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素材多维解读

2019-09-05 01:43山东省无棣县文化中心王文炎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9年8期
关键词:梁国瓜田老和尚

山东省无棣县文化中心 王文炎

给别人的瓜田浇点水

战国时,梁、楚两国接壤,边境设有哨亭,两国的士兵都种了瓜。就是这片瓜田,引发了一场矛盾冲突。

事情是这样的——瓜种下后,梁国这边辛勤管理,瓜苗长得旺盛,楚国那边疏于管理,瓜苗长得“憔悴”。两片瓜田相距不远,对比鲜明。一天,楚国县令来视察,看到梁国的瓜秧生长茂盛,楚国的瓜秧萎黄不堪,把亭长训斥了一番。亭长很恼火,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带着士兵潜入梁国境内,把梁国的瓜田毁了。

第二天,梁国士卒发现瓜蔫了,近前一看,原来瓜蔓被扯断了。猜到是对面楚国士兵干的,愤怒不已,要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楚国的瓜田也毁了。

梁国的县令叫宋就,他听闻此事,说:“你们把楚国的瓜田毁了,他们又会报复,如此冤冤相报,何时能了?我倒有个办法,楚国的瓜秧疏于管理才长得不好,你们潜入楚国的瓜田,帮他们浇水、施肥,他们的瓜秧长好了,自然不会再嫉妒你们。”

梁国士兵虽不情愿,还是按宋就的吩咐做了。不久,楚国士兵发现他们的瓜秧越来越好,偷偷观察,原来是梁国士兵暗中帮他们管理。楚国士兵很羞愧,把此事报告给县令,县令报告给楚王,楚王听了也很感动,派人带上厚礼到梁国,感谢梁国宽宏大度,愿意跟梁国结为友好邻邦。

就这样,一片小小瓜田,先引发一场矛盾冲突,后又成为两国友好的契机。

给自己的瓜田浇点儿水,人人都会,给别人的瓜田也浇点儿水,就未必人人情愿了。

有些人朋友遍天下,总是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有些人所到之处干戈四起,遍地狼烟。后者非常奇怪:他们人缘怎么这么好?其实原因很简单——他们不过是给自己的瓜田浇水时,也给别人的瓜田浇点儿水罢了。

〓多维解读〓

1.宽容。付出温暖,才会收获更多温暖;投以坚冰,只能得到加倍的寒冷。被冒犯时,最好的方法不是报复,你给我一拳,我还你一脚,而是像宋就所说的那样宽容待人,用爱心化解敌意。

2.善良是最强大的武器。受伤害时,如果不针锋相对地回击,而是友善地浇灌对方的“瓜田”,双方的感情便会融洽,矛盾便会得到解决,人世间也会少很多人为的灾祸。在恶意面前能坚持善良、以德报怨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这样的人,无坚不摧。

〓适用话题〓

宽容 善良 爱心 以德报怨 助人助己

脚印是最好的证明

商人载着一车货物经过松软的土地,车轮下陷,怎么也驶不出去。商人找来几个农夫,答应给他们每人一些钱,让他们帮忙把货车拖上大路。农夫们给货车前端套上绳子,每人各拽一根绳头,站成一排,向前拉车。然而,众人喊了半天号子,货车始终没有驶离原地。商人决定改变奖励方法,对他们说:“依我看,应按你们出力的大小支付酬劳。”

众农夫都觉得这个办法好,就请商人在一旁监督。农夫中有两个爱耍滑头的,故意让面部表情很夸张,以表示自己使出了最大的力气;其实,他俩所拽的绳子,向下呈弧形,好似荡秋千一般,还在垂摆着。真正卖力的农夫,头埋在胸前,两腿蹬直,向前拉车。最后,货车终于驶出了这片松软的土地,停在大道上。农夫们前来讨要工钱,商人依照自己观察的结果,支付酬金。其他农夫对酬金都很满意,唯有那两个耍滑头的农夫只得到很少的钱。他们质问商人:“难道我的号子喊得不够响亮吗?”一个说。“或是我的表情不够扭曲?”另一个说。“这些都表明我们付出了最大的力气。”两人一起说。

商人答道:“我没有注意你们的表情,也没有听你们的号子,我只注意你们的脚印。”

众人朝商人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耍滑头之人的脚印非常浅,而真正卖力的农夫的脚印则深深地印在土地上。

〓多维解读〓

1.多大付出就有多大回报。付出和回报成正比,收获丰厚成果的前提必须是巨大成本的付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毫不费力地获得!想要多大的回报,就要付出多大的努力。

