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双高”目标 推动培训质量提升

2019-09-04 03:00陈容
党的生活·青海 2019年8期
关键词:优秀人才双高人才

陈容

2018年以来,黄南藏族自治州牢牢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工作总基调,按照省委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完善引才育才用才的发展机制,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注重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努力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通过扎实有力的举措,有效增强了人才的政治认同感和向心力,把各类优秀人才凝聚到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中来,实现了增人数与得人心的有机统一。

坚持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以政治引领“聚人才”。坚持党管人才,将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把思想武装作为根本,不断加强人才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建设。一是加强思想引导,厚植爱国情怀。始终坚持把占领和巩固意识形态领域阵地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不断拓宽思路,强化教育引导,多形式、多渠道、全覆盖、常态化地宣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让党的声音充分占据藏区意识形态主阵地。“爱国、感恩、团结、法治”巡回演讲,让全州农牧区“家家悬挂领袖画像,人人感恩党的关怀”成为行动自觉,进一步凝聚起各族人民群众爱党、爱国、爱领袖的浓浓情怀,更加坚定全心全意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充分发挥党校的主渠道作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人才队伍建设、教育培训的核心内容,打造“一堂一团一基地(黄南州新时代学习大讲堂、红旗宣讲团、党性教育基地)”黄南特色党性教育品牌,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在各级党校,井冈山、延安红色教育基地和“两弹一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分层分类组织各类人才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党情国情省情州情、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人才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二是健全联系机制,互动交流,同心同德。制定《党政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优秀人才暂行办法》,坚持党委联系专家人才制度,充分调动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等力量为专家人才提供服务,州县两级120名党政领导干部联系服务240名优秀人才,及时开展帮扶慰问、健康体检,主动与身处项目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线人才加强情感交流,切实将各类优秀人才感召汇聚在党组织周围。三是强化战略布局,团结凝聚各类人才。制定印发《黄南州柔性引才引智实施办法(试行)》,健全人才工作体系,明确引才职责,加快推进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聚焦重点需求,建立稳定机制,大力推广“组团式”引才工作,选择试点单位,拿出关键岗位,明确责任职权,精准匹配对接,实现人才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选派3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州中学、州医院、州规划设计院主要负责人,形成人才引领带动发展新模式。建立人才交流平台,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充分应用各类媒体网站,定期发布人才需求信息等,通过招录、双向挂职等方式,引进各领域急需紧缺人才142名。

坚信榜样是最好的引领,以典型引导“育人才”。坚持党管人才,下大力气加强对各类人才的培养培育。一是创先争优评典型。落实“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依托“热贡文化人才培育工程”人才党建项目,扎实开展州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评选表彰等活动,着力选树一批长期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有较高学术造诣的优秀知识分子,打造一批人才培育基地。打造3个州级热贡文化人才培育示范基地、6家热贡文化人才培育示范企业、16户热贡文化人才培育示范户、7名热贡文化领军人才,培养热贡艺人500余人。热贡唐卡艺术大师尕藏入选2018年全省领军培养人才,高级畜牧草原师卡着才让、热贡艺术唐卡传承人尕藏才让入选2018年全省拔尖培养人才,并一次性给予每人60万元与20万元培养经费资助。二是精品党课学典型。以“慕生忠开路精神”“两弹一星奉献精神”“牧民省长尕布龙赤子精神”“玉树抗震救灾奋斗精神”和“可可西里坚守精神”五堂党性教育精品课程为载体,用老一辈优秀人才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引导各类人才学习典型的精神,感受榜样的力量,看到前进的方向,切实增强各类人才对新时代爱国奋斗精神、党和国家奋斗目标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充分挖掘黄南州优秀党员干部、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尖措,优秀知识分子、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好医生马文义等先进的感人事迹,带动引领广大知识分子学先进、做先进。我们发现,近年来通过理论宣讲、政策解释,各级党员干部扎根高原服务各族群众的动力更足,守初心担使命的信心更加坚定。三是清单培养推典型。制定出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若干措施及重点任务责任清单》,建立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社会人才、乡土人才和优秀人才5大类人才信息资源库,选拔培养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三带”名人10名、培育全州“三带”能手50名、“三带”新人100名。从乡土人才中发展党员100名、在优秀党员中培养致富能手50名、在致富能手中培养基层干部50名、在基层干部中培养经济能人10名,讲好各类人才的感人故事和生动实践。积极选树人才工作先进典型,每两年表彰一批人才工作先进集体,营造重才爱才浓厚氛围。

