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日报》扶贫报道研究(2017—2018年)

2019-09-05 05:42
传播与版权 2019年7期
关键词:体裁版面新闻报道

过 薇

(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

党的十九大把扶贫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脱贫攻坚任务也十分艰巨——未来三年(2018—2020年),将要完成3000万人脱贫、680个贫困县摘帽的目标。“决胜阶段”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中央重点支持“三区三州”①脱贫攻坚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其中包括南疆四地州特困地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的西北边陲,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西部边疆地区。当前,新疆脱贫攻坚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作为国家重点重视攻克深度贫困地区所在地,更应对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进程及“摘帽”成果及时反馈,做到高关注、高重视及高效率。

《新疆日报》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省级党报,受众群体主要是疆内群众,在疆内是最具权威性及影响力的报刊,在政策发布、解读,引导正确的舆论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精准扶贫概念划分

“精准扶贫”虽是热点高频词汇,但关于精准扶贫的研究,在定义上没有确切地进行划分,大多数停留在政策层面。多数学者在研究中,对精准扶贫的定义通常是直接借鉴政策发布时的定义即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逐步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

二、研究方法及时间说明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样本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选取样本,着重根据新闻文本所在的板块以及标题、内容文本进行筛选。

(二)时间说明

笔者以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新疆日报》扶贫报道为研究整体,从中挑选符合研究的样本内容进行分析。

研究中,由于党的十九大的召开时间为2017年10月,笔者查询相关扶贫报道,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期,各新闻媒体开始响应国家中宣部号召,做好“砥砺奋进的五年”重大主题宣传,为喜迎党的十九大的召开做好前期宣传准备工作。因此,笔者将2017年扶贫报道纳为研究样本。选择2018年12月31日为时间节点,是因为样本分析中,相较于2019年的数据来说,2018年数据更为完善,具有年度整体代表性。因此,笔者将研究的时间节点设置为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的范围内。

三、《新疆日报》精准扶贫报道内容分析(2017—2018年)

笔者通过中文数据库将2017—2018年《新疆日报》有关的扶贫报道样本进行系统数据整理。其中,把“扶贫”“帮扶”“公益”“搬迁”“社保”等设定为关键词进行主题检索。筛选得出:2017年有关精准扶贫的报道为193篇,2018年为318篇。

2018年的扶贫报道数量急剧增加,同2017年报道数量相比,数据波动较大。扶贫报道在2018年达到高峰值与党的十九大的召开存在一定的联系性。党的十九大对于扶贫工作做出了进一步的创新及安排,并且扶贫工作已经到了攻坚拔寨的关键时刻,因此,国家对扶贫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扶贫报道数量的攀升,能够客观反映国家及地区对扶贫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且政策的发布也为党报在接下来的报道中指明了方向与要点。

以下,笔者将从报道版面、报道主体、报道体裁三个方向变量进行深入性研究。

(一)版面划分

2017—2018年,样本所涵盖的版面分别为23个和20个。由于每年版面会根据国家会议的不同以及时事情况进行更新,因此版面数量较为广泛。

统计数据显示,与扶贫相关的报道着重表现在报刊的各大板块中。从不同版面的不同角度来看精准扶贫:专题版面所表现的扶贫报道特征,主要以贫困地区为中心,报道各贫困地区不同的贫困程度、扶贫工作的进展以及扶贫方式;新农村版面偏向于报道农村宏观的发展、地区县乡领导工作的实施以及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方法等。

2017—2018年,相关报道版面占比最高为新闻头版,分别为36.79%和35.53%,其次是要闻板块20.73%和25.79%,今日看点与时评两个版面也较侧重于扶贫报道的内容。头版和要闻属于报刊版面的重要部分,在2017年达到总体占比量的57.52%,2018年的占比量为61.32%。在其他版面虽然呈现的比重较小,但能够反映出扶贫工作不仅体现于政策的发布与实施、地区贫困等,也能够体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不同版面呈现增添了扶贫报道的多样性,使扶贫报道内容更加丰富,涵盖更加广泛。

(二)扶贫报道主体

2017—2018年,扶贫报道主体分布广泛,以贫困地区为内容主体的报道数量偏多,占到总体分布的33.46%,所涉及主体多样化,侧重于贫困地区为主体的报道。这两年的扶贫报道逐渐关注基层工作干部扶贫实践,以驻村干部(9.20%)与援疆干部(6.46%)为主体的帮扶报道也在逐渐递增,领导干部(8.42%)下基层帮助贫困群众扶贫的报道也在凸显,侧重于表现扶贫攻坚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同时也能够给贫困百姓加油打气,使百姓更具有脱贫攻坚的决心和意志。

