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

2019-09-04 03:00
党的生活·青海 2019年8期
关键词:猪肚太阳镜潜水器

世说新语

人贵好问

人是带着问号来到世界上的。人从有思维开始,就在不断地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会问,是人的“标签”之一。上学爱问,执经问难,可能成为学霸;做事爱问,可能成为专家;从政爱问,可能成为一方领袖。

许多名人都有自己的不俗之问,我最欣赏的有四。

第一是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此问震古烁今,是唤醒工农大众翻身求解放的一声炸雷。

第二是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此问是平民对贵族的挑战,是对血统论的否定。

第三是元好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从古到今,情为何物一直困惑着人类。元好问第一个发出了这个人人心中有、人人口中无的疑问。

第四是辛弃疾在《木兰花慢》词中发出的“天问”:“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古人不懂天体运行的科学知识。在宋朝,辛弃疾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实在是不简单。苏东坡曾写了一首充满禅机的《题沈君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唐朝的韦应物也有一首类似的《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诗:“……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物体怎样发声,古人是不清楚的。苏东坡和韦应物都是文人,我们不能苛求他们给出答案,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已相当不错。至于破问,当然得等有痴于此道、反复琢磨研究的有心人出现。总之,先有提问,后有破问。提问和破问之交替,就是不断地前進。

(摘自《郑州晚报》)

小窍门

岔气了,动动胳膊就好

当人们因运动而呼吸急促,肌肉运动量增加得太快时,肌肉对氧气的需求加大。缺乏氧气,肌肉不得不在“饥饿”的情况下,进行超负荷的工作。个别“挺不下去”的肌肉群就会用它们特有的方式提醒你“悠着点儿”,而所谓“特有的方式”就是痉挛性收缩,俗称岔气。岔气和肌肉抽筋没有多大差别,解决方法也差不多:1.停下正在进行的活动,出现岔气的时候,千万不要继续坚持、硬挺。2.试着向上伸展疼痛一侧的胳膊,可能的话,尽量将胳膊举过头顶。3.用另外那只手按摩、按压疼痛部位。4.适当向前弯腰,这可以帮助膈肌放松。5.如果还是不行,那就憋一口气,然后逐渐调整呼吸节律,做深呼吸。(摘自《家庭保健报》)

挑选墨镜注意三点

墨镜颜色:红色和蓝色最好不要选。不同颜色的太阳镜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灰色镜片对大部分色谱能均衡吸收,观看景物时不会有明显的色差,适合于大多数人;茶色镜片能过滤大量蓝光,在空气污染和多雾情况下配戴效果更好;绿色镜片能增加到达眼睛的绿色光,使配戴者有凉爽舒适的感觉,适合眼睛容易疲劳的人使用;银色水银镜片能更多地吸收和反射太阳光的辐射,适合在阳光较好的户外活动时配戴。相比之下,红色镜片阻光效果较差,蓝色镜片易促使蓝光刺激眼球,因此不建议大家选择。

墨镜大小:超大的太阳镜未必健康。墨镜的大小以完全遮挡眼睛前方的视觉成像区域为好。如果选择的太阳镜镜片太小,不能完全遮挡视觉成像区域,强光就会散射到眼睛里,对眼睛产生刺激;选择超大的太阳镜会给鼻梁添加负担,鼻骨较小的人配戴时还易滑落。

墨镜弧度:别超过15度。墨镜镜片的弧度应尽量小,弧度一旦超过15度,镜片接受光线的折射率就会发生变化,而且镜面弧度越大,折射率变化越大,配戴这种太阳镜时,看到的事物会有凹凸不平的感觉,长时间配戴容易使眼睛疲劳。

此外,挑选墨镜的时候,还要注意眼镜吊牌上的UV指数(滤除紫外线效果),大多数太阳镜的UV指数在96%~98%,深色镜片的效果一般要比浅色镜片好些。(摘自《家庭医学》)