2.脚踏实地才能获得丰厚人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在春天辛勤地播种,夏天积极地呵护,才会在秋天收获累累硕果。在学习生活中不用功,凭借小聪明获得一时荣耀的人,最终会露出马脚,从荣耀的山顶狠狠跌落,爬得越高跌得越惨。而那些平时踏实认真,一步一个脚印跋涉的人,才会获得持久的荣耀。

〓适用话题〓

付出 回报 努力 脚踏实地

理和情

2015年的夏天,纪录片《谢谢你伦敦》在英国伦敦丘吉尔庄园拍摄。一天,因为工作人员操作失误,航拍器撞到了庄园的窗户上,玻璃顿时碎了一地。

摄制组立刻停止工作,导演郑益召集大家商讨如何处理此事。有人说:“庄园的主人亨利埃塔公主是丘吉尔首相的后代,有修养,懂情理,她不会找我们麻烦的。”那人刚说完这句话,管家就走了过来,提出要求:“你们撞坏玻璃,我们请示了公主,她的意思是照价赔偿。”这块玻璃不是普通的玻璃,价格不菲。郑益只好答应了对方的赔偿要求。

第二天,摄制组准备离开庄园,去另一处景地拍摄。上车时,管家匆匆赶来,将一个鼓鼓囊囊的信封交给郑益:“这是公主让我交给你们的。”郑益拿过一看,里面是一沓钱,郑益以为公主不满意昨天的赔偿,解释说:“如果公主对我们的赔偿不满意,我们可以坐下来商量。”管家笑了:“导演先生,公主不是这个意思。她说,你们不远万里来到这里拍片,宣传我们英国的文化,她十分感谢。这些钱,是她个人对剧组的赞助,希望你们能拍出令英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满意的片子。”

郑益还是十分疑惑:“公主的赞助可比昨天我们赔偿的多多了,她不是亏了?”管家说:“在我们公主看来,你们弄坏了庄园的东西,照价赔偿,是理所应当的;而她赞助剧组,是出于个人感情,理和情是两码事,必须分清。”

〓多维解读〓

1.规则无处不在。孟子曰,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不管是不是有意,撞破了玻璃就要照价赔偿。断线的风筝不仅不会得到自由,反而会一头栽向大地,是规则就必须遵守,不然就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但现实生活中,总有人为了一己私利,无视规则,挑战规则,影响了社会诚信。自觉遵守规则,才能拥有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2.情和理要分明。在情与理面前,我们总是进退两难。很多人面对情感失去理性,徇私枉法。在如何分清情与理方面,亨利埃塔公主给我们做了榜样,告诉我们:情是情,理是理,要分开处理,遵守规矩却又不失人情,这才是最理性的做法。

〓适用话题〓

规则 理性 诚信 取舍

一根小肠装一头猪

快过年了,我到肉铺买肉,老板娘正在灌制香肠,面前放着一大盆调好的猪肉。看着细细的猪小肠灌进猪肉之后立刻膨胀起来,我非常好奇:“这么多的肉,小肠那么细,得用多少啊!”

老板娘说:“用不了多少,盆里这些肉用不了一根。”

我有些吃惊:“啊!这怎么可能?”

她说:“看起来不可能,但就是这样。你们不干这行不清楚,也想不到。”

我问:“那么,一根小肠能灌多少肉啊?”

她笑着回答:“一根小肠能灌进一头猪的肉。”

我将信将疑,直说“不可思议”。

她解释道:“你只看到了小肠的细,而没有注意它的长。一根小肠有14到19米长呢。而且小肠的弹性很好,撑起来像纸一样薄,多大的猪切碎了都能装下!”

的确,有些事情超出我们的想象,因为被眼光和经验所限,可能一眼看到其短处,却想不到它的长处如此惊人。

〓多维解读〓

1.做事不能囿于经验。一根小肠能灌进一头猪的肉,听起来不可思议,但这是事实。生活中,一些习惯性、想当然、下意识的认识,往往源于我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过于依赖它,必定禁锢思维、束缚手脚、阻碍创新。

2.不要为人生设限。见不尽者,天下之事;参不尽者,天下之理。余浪犹可雄风一展,残鹰尚能一览群峰,滴水竟成穿石之功,小肠细长能装整头猪;人生没啥不可能,只要努力拼搏,没路也能踏出一条路。每个人都不能看不起自己,为自己的人生设限。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你就是命运的主宰。

〓适用话题〓

经验 长处 创新思维 无限可能

羽毛比大山重

倪西赟

小和尚一直闷闷不乐。

一天,老和尚问小和尚:“你觉得羽毛重还是大山重?”

