术评鉴 2019年15期
关键词:体态律动

陈子贤 王矛

摘要:本文是以体态律动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应用研究为主要研究内容。第一部分为体态律动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范围。第二部分为小学各学段学生的群体特点以及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引入体态律动的必要性。第三部分为体态律动在《瑶族舞曲》中的具体运用。第四部为体态律动在小学高年级学段教学应当注意的问题。希望通过该文章的分析研究,对我国小学高年级学段引入体态律动尽一份绵薄的贡献。

关键词:体态律动   群体特点   创新音乐教学   群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5-0103-02

如今,新课改广泛推行,小学高年级教育教学进一步发展,部分教师开始尝试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比如,充分考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学习方法,通过自然、放松的律动把学生吸引到到音乐课堂中来,使学生能够更直观的进行音乐学习,并能够让学生把握音乐的节奏性、旋律线和音乐本身的情感,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乐感。

一、体态律动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一)基本概念

该教学法是由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EmileJaques-DalcroZe所创造的音乐教育体系。是DalcroZe教学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指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身体来体会音乐所表达的内涵,培养学生模仿、想象和创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二)应用范围

体态律动在DalcroZe创造之初是适用于幼儿阶段的音乐教学,主要集中使用在3至7岁的学龄前儿童。随着教学体系的日趋完善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时至今日体态律动不仅是幼儿阶段重要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延伸到小学、中学,甚至是高校的音乐教学体系中。

二、小学群体特征分析

(一)小学各学段学生心理及学习方法特征

低年级的学生在刚进入小学时与幼儿园时期的心理特征十分相似,在音乐知识的学习中更适合体态律动的初级体验阶段。高年级学段的学生心理上更接近于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整体的活泼好动的频率上有所下降,但相应的理解能力和意识水平有所上升,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对高年级的学生进行全阶段的完整体态律动的教学条件是成熟的,因此对该阶段的学生进行体态律动教学可以更充分提高学生的记忆、想象、创造和模仿的能力。

(二)体态律动在小学高年级学段实施的必要性

体态律动应该是在娱乐和游戏的状态下进行,而这一点与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十分吻合。该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对知识有一定的渴望,从这一点上体态律动四个方面的过程正好满足这个阶段学生的需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我意识都进一步得到加强,简单的动作和单调的模式运动已经不能满足该阶段学生的课堂内容要求,也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无从谈起对学生创造和想象能力的开发。所以需要根据音乐作品具体内容编创一些具有针对性、协调性和艺术性较强的动作。

三、《瑶族舞曲》中体态律动的具体运用

《瑶族舞曲》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的欣赏课程,这首歌曲是由刘铁山和茅沅于20世纪50年代所创作。作曲家选择了瑶族民族舞蹈的元素作为素材,生动地展示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的景象。

由于该作品是带再现单二部曲式,其材料句法为a、b、 c、b,可分为两个段落,a句和b句为一段,可以编排一些动作不是太密集的且较为舒缓的节奏,c句和b句可以变一些动作较为密集的节奏,可根据具体材料进行动作的情景设计。该作品需要紧密结合瑶族舞蹈的基本动作,采用全身体态律动,并非局部或半身体态律动。在进行演练的时候,首先根据乐句分成两套基本动作,然后分为ab两组人员进行,每一组大约20人,在音乐开始的时候,以两小节为一动作次单位,笔者运用长鼓舞的敲鼓的形象动作,律动时每位成员想象各自胸前斜挂一个长鼓,左边的A组人员先朝左侧斜侧方进行,右脚向前迈出一步,两手在身体右前侧做向内击鼓动作,做击鼓动作的时候先是以一小节的第1拍为基本动作。右边B组人员朝右侧斜方进行,左脚向前一步,两手在身体右前侧做向内击鼓动作,同样做击鼓动作时是以一小节的第一拍为基本动作。两组人员在后面的三拍做微微向鼓面方向做雙掌向内轻轻摆动的动作,该动作一直到第二小节结束为止。第三小节第一拍时,左边A组人员朝右斜侧方进行,左脚向前迈出一步,两手在身体左前侧做向内击鼓动作。右边B组人员向左斜侧方进行,右脚向前一步,两手在身体右侧左向内做击鼓动作。两组人员在后面三拍做微微向鼓面方向做双掌向内轻轻摆动的动作,该动作到第四小节最后一拍停止。后四个小节的动作两组人员重复前面四个小节的动作。第二段c句A组和B组两组人员进行同样的动作,两组人员同时向左侧斜侧方进行,右脚向前迈出一步,两手在身体右前侧做向内做击鼓动作,以c句第一小节的第一拍为基本动作,后面的三拍做微微向鼓面方向做双掌向内轻轻摆动的动作,该动作一直到c句最后一拍结束为止。b句两组再做不同的动作,左侧A组人员先朝左侧斜侧方进行,右脚向前迈出一步,两手在身体右前侧做向内击鼓动作,做击鼓动作时以一小节的第一拍为基本动作。右侧B组人员朝右侧斜方进行,左脚向前一步,两手在身体右侧前方做向内做击鼓动作,做击鼓动作时以一小节的第一拍为基本动作。后面的三拍做微微向鼓面方向做双掌向内轻轻摆动的动作,在b后一小节最后一拍两组人员同时同向做完击鼓动作。

