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爷山山崖间行走

2019-09-04 03:00王祥奎
党的生活·青海 2019年8期
关键词:老爷花儿

王祥奎

每一座城市都会有一个主题。一条街道或一处景致,是尊古?是创新?是倚山?是文化?是凭史?……

隶属古城西宁的县域——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是丝绸之路南辅道大邑通都。

作为县城的“桥头镇”,其主题很明确,是倚山,是文化。

桥头镇,因倚老爷山、娘娘山……同时,拥有深厚的宗教及地域文化而成为旅游胜地。

老爷山,系马鞍山一山峰,又称“元朔山”“北武当”,傍依北川河,见证了北川河五千年的风云变幻、百年沧桑。

老爷山,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经沧海桑田的巨变,不断的风化和水蚀,构成了“雄、奇、险、幽”的独特神韵,参天奇石秀、拔地老松苍。野鸟迎人语,山花夹路香。千余年来老爷山以“奇峰突兀、苍松蓊翳、石蹬盘梯、川流萦带、风景佳丽”而闻名遐迩。

走进老爷山,就有一种俯视八极的气象。只见丹霞翠璧、腾云走雾、苍松杂树,负势而上;山道盘旋,宛如羊肠,且景色四时不同而终年常新——春则山岚缭绕、夏日佳木蔥茏、金秋红叶似火,寒冬银装素裹。故清代贡生赵遐庆登老爷山时曾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作——“奇峰叠叠水汤汤,林壑森然比武当。身外云烟心上事,偶逢山鸟语斜阳。”清乾隆年间谢陛也曾赋诗《元朔山谒太元宫》:“振衣高叩碧琳宫,石蹬盘虚曲曲通。仙仗绕庭临帝座,雄图控虏借神功。天垂北斗悬梯上,云压西山挂殿中。万里壮心思出塞,长驱青海欲从戎。”

步入气势恢宏、古色古香的仿古山门,“老爷山”三个红色大字扑面而来。登上陡峭的石阶,迎面便是关公大殿。殿内终年游人不绝,香火不断。因殿宇巍峨,气势夺人,关公大殿成为登山第一胜景。大殿前塑有关公像,左有关羽持刀而立,两厢墙壁上绘制了关羽生平伟绩。

出大殿,拾阶而上。于右侧洼处建有一座尼姑庵,罕有人至。这便是“观音洞”。话说很早以前,曾有一军队前往进攻。路遇“巨石”,遣一卒探路,乃见一老妪负石赶路。甚异。问之,曰“吾老也,但负小石。村中壮男,则负巨石。”其语遍传也。乃偃旗息鼓。后知妪为观音所化。为念其恩,遂修洞也……

登临山腰,便见一文化长廊。飞檐搭脊,迂回斗折,古朴雅趣。信步长廊,步移景换。既可小憩,又可赏四边美景——极目西望,山川河流,城镇村落错落有致;纵目北眺,东峡河奔流不息,牦牛山屹立其侧;引首南眸,北川河浩浩东去,明长城蜿蜒群山怀抱……

半山腰处,感应寺与关公大殿上下垂直呼应。气势恢弘的双鹤台大殿,因地势较高,游者可一览“桥头镇”概貌。修葺一新的大殿,无脊安有宝鼎。殿内精雕细镂。内塑释迦摩尼、弥勒佛、药师佛、普贤菩萨、文殊菩萨五尊大佛。慈目端正,雍容大度,气宇轩昂。殿外流光溢彩。

过去此处白鹤飞临。如今,有幸者可见白鹤芳容。

自山脚至山顶,山势突兀,前山悬崖绝壁,怪石嶙峋,虽有石阶,但低首俯瞰,乃不免惊心动魄。山腰奇险无比,以铁链横空,其铁链上缀无数同心锁,凭空陡增一丝温情。

扶链遥望,但见深沟险壑、层层峰峦,在天地间一一打开,进入视野,向游者展示着老爷山的厚重和瑰奇,故当地就有“上了老爷山,仰伴肚儿摸着天”的谚语。

极目处,那些层叠远山以不同的姿态,挺立着,于云霄处,安静地守候着岁月,千万年来,身处峰巅,却宠辱不惊。

每每登临令人惊心动魄的石阶,史铁生“人生就是与困境周旋”的话语萦绕耳畔,感觉险象迭生又处处美景。放眼望去,感觉大自然是一帧立体画,以视觉方式,再现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在这里,你可以仰天长啸或引吭一曲“花儿”,一吐胸中积郁的块垒,让生锈的心重新锃亮,让自己不再僵滞和困顿。