充分信任是最大的吸纳,以有为有位“用人才”。给予人才最大的信任,积极推动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充分发挥人才在重大决策中的智囊作用和引领示范作用。一是鼓励人才参政议政。邀请部分专家人才列席旁听两会、政府常务会议,增强参政议政意识,通过强化对优秀人才的政治熏陶,夯实思想教育,分层次推选优秀专家人才担任省州县“两代表一委员”,为乡村振兴、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建言献策。全州村“两委”班子优秀人才中有10名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州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省级“四个一批”优秀人才娘本,全国优秀党员、致富带头人久美拉杰等83名专业技术人才、乡土人才担任黄南州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省劳动模范、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扎西郎灯,泽库县“拉格日”模式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党员俄多,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更登达杰等12名乡土人才担任省政协委员和州第十三届政协委员。二是激励人才奉献才智。深化创新“校地”人才立体合作机制,先后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式”“订单式”培养各类专业人才。扎实开展人才到企业驻点、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专家到基层服务等活动,100余名专家人才到黄南州开展服务活动,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肯定。三是加大人才支持使用力度。加大村级后备干部、有专业技能的乡村能人、带动群众发展致富带头人等人才党员发展力度,在指标上予以倾斜,积极依托“两新”党组织打造枢纽型阵地,增强人才对党执政兴国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近三年,从各类人才中发展共产党员574名。同仁县龙树画苑被省人才办命名为省级“人才之家”,将“人才之家”发展为党支部,将画师发展为党员,将学徒培育成致富能手,切实形成了党建引领人才、人才服务党建的良性循环。州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全国劳模尕藏组建农民工工会,组织100多名贫困艺人发挥非遗技艺优势,每年劳务输出到省外进行彩绘、泥塑、壁画等创作,人均收入5万元以上,为吾屯村创收500万元以上。用足东西部扶贫协作人才帮扶政策,加强援青人才合作交流,积极争取对口帮扶天津市人才智力支持,从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在教育、卫生、住建等领域先后引进100余名国家部委、国企、天津援青人才,助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

秉持服务是最强的激励,以优化环境“留人才”。始终坚持服务人才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优化人才工作环境,为人才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空间。一是优化环境,让人才扎根高原。严格兑现各项人才补贴,建立人才经费保障机制,按照州级100万元、县级50万元的比例,建立300万元的人才发展专项基金,每年按10%的比例增加。落实《黄南州关心关爱基层干部身心健康十项措施》,每年分批次、分领域、分地区组织150名基层优秀人才赴省外开展疗养活动。为20名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住房保障,让人才在黄南州安心、省心、舒心地创新创业,切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二是創造条件,让人才人尽其才。实施人才培育“百人工程”,每年培训100名党政人才、培养100名专业技术人才、培养100名企业管理人才,着力在不同行业领域打造培养一批优秀人才。人才引进后,在人选条件上,打破年龄、资历等限制,唯才是举。在岗位安排上,只要能满足单位发展所需、能发挥人才自身所长,职务上都可以安排高挂,工作安排上放手、放心、放权,让人才全面参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决策,拓展他们干事创业和锻炼成长的空间。在工作分工上,既挖掘专岗工作的“深度”,又延伸多岗工作的“广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人才专业优势、资源优势。三是关心关怀,让人才温暖备至。以“大走访、大调研、大慰问”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建立健全党员干部与专家人才结对帮扶机制,定期召开专家人才座谈会,加强思想联系和感情交流,在重要节点、重大事项走访慰问,引导知识分子为改革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并及时解决工作生活难题。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省级“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领军人才培养人选、省级2019年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候选人、省第十二届政协委员、州十二届党代会代表、州级优秀“拔尖人才”马青山带头的黄南州草原工作站创新创业团队,在州农牧局党组的带领下,12名团队成员(其中有5名党员)共同努力,获得省科技成果奖5项,州科技进步奖2项,州科技成果奖5项等,并有多名同志先后获得州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全州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州科普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余项,2名同志因工作突出被提拔上一级职务。

(作者系黄南州委常委、组织部长)

猜你喜欢
优秀人才双高人才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建立党委联系优秀人才工作制度
全职妈妈浪费吗
企业招聘优秀人才的经济学分析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