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款坦克这样诞生(新中国成立70周年)

2019-09-05 06:17王才
环球时报 2019-09-05
关键词:总装部件模具

王才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宣布,今年国庆节将举行盛大阅兵式。在接受检阅的武器装备方阵中,作为“陆战之王”的坦克向来排在最前列,它所体现的技术水准直接代表着中国国防工业的实力。在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阅兵式上,32辆代表当时世界最先进坦克水平的国产59式中型坦克组成的受阅方阵,曾让世界震惊,并彻底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坦克的历史。那么,中国研制的第一型坦克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呢?

在一穷二白中造最先进坦克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坦克对于解放军来说并不算新鲜玩意。但无论是解放战争中从国民党军队手里缴获的美制和日制坦克,还是抗美援朝时期苏联援助的T-34和IS-2等型号,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外国造。繁杂的型号不但难以维护保养,更给军队训练平添许多麻烦。但受制于当时薄弱的工业能力,要研制这种结构复杂的“陆战之王”实在是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1953年,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编制,其中的一项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经过周密的论证,国家最终决定在包头建立中国第一个坦克厂,这个项目被列为“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1954年,内蒙古一机厂(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在包头破土动工,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们从天南海北汇集到这片荒无人烟的戈壁滩,投身到我国第一座坦克厂的建设洪流中。

为了早出产品,工厂采取“边基建、边安装、边试制”的方针,于1958年9月开始试制坦克。新中国第一款坦克是以苏联T-54A中型坦克为基础研制的,而后者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才定型的新型号,凝结着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坦克技术。一穷二白的中国要从无到有,建设一条世界最先进的坦克生产线,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可想而知。国产坦克的试制项目开始时,一机厂主要生产厂房刚结束土建工程,大量工程还没有收尾,甚至很多管道都没有安装好。例如三〇〇工场、四〇〇工场的机加车间为了抢进度,在设备刚安装好、地基水泥未干透的情况下就投入生产。

如何能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中国坦克工业的突破?答案是“汗水”和“智慧”。原一机厂四分厂厂长王日爽回忆说:“我们那时候,晚上困了就睡地下室,铺上草垫就睡。干两小时困了,不行了,下去睡,完了再上来,夜里还干。那个时候非常困难,吃的饼干是玉米面做的,饿了就吃点饼干喝点水。”

二二〇车间承担的冲压件很多,技术条件要求高,工艺装置又不全。原工艺处处长唐仲文介绍说,冲压车间生产的零部件多达一两千项,每冲压一次还得换一次模具,因此模具准备量很大,根本不可能都准备出来。于是,唐仲文和大家商量,将所有图纸一张张地翻阅,确认哪些零件能手工敲制,哪些能做简易模具,哪些必须靠模具车间做模具。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基本保证了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从“中苏友谊车”到“十四大部件车”

1958年10月中旬,五〇〇总装车间开始试着组装第一辆国产坦克。在设备不齐全、零件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技术人员与工人们采用工序交叉的工作方法,昼夜奋战半个月,终于在11月5日苏联十月革命节前,装出一辆“中苏友谊车”。

原一机厂总厂副总工程师尤凤元说:“组装的第一辆坦克里面既有苏联的部件,也有我们自己的部件,所以叫‘中苏友谊车。然后我们就开始后来称为国产化的过程。‘中苏友谊车装出来以后,我们又装了一辆‘十大部件车,它依然用苏联的技术,但使用国产设备,其中十大部件都是我们自己做的。”

一机厂全体试制人员借鉴“中苏友谊车”的经验,一鼓作气开始自制坦克十大部件。所谓十大部件是指坦克上的炮塔、车体、水箱、主动轮、变速箱、行星转向机、高射机枪架、液压缓冲器、油水散热器、扭力轴。时任四〇一车间主任刘作会描述说:“由于缺乏经验和设备,我们只能一道工序一道工序地检验工艺规程、工艺装置、量具卡具到底能不能用。一直持续到年底,我们基本都是早上8时上班,晚上9时下班。”

到12月中旬,不仅完成了十大部件的试制任务,而且还试制成功了诱导轮、负重轮、炮塔转向机和加温锅另外四个部件,把十大部件试制变成了十四大部件试制。

自制十四大部件的中型坦克于1958年12月18日开始总装,仅用了7天多时间就已试制成功,中国第一辆坦克从此诞生,中国人不能制造坦克的历史宣告结束。原总厂党委书记陈之向回忆说:“从1956年建厂区,3年多工夫,1959年我们的车(坦克)就上天安门了。当时认为我们还不行,回头来看啊,哪儿有不行,就连汽车厂都难有这个速度。我们的坦克厂能有这个速度,可真不简单。”

赶制坦克参加国庆阅兵

1959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一机厂接受了生产32辆中型坦克交付部队参加检阅的任务。强烈的荣誉感使全厂上下欢欣鼓舞、斗志旺盛,“决心书”“保证书”贴满了墙。

工厂以完成受阅任务为目标的献礼运动全面展开,刚落成还未健全的生产线上掀起热火朝天的大干高潮。王日爽说,“那时的人们都有一股劲,从前我们没有坦克厂,现在有坦克厂了;以前没有坦克,现在能自己制造了,当时大家都希望早日能拿出来质量好的产品。全厂不是等靠要,而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要快上,要干好”。首批受阅坦克总装任务由当时的五〇〇总装车间承担,仅预留两个月时间。原五分厂副厂长张维均说:“当时我们也知道这个车(坦克)要接受毛主席检阅,大家特别重视,尽早交付部队参加天安门检阅。总装的时候,坦克车体还没到车间,工人们就提前到其他车间熟悉零部件,看车体什么时候能转过来。工人积极性很高,干起活来主动加班加点”。

1959年8月22日,凝结着一机厂全体职工心血和汗水的32辆59式中型坦克,比建厂时计划进度提前一年交付部队,经过严格考核试验后参加新中国成立十周年阅兵。它们排在地面武器装备的最前列,威武雄壮地驶过天安门。这是中国人自主研制的坦克首次向世人展示,为新中国国防工业赢得荣誉。▲

猜你喜欢
总装部件模具
中国航天发展史(二)
一种陀飞轮表的双秒轮结构
现代汉字的两种分析法与国家文字规范(四)
模具部
核燃料环形芯体压烧模具的设计
核燃料环形芯体压烧模具的设计
古文字中“口”部件的作用研究
航天器全三维仪器电缆总装设计技术研究
用于阳极管生产线模具预安装的结构
将Widget小部件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