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法治理念培养探析

2019-09-05 09:43郭玥原
河南教育·高教 2019年8期
关键词:探析

郭玥原

摘 要: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它们也被赋予更加丰富的内涵。分析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文化渊源,探索这些传统节日体现出的和谐稳定、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朴素法治理念以及现代法治价值,对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对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法治理念;探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悠久的发展历程中衍生出众多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传统节日的纪念活动有庆典、仪式、祭祀等多种形式,这些形式或寄托情思、感念先人,或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传统节日也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

一、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文化渊源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具有深厚且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渊源。在文明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基于原始崇拜和祭祀文化,中国传统节日应运而生。春节源于远古的岁首祭祀,清明节源于春祭,端午节源于古代吴越民族的龙图腾崇拜和祭祀,重阳节源于秋季丰收祭祀等。在那个科学技术不发达,很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的时代,人们对天地、自然、祖先有着与生俱来的敬畏与尊崇。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社会形成了“礼”“法”结合的社会规范体系。“礼”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祭祀活动,在我国古代社会,部落的风俗习惯等通过祭祀巩固了权威。部分祭祀以传统节日的形式流传、延续。古代的“法”写作“灋”,比较具有神意和神判色彩。中国传统节日使敬德保民、和谐友爱等观念深入人们心中,强化了以“礼”化人以及以“礼”为代表的宗法观念与等级秩序等。此外,我国古代有“法源于礼”的说法,礼的原义是举行各种仪式,通过祭祀先祖神明、拜天敬地来祈求福德,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些精神,如和谐天地自然、崇尚孝道等观念,与“礼”的精神一致,也符合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部分内容。

二、以中国传统节日为载体,加强人们法治理念的培养

“法治”一词在我国古代史籍中并不陌生,如《晏子春秋·谏上九》中有“昔者先君桓公之地狭于今,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的说法, 《淮南子·汜论训》中有“知法治所由生,则应时而变:不知法治之源,虽循古终乱”的说法。虽然我国古代的法治内涵与现代法治理论不同,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完善当代中国的法治精神提供了有益的因素。2014年,随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我国全面拉开了法治国家建设的新篇章,全面坚持依法治国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我国传统节日蕴含着数千年来的历史文明,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的法治理念。

(一)和谐稳定是法治理念的重要目标

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统节日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节日通过弘扬家庭美德,倡导和睦、团结的家庭氛围,体现和谐稳定的法治理念。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中丰富的优秀文化传统,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和諧,可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的现象,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社会的和谐需要稳定的社会秩序,这也正是法最基本的价值之一。法律虽然可以调整人们的行为规范和社会规范,但生活中有诸多方面难以用法律进行调整,还需道德、政策等发挥社会综合治理功能。我国传统节日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秩序。比如,根据福州市官方数据统计,近年节假日期间(尤其春节期间)的社会犯罪率、交通事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社会较平时更加和谐稳定。传统节日之所以会产生这样良好的效果,与其追思先祖、关注家庭的精神内涵有关。拜祭先祖与慎终追远的活动,不但彰显出人们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而且传承了感恩长辈、亲慈子孝的家庭伦理观念。同时,中国传统节日也巩固和涵养了人们的家国情怀。祭奠祖先、追思先烈已经成为清明节的主要内涵,端午节也洋溢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这些内涵和情怀都给予人们精神上的升华与洗礼。此外,清明节、冬至等部分传统节日源于二十四节气,主要描述了大自然中的一些物候现象,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对指导人们春播秋收有重要的意义。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珍贵且重要的传统民俗,强化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强调了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观念。

(二)自由平等是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

自由和法律是紧密相关的,是法律所追求的重要价值,也是长久以来人们所追求的目标。自由一般是指主体在自由意志支配下的自主行为,而法律对自由的保障也有两个方面的体现:其一,是保障主体的消极自由,在私权领域禁止国家的过分干涉,即“法不禁止皆自由”:其二,是保障主体的积极自由,即为个人自由的实现,国家对个人提供积极的法律支撑和必要帮助。我国古代社会对女性有诸多限制,很多女性无法像男性一样外…求学、谋生。古代的婚姻也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这样的情况下,被称为中国古代“情人节”的元宵节就给古代未婚男女提供了一个相识的平台。元宵灯会给平时不宜出行的古代女性提供了一个结伴出游的机会,也让她们通过观花赏灯有了跟意中人相识相会的机会。元宵节的习俗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维护女性自由权利的内涵。

平等主要是社会主体能够获得同等的待遇,包括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平等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历史长期以来发展的结果,并且随着历史的环境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平等作为法的价值,有利于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有助于推进人们形成互相平等和互相尊重的社会关系。我国传统节日有相对固定的时间点,佳节来临之际,人们不论身份地位,无论男女老少,均可参与其中。人们都可以参与观灯、春耕、踏青、赛舟、赏月、登高等活动。

(三)公平正义是法治理念的根本原则

正义是衡量法律优劣的尺度和标杆,是人们所追求的共同理想,也是法律的核心价值。《孟子·告子上》中有“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的说法, 《论语·卫灵公》中有“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说法,这些都体现了古时人们对正义的不懈追求。

正义对法治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正义是法律评价标准的核心,法律的优劣需要正义这个标杆和尺度来衡量:另一方面,正义可以推动法律的积极发展,使得法律最大限度地符合新时代的新内涵。此外,正义也可以在法律适用和法律推理中成为法律解释的重要手段,弥补一些法律的空白。对于正义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中指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人们对传统节日中正义价值的挖掘,有助于充分发挥正义对当代法治建设的作用和价值。

《礼记·祭法》说:“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部分传统节日缘于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如端午节与寒食节等。报效祖国,一心为民的仁人志士,在生前饱受磨难,人们对他们给予了深切的同情。于是,人们以各种形式和习俗表达追忆与敬仰之情,并将仁人志士的精神内涵固化在中国传统节日之中,以不断警示后人要爱国愛民,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此外,《礼记·月令》云:“仲秋之月……乃命有司,申严百刑,斩杀必当,毋或枉桡。枉桡不当,反受其殃。”春夏之季行庆赏,秋冬之季施刑罚。仲秋审查冤案要公正守法,执法者如果存在徇私枉法或徇私舞弊的现象,必定会被追究责任。由此可见,中国传统节日也以独特的方式维护、倡导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

三、中国传统节日的现代法治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说:“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时期,中国传统节日蕴含了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能给我国法治国家的建设提供历史指导,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我国将传统节日设立法定节假日,借助法律的形式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加以强化,以充分发挥其蕴含的育人作用。数千年的文化传承,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各式习俗,悄然地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在引领人们深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提升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有助于不断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同时,将法治文化注入国家文化内核,让法治力量深入人心,逐渐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能为实现全民守法奠定一定的基础。

我国传统节日以文化育人,用各式习俗促进国家稳定、社会和谐、家庭和睦。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促使人们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同时对和谐社会发展以及法治国家建设也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陆宏.传统“礼法合一”思想的历史形成与经验启示[J].文教资料,2018,(32).

[2]韩艳娟.浅论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及意义[J].艺术科技,2016,(9).

[3]郝卫兵.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中国传统节日的当代价值[N].佛山日报,2018-01-12.

责编:清 欢

猜你喜欢
探析
传统养生和现代健身相结合的思考探析
自杀参与行为可罚性之探析
月山八极拳传承探析
VR阅读探析
基于CAD/CAM的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ABC法在中小企业的应用探析
HTTPS探析
VPLS组网技术探析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探析
血分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