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园绿盲蝽种群周年消长动态及其影响因子

2019-09-04 09:34樊宗芳潘洪生刘冰陆宴辉
植物保护 2019年4期
关键词:气象因子枣树

樊宗芳 潘洪生 刘冰 陆宴辉

摘要 2011年-2014年,对河北廊坊枣园绿盲蝽种群周年消长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一代绿盲蝽若虫于4月中下旬发生,5月中旬陆续羽化为一代成虫;二代若虫于6月上中旬达到高峰期,6月中旬至7月上旬陆续羽化为二代成虫,随后迁出枣园。8月下旬至9月上旬,绿盲蝽成虫再次迁回枣园。分析发现,早春温度影响绿盲蝽越冬卵孵化进度,温度越高一代若虫出现的时间越早。研究结果为开展枣园绿盲蝽的发生期测报与及时防治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绿盲蝽; 枣树; 种群动态; 气象因子

中图分类号: S 436.65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6688/j.zwbh.2018295

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是我国棉花、枣树、葡萄树、茶树等多种作物上的一种重要害虫[12]。据文献记载,绿盲蝽寄主植物有200多种[3]。近年来,绿盲蝽对枣树等果树为害严重,对其产量和品质构成了重要威胁[45]。研究表明,一头绿盲蝽成虫每天平均为害枣叶2.46片、花蕾2.74个、幼果1.59个[6],一般年份可导致枣产量降低20%以上,严重的年份损失可达70%以上,甚至造成枣树绝产,给枣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78]。

绿盲蝽成虫具有很强的飞行扩散能力[911],常偏好选择处于花期的寄主植物,从而形成依植物开花时序进行季节性寄主转换的种群发生为害规律[1213]。如在河北沧州地区,绿盲蝽1~2代为害枣树,2代成虫转移到棉花,3~5代为害棉花,第5代成虫于9月初开始返回枣树产卵越冬[14]。这一规律成为了绿盲蝽防控策略与技术研究的關键切入点[4]。

本文于2011年-2014年在河北廊坊地区对枣园绿盲蝽种群周年消长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同时,分析了环境因子(温度和降雨量)对早春绿盲蝽发生期的影响。这将为进一步阐明枣园绿盲蝽种群周年发生规律以及不同季节寄主转换规律提供基础资料,为枣园绿盲蝽的预测预报与科学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枣园调查

2011年-2014年,对中国农业科学院廊坊科研中试基地(39.53°N, 116.70°E)附近的枣园绿盲蝽种群周年消长动态进行系统监测。共选择了8个枣园进行定点调查,每个枣园面积为0.5~1.0 hm2,枣园之间至少间隔50 m。每年4月下旬至10月下旬,利用盆拍法,每5 d调查1次枣树上绿盲蝽成虫以及不同龄期若虫的种群数量,并记录枣树的生育期。每次调查,每个枣园随机选取10株枣树,每株随机调查10个30 cm长的幼嫩枝条。调查后,将拍入盆中的绿盲蝽个体放回原地。

1.2 数据分析

根据每年早春第一次调查到的绿盲蝽虫态及虫龄组成情况,结合盲蝽测报技术规范(第1部分:棉花)[15]中的历期预测法以及Lu等[16]报道的15℃下(4月份平均温度)不同龄期绿盲蝽若虫的发育历期,回推2011年-2014年早春绿盲蝽越冬卵孵化的起始日期。

本研究中的气象资料为试验点附近的河北霸州气象站的监测数据。2011年-2014年每年3-10月河北霸州气象站的日平均气温、日降水量等气象数据从国家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http:∥data.cma.cn/)下载获得。