老爷山,宛若一段绵延的神话长廊。将军岩,苍劲嶙峋的岩石如一位披甲戴盔挺胸而立、凝视远方的将军,果断中透射出不可侵犯的威严。栩栩如生的金蟾,面南背北,双目圆睁,紧盯皓月,四肢蓄劲,恍如凌空一跃,飞临蟾宫。上山虎,欲做扑状,似与上山游人做竞赛游戏。游人目睹“上山虎”,于攀登间陡增力量与勇气……

步入后山,柳暗花明,则别有一番洞天。只见山顶佳木如盖,山腰翠岗如屏,山脚碧草如茵。层峦叠嶂中,乔灌间杂,万树溢翠,葱茏欲滴,令人叹为观止。

在山崖的林间行走,灌满耳朵的是清脆的鸟鸣,是风吹树叶沙沙的吟唱,是犹如小夜曲般细腻丰富而有质感的花香。林子如此寂静,寂静得只能听到这些大自然的声音,与时光发出的嘀嗒嘀嗒声之间的和鸣。

此时,我觉得自己与老爷山的一块碎石、一根草或者一片树叶、一滴山泉并无大异。我用自己的身体无限贴近山体,倾听着老爷山的呼吸,那就是我的呼吸。我用手抓住一把黑褐色的细土,细得可以融进我的血液。我的心瞬间就被掏空了,只剩下空旷和寂静,早与草木、老爷山融为一体,变成这幽深夏季的一部分,血脉相通,无法割裂。这时的我,才是最真实的我、明达的我、鲜活的我、无我的我,那个于浊流中几近迷失、几近麻木的肉身重新被涤荡了一番,变得通透清澈,清风看了也欢喜,雨花沾了也欣悦。

晨夕或多云之时,阳光透过云层,把老爷山渲染成金黄色的,半透明的,梦幻般的,如江南如诗的锦缎。

曾几何时,我睹此奇景,于陡然间,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我们望见的这片天空,这片拥有阳光和繁星的天空,正是我们的祖先曾经望见的也是我们的孩子将要望见的。对于天空而言,我们既是老人,又是孩子”的话语潜入心头。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是大自然的孩子,在这空茫又寂静的大自然里,我们被老爷山敞开的怀抱,接纳着,包容着,哺育着。融入其中,我们的灵魂才更加安然稳妥。在这里,我聆听着自己内心深处发出的最真实的声音,我终于明白了自己的生命究竟需要什么……

老爷山的魅力不仅在于它雄奇绮丽的风景,还在于它蕴藏的深厚的宗教及地域文化。

滔滔的北川河从古流到今,自上孙家寨出土闻名华夏的舞蹈盆以来,大通,这片地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方高天厚土,有着唐蕃古道风姿,有着丝绸之路神韵,岁月在这里积淀了丰厚的文明,更有那朔山雄峙,奇峰万仞,金娥烟云,湫池不涸。

“湟水又东,长宁川注之”大通县,又称北川,左控甘凉,右卫河湟,西通海藏,为历来兵家所争之地。周、秦至汉代,猃狁匈奴在此居住;汉武帝时派霍去病开发湟中,在这里设邮亭,定名为长宁亭。西晋六朝,诸羌出没。唐贞观初年曾设米川县,宋元时属唃厮啰,明朝为海夷麦力干占据。宋时在浩门河上筑城,命名曰大通城,后遂名浩门河为大通河。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复修城于卫地,建卫制时,名曰大通卫,从属西宁府。乾隆九年(1744年),移卫于白塔城(今大通城关镇)。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卫为县,仍名大通县,至今已248年。

在大通境内,还有一段苍茫雄浑、蜿蜒盘旋的明代古长城,它经历了几百年血与火的洗礼,风雨的冲蚀,依然巍峨屹立在高山之上,仿佛吟唱着席慕蓉的《长城谣》,表白着动人心弦思乡的情感——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遠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你的树你的风

敕勒川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大通县,因其“引极甘凉、控临青海,内屏西宁,外阖蕃夷”之固,西汉时便在这里修城筑堡,中原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在这里交汇。汉族、藏族、回族、土族、蒙古族等多元民族文化,使大通县有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每天清晨,老爷山脚下矗立的修建于民国初期的清真大寺中“邦克”声声,表达着祈求永恒的幸福;半山腰上的感应寺,火烧台上原有的郭莽寺,及后扩建于东峡而号称青海省五大佛教寺院之一的“广惠寺”,昔时山顶上的药王庙、玉皇宫、百子宫、柴家殿、无量殿、斗母宫、太元宫等一批道家古建筑,体现了道家“隐于空山、羽化成仙”的追求。清人祁松年游老爷山时写下“草色迷人眼,松阴闭石观。林深藏古寺,境静出尘寰”,入木三分地道出老爷山的超然出世。