图1 2017—2018年《新疆日报》扶贫报道主体分布

(三)扶贫报道体裁

在扶贫报道的体裁分析中,笔者依然将体裁按照专访/特稿、客观新闻报道以及评论三类划分。

2017—2018年,专访/特稿类的扶贫报道占总体的45%,以评论为体裁的扶贫报道在三种报道体裁中占比较少,共有72篇,占总体比例的14%。由于客观新闻报道体裁偏多(41%),新闻工作者缺少与群众的互动,报道内容理论性、政治性较强,容易使受众产生乏味的情绪,而增加新闻评论,不仅可以使得受众产生思辨能力,而且能够通过文章内容积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报道体裁分布较为失衡,倾向于专访及客观新闻报道,也同时反映出精准扶贫报道依然停留于解读性报道及客观反映新闻事实的层面,没有更为深刻地对新闻事实进行挖掘性探索,相对应的评论类报道数量就过于偏少。

四、2017—2018年《新疆日报》精准扶贫报道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主体呈现单一

2017—2018年,《新疆日报》扶贫报道的主体更倾向于对贫困地区以及党政机关的报道,虽然内容也涉及其他主体,但在报道的分布中较为零散。

扶贫报道中,内容主体为贫困地区的报道在呈现内容上,以宏观来讲述贫困地区的脱贫进程、方式等,讲述者多数为驻村干部、当地县市领导等,而非贫困本人,因此在报道内容上虽然是专访,但并没有体现专访的深层含义。扶贫报道内容主体为贫困个人的报道数量总共为18篇(3.52%)。

(二)报道体裁相对单一化

从扶贫报道的体裁上看,以客观新闻报道和专访为主,以评论类新闻报道为辅。研究文本中,扶贫报道内容较为单一化,缺乏具有吸引读者注意的亮点,有些专访篇幅较短,只是将贫困百姓从贫困到现今国家帮扶脱贫的过程一概而过,为下文讲述其他文本做铺垫。

扶贫报道相较于其他内容的新闻报道,政策性的报道相对占比更大,含有政治性的词汇偏广泛,受众关注度不高;专访报道内容缺乏新颖之处,有的新闻报道千篇一律,只是换了时间、地点以及事件发生的过程,套用一个模板采写的新闻报道,无法真正做到创新升级。

五、《新疆日报》精准扶贫报道的创新方向

(一)评论的新闻价值

新闻评论是新闻工作者以国内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百姓关注的热议话题以及国家政策的解读为样本素材进行论述解析,从主观上对客观发生的事情做出相应的叙述、分析因果以及对其事件进行价值判断,引起读者思考。

党报中的新闻评论肩负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受众的职能,以期通过在思想上对受众进行引导,引发受众思考,从而达到思想和行动上的一致性。同时,新闻评论也能够起到预防警示的作用。从一则新闻事件讲出“一般”的社会问题,透过新闻事件现象看本质,才是新闻评论的要点、精华所在。从受众角度来说,新闻评论在能让受众从新闻评论中获得启示、思考的同时,也能够使群众获得认同感。

(二)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扶贫报道

扶贫报道中,对特殊群体的关注度,相较于对贫困地区的重视程度来说,报道偏少,关注度较低。且报道的形式上较为单一,以客观新闻报道的形式呈现较高,只是阐述事实的发展过程,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度的探究;或是在优惠政策的发布时,仅是提到了特殊群体的存在,并不作为报道重点。

虽然在报道主体上,也有贫困失学学生、残疾人以及患病孩童等,但报道数量屈指可数。新闻工作者可从特殊群体的角度出发,加大对这类群体的关注力度,反映更为真实的生活情况,打破这一主体的盲区,以使特殊群体得到更多的帮助。

注释:

①三区三州:“三区”指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三个连片特困地区;“三州”指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三个自治州。

猜你喜欢
体裁版面新闻报道
中考英语不同作文体裁的写作指导(二)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社交新闻”:一种新兴的新闻体裁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Books
版面撷英
好版面要有独到的创新技巧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版面“三评”看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