“当然是羽毛轻,轻得可以忽略不计;大山重,重得无法举起。”小和尚答道。

“那倒未必,有时一根羽毛可以重过大山。”老和尚说。

“怎们会呢?”小和尚笑了。

老和尚让小和尚找来一根羽毛,说:“你把羽毛举100次。”

“这有何难?”小和尚轻松举了100次。

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你再举500次。”小和尚又举了500次,但是感觉手臂酸痛了。

老和尚又让小和尚把羽毛举1000次,小和尚举完1000次,手臂累得抬不起来了。老和尚让小和尚再举1万次,小和尚再也不敢举了。

老和尚笑对小和尚说:“一根羽毛不重,但你一直举着,也会累得筋疲力尽。”又指着远处的大山说:“那座大山也许比羽毛还轻。”小和尚不明白。老和尚意味深长地说:“别看那座山重得无法举起来,但是那座大山始终在地上,而不是要你提在手中,举过头顶。”

小和尚顿悟:烦恼就像羽毛,虽然很轻很轻,但你始终举着,那就会有无限重;如果把烦恼放下,就是一座大山都不重。

〓多维解读〓

1.不要轻视小事。做事要从细微处入手,细节决定成败。一根羽毛,很轻很轻,但连举1万次,谁都会累垮。永远不要轻视任何小事,不要小看生活中的任何小问题,或者自己的任何小毛病,这些小细节也许有一天会造成巨大的后果。

2.学会放下烦恼。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没有烦恼的人生是不存在的。我们要学会放下,放不下烦恼,就像背着大石头走路,迟早会筋疲力尽。放下烦恼,才能轻装前行,走得更快更远。

〓适用话题〓

烦恼 放下 细节 人生真谛

别把自己活成植物

有这样一种鸟,有丰满的翅膀,长着尖利的喙。它们本来应该像别的鸟那样在天空飞翔,在林间穿行,自由而灵活地捕食飞虫啄食树籽,但它们因惧怕森林无处不在的危险,开始羡慕天敌不屑一顾的树木。它们崇拜呆板,热爱僵固,衷情枯萎,喜欢灰黄。它们回避了天空,告别了飞翔,杜绝了鸣叫,干脆伪装成了一个个树桩、一段段枯枝,一装就是一辈子。不管是下雨打雷还是炎热酷暑,它们都会在树枝上站着或挂着。即使鹰隼近在咫尺,也发现不了它们。它们从主动变成了被动,从灵动变成了不动;处境彻底安全了,个性与天性也完全禁锢了。

它们本来是动物,却把自己活成了植物。它们叫林鸱鸟。

有这样一种人,和其他人一样,生命中蕴藏着蓬勃的活力,本应自由地追逐目标,展示个性,但他们因畏惧外界的攻击,总是追求完全被动的生活方式。他们崇拜顺从,热爱沉默,衷情龟缩不动,喜欢循规蹈矩。他们的生活很少变化,没有生气,丧失了主动精神。从来没有人注意他们,因而没有人攻击他们。他们彻底地融入了社会环境,成为其中不易觉察的一部分。

他们本来是人,是被称之为“万物灵长”的高级动物,却把自己活成了植物。他们是人类中的林鸱鸟。

〓多维解读〓

1.活出真实的自己。像“林鸱鸟”那样,把自己伪装起来,禁锢个性与天性,的确安全了,可生活的乐趣也没有了。人生的精彩之处在于过程,在于经历。生命短暂,要活出自己的精彩,活出真实的自己。

2.勇于冲破“舒适圈”。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我们却常常认识不到这一点,乐于躺在“舒适圈”里“睡大觉”。当时代、科技和知识等更新换代的速度日益加快时,有些人却丧失了“再进一步”的冲劲和热情。突破舒适区的过程是艰难的,甚至让人烦躁和痛苦,但迈出了这一步,就会发现,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喜悦是多么甜。

〓适用话题〓

进取 守旧 活力 天性

猜你喜欢
梁国瓜田老和尚
关晓凤
农民工梁国胜:让自己成为最坚实的桩
Rules in Library
浇瓜之惠
梁国华先生艺术作品选登
不比谁大谁小
不比谁大谁小
呱呱叫的瓜田
宋就不计前嫌
老和尚的佛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