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

2019-09-05 08:12朱国顺
新民周刊 2019年33期
关键词:新民晚报乾坤书展

朱国顺

互联网让人与人联系更方便,互联网也让人与人变得更陌生。

也因此,那些读者与作者可以亲切畅谈的时刻,在互联网时代,变得如此珍贵而难忘。

8月16日,一个周五的下午,新民晚报出版的两本书《阅读上海100胜》与《小球大乾坤》,分别在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书展现场进行签售。与曾经的场景一样,很早就有许多读者等候在现场,等待签售开始。

《阅读上海100胜》是新民晚报举全报社之力,用100个版面,记录下上海发展变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100个地标胜景,引领读者阅读上海、感受变化。通过100个上海胜景,全方位展现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在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描绘和解读上海市民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这既是上海的新闻纪实,也是上海的人文脉络。

排在签售队伍中的,有一位赵逸庭读者。已是古稀之年的她,平时看新民晚报,见到有好文章,就会收藏起来,慢慢看反复看。2017年7月1日那天,正是中国共产党96岁诞辰,新民晚报刊登了《阅读上海100胜》第一篇文章《兴业红光》,她看了十分喜欢,觉得特别有意义,就把它保存起来。从7月1日到10月12日整整100天,整整100个版面,她精心保存得整整齐齐,还装订成册。她特意要我在100个版面的册页上签上名字,写上日期,这是“很有意义的”。她说,为了这个签名,为了见见写文章的记者,她一早就来书展了,一直等到下午四点。

另一位郭老伯,在现场买了上下两册一套的《阅读上海100胜》之后说,这些文章在报纸刊登的时候,他都剪贴成厚厚的一本册子了,但今天还是要来买一套书,一来看起来更加方便直观,二来就是想跟晚报的记者们聊上几句话。鲍女士工作和生活在曹杨新村,她买了两套书,一套自己收藏,一套准备送给朋友。她说,书里有篇文章是写曹杨新村的,感到非常亲切,有些内容她住了那么久都還不知道,要仔细看看。

在另一本书《小球大乾坤》的签售现场,来得比较多的是三位嘉宾徐寅生、张德英、曹燕华的粉丝。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是新中国体育走向世界的先锋,也是新中国外交实现突破的推手。《小球大乾坤》用60篇文章,记载了中国乒乓球运动60位杰出人物的故事,展现了新中国体育的辉煌历史。徐寅生、张德英、曹燕华,是不同时代巅峰人物的代表。

与徐寅生同龄的晚报读者汪老先生,家里的新民晚报剪贴本上,记录着新中国乒乓运动的一个个精彩瞬间。从小爱好打乒乓球的老先生,知道有《小球大乾坤》的签售,当天凌晨4点就从家里出发来书展,提前两小时排队等候签售开始。这是他第一次与世界冠军们见面,十分激动,接过签名本时说:“国乒精神陪伴了我一辈子。”

现场还有一位90多岁的周公瑾老先生,瞒着家人独自来书展,买了一本《小球大乾坤》,还带上了一份新民晚报,请世界冠军一同签名。他说:“一想起徐寅生、张燮林他们在国际赛场上奋斗的样子,总是让我热血沸腾。”

作为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的徐寅生,也是一位新民晚报老读者,他至今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新民晚报批评他 。那是60多年前,有次比赛间隙,他问过教练下午没有任务,就去大光明电影院买张票看电影去了。孰料正沉浸在剧情中,忽然屏幕边亮起“徐寅生速到门口”的告示,他心头一紧心想坏了,赶紧赶回去。刚刚踏进赛场,就听见广播讲:“徐寅生弃权。”他错过了应该参加的那场比赛。第二天的新民晚报毫不留情,对他看电影误了比赛进行了批评。

在签售现场,徐寅生握着手笑着对我说:“我和新民晚报很有缘分。”

这是亲爱的读者们,与新民晚报的不解之缘。

猜你喜欢
新民晚报乾坤书展
壁上乾坤
乾坤令、岁朝清供
“空场”书展
碗莲
新民晚报:转变思路办赛 杭州应有可为
出版“大” 晚报必须用心地编审校——读近期《新民晚报》感言
山路乾坤
《新民晚报》语码混编对阅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