2 结果与分析

2.1 枣树绿盲蝽种群周年动态分析

2011年,5月2日第一次调查时即发现了一代绿盲蝽若虫,5月22日开始陆续羽化为一代成虫,6月11日二代若虫出现,至6月21日百枝若虫数量达到最高值,6月26日二代若虫开始羽化为成虫,7月6日后,成虫全部迁出枣园。8月30日,绿盲蝽成虫再次迁回枣园,一直持续到10月底,且均是成虫。其中,一代若虫密度的最高值为45.42头/百枝,二代若虫为33.63头/百枝,一代成虫为7.75头/百枝,二代成虫为1.75头/百枝,秋季成虫密度的最高值为4.25头/百枝(图1)。

2012年,一代绿盲蝽若虫在4月29日第一次调查时就已出现,一代成虫5月9日开始出现,5月19日百枝成虫数量达到最高值;二代若虫主要发生在6月3日至7月3日,6月18日开始羽化为二代成虫,7月3日后成虫全部迁出枣园。至9月1日,绿盲蝽成虫在枣树上再次发生,一直持续到10月底,且均是成虫。其中,一代若虫的最高密度为154.00头/百枝,二代若虫为5.13头/百枝,一代成虫为7.25头/百枝,二代成虫为1.25头/百枝,秋季成虫的最高密度为1.88头/百枝(图1)。

2013年,一代绿盲蝽若虫于5月3日第一次调查时就已发生,一代成虫于5月18日出现,百枝成虫数量最高值出现在6月7日;二代若虫6月7日出现,至6月22日百枝虫量达到最高值,之后陆续羽化为二代成虫,7月17日后,成虫全部迁出枣园。8月31日,绿盲蝽成虫开始迁回枣园,一直持续到10月10日,且大多数是成虫,仅在9月15日、20日和25日调查到少量若虫。其中,一代若虫密度最高值为9.50头/百枝,二代若虫为43.25头/百枝,一代成虫为4.38头/百枝,二代成虫为3.63头/百枝,秋季成虫的密度最高值为0.50头/百枝(图1)。

2014年,4月20日开始调查时一代绿盲蝽若虫就已出现,于5月10日百枝若虫数量达到百枝虫量最高值;一代成虫5月20日发生,最高值出现在5月25日;二代若虫于6月4日出现,至6月9日百枝虫量达到最高值;6月19日开始羽化为二代成虫,6月24日后,成虫全部迁出枣园。9月2日,绿盲蝽成虫再次迁回枣园,一直到10月12日,期间均是成虫。其中,一代若虫密度的最高值为18.63头/百枝,二代若虫为28.50头/百枝,一代成虫为20.38头/百枝,二代成虫为2.38头/百枝,秋季成虫的密度最高值为1.00头/百枝(图1)。

2.2 枣树绿盲蝽发生时期

根据枣树上绿盲蝽种群消长动态,经回推发现2011年-2013年早春绿盲蝽越冬卵孵化的起始日期很接近,均在4月23-26日之间,而2014年较前3年明显提前,为4月12日。分析气象因子发现,2014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的日平均温度(15.07℃)明显高于2011年-2013年的同期温度(7.98~11.29℃),而2011年-2014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日平均降水量(0~3.55 mm)没有明显差异。表明早春温度越高,一代绿盲蝽若虫出现的时间越早。同时,2014年早春越冬卵孵化高峰日期(1龄若虫的数量占若虫总量的比例达50%时的日期)为4月30日,较2011年-2013年(5月3-7日)也明显提前。夏季二代绿盲蝽成蟲迁出枣园结束日期在不同年份间波动较大,2014年6月24日就已全部迁出,而2013年7月17日后才全部迁出枣园。2011年-2014年秋季成虫再次迁入枣园的日期比较接近,均在8月30日至9月2日之间(表1)。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连续4年对河北廊坊地区枣园绿盲蝽种群周年消长动态的调查发现,一代绿盲蝽若虫在枣树上于4月中下旬发生,5月中旬一代若虫陆续羽化为一代成虫;二代绿盲蝽若虫于6月中下旬达到高峰期,6月中旬至7月上旬陆续羽化为二代成虫;随后二代成虫全部迁出枣园。8月下旬至9月上旬,绿盲蝽成虫再次迁回枣园。绿盲蝽在枣树上的种群发生规律与已经报道的文献基本一致[14]。绿盲蝽成虫迁入与迁出枣园的时间与之前报道的棉田绿盲蝽种群消长动态基本吻合[2,17]。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析多食性绿盲蝽的季节性寄主转换规律提供了重要基础。