最有人情味的还数老虎洞。在过去,这里是无儿女的人们求取子女的神圣灵验之地。洞内塑有一只老虎,大如卧牛,卧在洞左,中间为子孙娘娘塑像,左有孔隙一方,为还愿者投置钱物之所。洞右一门,仅容一人出入。但凡求子女者,先入内焚香许愿,然后进洞摸索,若得鞋袜,则为生儿育女之兆。翌年,另制鞋袜还放洞中,以了其愿。若摸遍石洞,不得一物,则为无子之兆。

对此情景,清末诗人基生兰曾写有一首最具生活味儿的“摸鞋求子”的风俗之作《元朔山老虎洞竹枝词》:“崎岖石径竞危崖,绿绕洞前密树排,娇稚裙钗也冒险,暗中摸索小红鞋。摸得小鞋拱壁洞,芙蓉面上带春风。殷勤试向郎君问,何日重来此山中?”

每年农历六月六前后,大通朔北、城关、桥头等地区以及互助县的部分民众纷纷来到老爷山举行盛大的朝山仪式。其间,锦罗伞盖、唢呐吹奏、山炮轰鸣,场面宏大……

多姿多彩的峡谷奇观构成了老爷山的秀色和大美,而清丽旖旎的民歌“花儿”又为盛夏的老爷山注入了浪漫和灵气。

“石崖头上的山丹花,刺梅花把人的手扎。人前头见了别搭话,大眼睛一闪给回答。老爷山上的刺梅花,扎是个扎来就摘两把。只要你尕阿姐说句话,死哩嘛活哩(是)我不怕。兔儿钻到刺底下,老鹰来了它不怕。要想把这路断下,除非我把气断下……”“高墙的园子里白牡丹,叶叶儿苫过了塄坎。早起晚夕的我你(哈)牵,你我(哈)没牵过半天”……

每当农历六月六,老爷山“花儿”会吸引着河湟谷地乃至雪域高原“花儿”爱好者的青睐。“花儿”会上人山人海,男女老少摩肩接踵,人人盛装,个个皆露喜色。

在苍松翠柏、山岚观景深处,“花儿”像来自雪线的一股清泉,汩汩流淌于广袤的天地间,浸润着老百姓沧桑的心坎,描绘出一幅憾人心魄的生活画卷。

老爷山“花儿”会以演唱河湟“花儿”为主,演唱者有汉族、藏族、回族、土族等民族歌手,他们都用汉语演唱,这也是老爷山“花儿”会不同于其他歌会的显著特点,曾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这里,游客可以尽情领略“花儿”的风骨——

用最最原始的声音/与现代文明对抗/它处在包围圈中/却无视留声机的轰鸣/青海花儿/似淡淡夕阳里的泛水草/向着过往的雁群/固执地甩一甩头/一种野性的歌声/翻来覆去地演绎/最最原始的美丽/正如一块石头/被远远地抛在了/古老的高原。

“刀刀拿来头割下,不唱(嗬)由不得个家。‘花儿是我救命丹,不唱心像油锅煎。哪怕没有一分钱,不唱花儿心不甘。”

事实上,六月六“花儿”会已成为老爷山每一个爱好“花儿”者生命的历程,成为老爷山盛夏的脉动。“花儿”变成了河湟儿女浪漫情绪与宗教情绪的宣泄,也变成了河湟儿女追求爱情的写真。

六月六,山也是歌,水也是歌,青山绿水飞着歌;风也是歌,云也是歌,云淡风轻飘着歌;爱也是歌,情也是歌,花好月圆缠着歌;唢呐是歌,锣鼓是歌,老爷山深处堆着歌……

“云静苍茫烟树远,山横屏障翠崖连”。如今的老爷山正用全新的姿态迎接着八方来客……

(作者单位:西宁市城中区教育局)

猜你喜欢
老爷花儿
不怕火的双手
高老爷
厨师与老爷
高浟:老爷我来审青菜
忍耐富贵
那些花儿
春天的花儿
把“花儿”留下
《花儿与少年》的搞笑瞬间
越长大越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