家事锦囊

白醋巧去猪肚油

猪肚的油垢可以这样除:1.将鲜猪肚表面的黏液冲洗干净;2.在锅里倒入1000毫升水,烧开后将猪肚放入水中;3.水开后煮2~3分钟,关火;4.用漏勺将猪肚捞出,放入盆中,放水冲洗20秒后,再用剪刀剪去上面的油脂;5.将猪肚放入一个大碗中,加盐和白醋用手搓揉猪肚,每个地方都要沾到白醋和盐,搓揉1分钟;6.将搓洗好的猪肚放入盆中,用流水冲洗20秒左右就处理好了。

新蒜腌着吃,陈蒜当调料

新蒜水分足、口感脆爽,更适合生吃和腌制,如糖蒜、泡蒜等。陈蒜味香且辛辣,通常在做菜时当调料,如制成蒜泥、蒜蓉入菜,也可用来爆锅。

碧绿的海带要慎买

正常海带是深褐色,经盐制或晒干后呈墨绿色或深绿色,有些颜色碧绿的海带,号称鲜海带,其实可能是用品绿染了色。(摘自《中国剪报》)

中国水下机器人有多牛

水下机器人是探索海洋的重要手段,通常可以分为三大类:有缆水下机器人(ROV),无缆自治水下机器人(AUV)和载人潜水器(HOV)。我国研发的水下机器人,已经形成了一个“家族”。

“海人一号”首台水下机器人

我国第一台水下机器人“海人一号”诞生于1985年,是一台有缆水下机器人。“海人一号”的最大作业水深为200米,是我国水下机器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探索者”号首台无缆自治水下机器人

1994年,沈阳自动化所成功研制了“探索者”号自主无缆水下机器人。它的工作深度达到1000米,并且甩掉了与母船之间联系的电缆,实现了从有缆向无缆的飞跃。

当年10月,“探索者”号在中国南海进行了5个航次的海上试验,并在西沙群岛附近成功下潜1000米,成为我国到达深海的先驱者。

CR-01

首台面向6000米的无缆自治水下机器人

我国首台6000米级自主水下机器人CR-01分别于1995年、1997年两次赴太平洋开展调查工作,为开辟区资源勘察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它的成功,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6000米级水下机器人的国家之一,也让我国具有了对除海沟以外海域进行详细探测的能力。

北极ARV水下机器人走向极地科考

2002年,沈阳自动化所在国内首次提出了ARV概念——一种集AUV和ROV技术特点于一身的新概念水下机器人。

2008年7月,第一代北极ARV搭乘“雪龍”号科考船,随队出征我国第三次北极科考。2010年7月再次参加我国第四次北极科考任务,刷新了我国水下机器人在高纬度的作业纪录。

北极ARV对于北极科考来说,是一种有效、连续、自主、实时的观测手段,极大地补充了现有的北极冰下监测手段。

“蛟龙”号“龙脑”诞生记

2012年7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HOV)圆满完成7000米级海上试验,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

载人潜水器控制系统是载人潜水器的“大脑和神经”,它采集载人潜水器上操作面板的操作指令及各种传感器的信息,通过“大脑”的分析和判断,输出指令控制各种执行机构,使潜水器完成各种动作,同时又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存储并显示,方便潜航员和指挥员作业。

“潜龙一号”海下资源勘察装备中的深海卫星

“潜龙一号”是我国首台6000米AUV深海实用性装备,可以覆盖98.8%的海洋面积,被称为海下资源勘察装备中的深海卫星。“潜龙一号”的研制成功,为我国开展深海资源大范围精细探测提供了重要技术装备,我国AUV技术及产品跨入国际先进行列。

“潜龙二号”呆萌可爱的黄胖鱼

“潜龙”家族的“二弟”“潜龙二号”的设计工作深度是4500米,它主要服务于我国深海热液区硫化物的勘探,是我国首台获得中国船级社CCS入级证书的无人潜水器。

今年4月6日,在西南印度洋执行中国大洋49航次科考任务的“潜龙二号”无人潜水器,成功完成第50次下潜,创下我国深海自主水下机器人下潜次数的新纪录。(摘自《北京日报》)

猜你喜欢
猪肚太阳镜潜水器
猪肚鸡要上市
猪肚鸡
莲子猪肚
老人说,多吃猪肚可以养胃有道理吗? 辟谣:油腻的动物内脏才伤胃
太阳镜
太阳公公戴上了太阳镜
亲爱的,该戴太阳镜了!
喵、猫眼太阳镜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