绿盲蝽寄主范围广泛,不同季节利用的主要寄主植物不尽相同[8,12]。在河北廊坊地区,播娘蒿、葎草、枣、葡萄、蚕豆和紫花苜蓿是早春绿盲蝽的主要寄主[18],绿豆、棉花、蓖麻、凤仙花、向日葵、葎草、罗勒和藿香等为夏季绿盲蝽的主要寄主[13]。枣、葡萄、苹果和梨为绿盲蝽越冬的主要寄主[19]。结合本文研究结果,绿盲蝽在河北廊坊地区的寄主植物利用模式主要为早春在枣树等果树上为害,二代成虫羽化后,6月中旬至7月初集中迁入棉田及其他作物,9月初从棉田大量迁回枣树等果树上产卵越冬。李耀发等[20]调查发现,在河北沧州棉区,绿盲蝽1~2代主要为害枣树,2代成虫转移到棉花及其他作物和蔬菜上为害,3~4代为害棉花和其他作物,第5代成虫于9月初开始返回枣树产卵越冬。这与本文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绿盲蝽成虫一般将卵产在树枝端部的枯死部分或缝隙内越冬[19],而这些卵不易受春季植物生长的影响,因此,气象条件成为影响绿盲蝽越冬卵孵化的最重要因素。Pan等[21]研究发现,浸泡(室内模拟降雨)对于绿盲蝽越冬卵的整体孵化是必需条件,如果没有降雨(未浸泡),很少有绿盲蝽若虫孵化。门兴元等[22]在山东的调查表明枣树上绿盲蝽越冬卵的孵化与降雨有关,每次适当的降雨后绿盲蝽越冬卵大量孵化。本研究中,2014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的日平均温度显著高于2011-2013年的同期温度,导致2014年一代绿盲蝽若虫的始见期明显提前。综合上述两项研究可以明确:温度是影响绿盲蝽越冬卵孵化进度的决定因素,降雨及空气湿度是影响其孵化率的关键因素。

本研究中,枣树上从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均可调查到绿盲蝽初孵若虫,绿盲蝽越冬卵的孵化期可持续一个月之久,这说明绿盲蝽越冬卵的孵化非常不整齐。这与金银利等[23]的研究结果一致。因此,早春在枣树等果树上要加强对绿盲蝽越冬卵孵化进度的监测,这将为果园早春绿盲蝽的及时防治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LU Yanhui, QIU Feng, FENG Hongqiang, et al.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seasonal abundance of pestiferous plant bugs (Hemiptera: Miridae) on Bt cotton in China [J]. Crop Protection, 2008, 27: 465472.

[2] LU Yanhui, WU Kongming, JIANG Yuying, et al. Mirid bug outbreaks in multiple crops correlated with wide-scale adoption of Bt cotton in China [J]. Science, 2010, 328: 11511154.

[3] PAN Hongsheng, LIU Bing, LU Yanhui, et al. Seasonal alterations in host range and fidelity in the polyphagous mirid bug, Apolygus lucorum (Heteroptera: Miridae)[J/OL]. PLoS ONE, 2015, 10: e117153.

[4] 李林懋,门兴元,叶保华,等.果树盲蝽的发生与防控技术[J].应用昆虫学报,2012,49(3):793801.

[5] 姜玉英,陆宴辉,曾娟.盲蝽分区监测与治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6] 郭晓军,温秀军,王振亮,等.绿盲蝽成虫对枣树叶片、花蕾、幼果危害能力测定[J].河北林业科技,2005(6):56.