在教学开始之前先将音乐教室或者普通教室中的桌椅挪到教室后方,空出一块较为空旷的场地。授课开始时,教师先播放《瑶族舞曲》主题音乐进行欣赏。欣赏完毕之后教师选取该曲第一段并挑出两名或三名学生,让学生不拘泥于形式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自由发挥式的个性化创作,在学生个性发挥结束后教师应当予以肯定和赞扬。

接下来教师将先把上文的动作给予学生示范,并向学生简单介绍该舞蹈的特点,该民族舞蹈有矮,稳,颤的特点,所以教导学生在他们律动的时候应腿部下蹲,身体略微弯曲。

教师在舞曲之前给予提示,学生既要认真的聆听音乐,又要时刻关注教师所给予的指令。学生在学习体态律动时不是特别的习惯,这也给学生带来了一些新鲜感。通过几轮学习之后,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也为下一个音乐片段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这个片段在大部分学生熟悉以后开始进行下一个片段。在带领学生学习第二段律动时先把第二段的动作给予学生示范,再让学生分组学习后再进行两组学生一起排练动作。

教师在学生练习动作的时候应当把节奏放慢,等大部分学生两段旋律熟悉后开始适当加快节奏从头开始指导学生进行体态律动。这个作品的音乐背景并不复杂,要求学生比较自然的跟随音乐一起律动起来。在学生们熟悉动作后,教师可以挑两名学生和教师一起击鼓给律动的学生做伴奏,体态和打击乐器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乐器的听辨能力,最后让全班同学在优美的音乐和律动中结束该课程。

四、对体态律动教学的问题与反思

体态律动的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热情。在具体的使用上需要教学工作者有着深刻的体会与见解,而不是只限于简单的动作模仿或可有可无的象征性的挥动手臂。这种教学法在运用上一定会有一些条件限制,比如在适用范围、教师素质以及编配内容上都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导致该教学法不能顺利实施,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通过对该教学法的研究,我们能够了解到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他们在解决教育发展中的某些特定问题的时候有着良好的教学效果,推动我国的音乐教育不断前行。通过调查研究所呈现的状态来看,我们所学习的先进的教学方法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于国外。而反观我国现行的音乐教学体系具有我国民族音乐特征、时代特征、符合我国国情的音乐教学法相对缺乏。希望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会有更多更好的适合于我们本国国情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推动我國音乐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瑞琦.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体验式学习的有效策略——体态律动[J].辽宁教育,2014,(01):66.

[2]姜璐璐.浅谈体态律动在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5):35.

[3]张潇.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中的发展与运用[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C].2018年.

猜你喜欢
体态律动
运用体态律动,提升音乐素养
运用体态律动,提升音乐素养
少儿器乐教学法创新研究
利用体态律动,提高小学低年级阶段欣赏能力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启示
体态律动在音乐歌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唤起音乐的本能
小学生音乐兴趣培养初探
现代教育技术在体态律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体态律动在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