[7] 穆本荣,王洪升.绿盲蝽象在枣树上的发生及防治[J].烟台果树,1999,65(4):4546.

[8] 张乃芹,于凌春,李红梅.绿盲蝽在果树上的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40911410.

[9] LU Yanhui, WU Kongming, GUO Yuyuan. Flight potential of Lygus lucorum Meyer-Dür (Heteroptera: Miridae)[J]. Environmental Entomology, 2007, 36: 10071013.

[10]宋国晶,封洪强,李国平,等.河南省绿盲蝽和中黑盲蝽春季迁移能力的铷标记研究[J].应用昆虫学报,2012,49(3):620625.

[11]FU Xiaowei, LIU Yongqiang, LI Chao, et al. Seasonal migration of Apolygus lucorum (Hemiptera: Miridae) over the Bohai Sea in northern China [J]. 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 2014, 107: 13991410.

[12]陆宴辉, 吴孔明. 棉花盲椿象及其防治[M]. 北京: 金盾出版社, 2008.

[13]PAN Hongsheng, LU Yanhui, WYCKHUYS K A G, et al. Preference of a polyphagous mirid bug, 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 for flowering host plants [J/OL]. PLoS ONE, 2013, 8(7): e68980.

[14]张秀梅, 刘小京, 杨艳敏, 等. 绿盲蝽在Bt转基因棉及枣树上的发生规律[J]. 华东昆虫学报, 2005, 14: 2832.

[15]姜玉英,陆宴辉,曾娟,等.农业行业标准:盲蝽测报技术规范(第1部分:棉花).NY/T2163.12016[S].北京:中國农业出版社,2016.

[16]LU Yanhui, WU Kongming, WYCKHUYS K A G, et al. Temperature-dependent life history of the green plant bug, 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 (Hemiptera: Miridae)[J]. Applied Entomology and Zoology, 2010, 45(3): 387393.

[17]LU Yanhui, WU Kongming, WYCKHUYS K A G, et al. Potential of mungbean, Vigna radiatus as a trap crop for managing Apolygus lucorum (Hemiptera: Miridae) on Bt cotton [J]. Crop Protection, 2009, 28: 7781.

[18]LU Yanhui, JIAO Zhenbiao, WU Kongming. Early-season host plants of Apolygus lucorum (Heteroptera: Miridae) in northern China [J]. 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 2012, 105(5): 16031611.

[19]LU Yanhui, WU Kongming, WYCKHUYS K A G, et al. Overwintering hosts of Apolygus lucorum (Hemiptera: Miridae) in northern China [J]. Crop Protection, 2010, 29: 10261033.

[20]李耀发, 党志红, 高占林, 等. 河北省沧州棉区绿盲蝽在不同寄主上的动态分布[J]. 植物保护, 2009, 35(5): 118121.

[21]PAN Hongsheng, LIU Bing, LU Yanhui,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the key weather factors affecting overwintering success of Apolygus lucorum eggs in dead host tree branches [J/OL]. PLoS ONE, 2014, 9(4): e94190.

[22]门兴元,于毅,张安盛,等.枣棉生态区绿盲蝽季节性发生与转移规律[C]∥吴孔明.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13220.

[23]金银利,封洪强,张言芳,等.河南冬枣和葡萄上绿盲蝽种群的季节性发生规律[J].植物保护,2015,41(2):149153.

(责任编辑:杨明丽)

猜你喜欢
气象因子枣树
在异乡
枣树皮煎水治疗腹泻
我家的枣树
胶东半岛地区气象因子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研究
遵义烤烟种植区气候因子分析
随机森林在棉蚜虫害等级预测中的应用
橡胶产量与气象因子的灰色关联性及逐步回归分析研究
枣树下的故事
杨树叶纹斑病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死了一棵枣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