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辩论,提升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2019-09-06 07:53郭道清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实效辩论

郭道清

[摘   要]语文课堂中学生质疑、辩论是司空见惯的,合理利用课堂辩论具有极大的教学价值。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激发学生辩论的勇气,营造辩论氛围,引领辩论的过程,点拨辩论的技巧,明确辩论的意义,可以充分发挥课堂辩论的教学作用,进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辩论;课堂语文;实效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1-0001-02

笔者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学生问:“‘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似乎确凿这样的表述难道不是作者的失误吗?”学《木兰诗》时,学生辩论:“木兰女扮男妆与大伙一起生活十二年,怎么可能不被发现是女儿身?”读《沁园春·雪》时笔者说: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的‘风流人物指的是广大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有个学生却说:“作者前面举的例子都是历代帝王,都是个人,这里的‘风流人物指的应该是作者自己。”……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辩论,有的令人啼笑皆非,有的引人遐思。

诚然,赞同与反对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并蒂之花。经济要发展,文化需进步,新事物新理念呼之欲出,谁对谁错、孰高孰低,只有通过辩论方能得出结论。初中语文课堂中辩论的教学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我们正努力倡导构建新型的开放式语文课堂,而对于其中的课堂辩论,我们绝不能等闲视之。

课堂辩论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课堂中的辩论,只要教师相机点拨、合理利用,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前行。与此同时,通过争议,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语文课本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呈现出一幅幅风光旖旎的生活画卷,学生学习文本的过程也就是获得熏陶感染、提高审美情趣的过程,而辩论可以行之有效地引领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提升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再者,辩论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辩论的重要装备是语言,参与辩论的学生定然情绪激昂,专心致志,思维发散,既要听懂对方的意思,又要阐明自己的观点,力求文情并茂、有理有据。这种语言运用,对学生而言是完美的语言训练。最后,辩论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求同存异思想。因为辩论其实是不同观点之间的辩斗,必然会引发学生的冥思苦想,让他们去探索可以支撑自己观点的依据。一个抱残守缺、食古不化、因循守旧或鹦鹉学舌的人是不可能去积极参与辩论的,因为这样的人缺少求同存异的思辨能力。可以说,课堂辩论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功不可没。

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引发课堂辩论,淋漓尽致地彰显课堂辩论的教学魅力呢?

一、公心有勇气,公口有直言——激发辩论的勇气

要行之有效地发挥课堂辩论的教学作用,关键在于激发学生敢于辩论的勇气。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但囿于传统课堂一味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学生虽容易接受新知,但思辨能力却被扼杀,容易盲从,人云亦云。传统课堂中,教师是主体,负责授业、传道、解惑,学生被迫跟着教师的感觉走,不能独立思考,更不敢有不同的声音。所以,鼓励学生敢于辩论就显得格外重要。宋人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明代学者陈献章也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是“辩论”的起点,有了“疑”,就意味着学生开始独立思考且产生自己的观点,而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们就会产生辩论的勇气。笔者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让学生讨论谁是本文的主人公。个别学生简单发言后,笔者便依据教参确定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有个平日比较调皮的学生悄声说:“我看就是于勒!”笔者没有否定这个学生,而是鼓励他把意见大胆地提出来,让大家再争议一下。于是有的学生说:“从题目就可以看出来!”有的学生说:“小说的核心是人物,文章通过于勒的遭遇,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环境,主人公可以理解为是于勒!”有的学生说:“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会不同,我看两者都可以。”……笔者肯定了学生的独特见解,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敢于辩论的勇气。

二、“误”入藕花深处——营造辩论的氛围

生活中的辩论比比皆是,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历,所以有时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会截然不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保护学生个性见解的意识,善于把学生的不同观点当作辩论的话题,营造便于开展课堂辩论的氛围,力求经过辩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有个学生认为“群童抱茅”是个败笔,理由是:“群”说明不是个别;“欺我老无力”是不仁;“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做贼,不义。作者把儿童刻画得这么丑陋,说明他缺乏爱心,一个不爱儿童的人会爱其他人吗?这个情节使他“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显得太矫情了。笔者把这个学生的观点转化成一个讨论题抛给其他学生:“群童抱茅”的情节与作者“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理想矛盾吗?它是败笔吗?学生听了,立即热烈地讨论起来。两分钟后,陆续有学生站起来发表他们的观点。有的說:“老杜笔下的儿童简直是无赖的化身。对儿童都不宽容,他后面的理想难道不虚伪吗?这是个败笔。”有的说:“不是败笔,那些孩子可能和杜甫一样贫穷,同病相怜是人的本性,作者推己及人是自然的。”课堂上出现短暂沉默,笔者让学生跳过“群童抱茅”这个情节,把课文读两遍,再体会体会。有一个学生说:“作者写‘群童抱茅这个情节,目的可能是为了让大家明白小孩子都知道破茅草的可贵,可见当时的穷人很多,这样才有下文的推己及人,所以前后并不矛盾,也不是在丑化儿童。”教学结束了,留给笔者的思索却是深长的: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激励、唤醒辩论,让学生冲破思维的抑制状态,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三、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引领辩论的过程

辩论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反映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辩论的结果,谁对谁错,当然得取决于不同认识本身的科学性。但辩论能力的大小对辩论结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语文课堂的辩论有其特殊价值,即辩论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措施、方法,有利于达成教师预设的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在辩论活动中不仅应引导学生进行重要的语文学习,而且应注重让学生进行语文能力训练与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笔者在教学《多收了三五斗》一课时,以组织课堂辩论的形式开展深读活动,将课文的三个场景,归结成三个问题:(1)旧毡帽朋友不卖米行不行?(2)粜米换来的钱按计划购物行不行?(3)这些旧毡帽朋友中会不会有人去抢米?这些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所以每个学生都可以提出一些见解,这大大激发了学生悟读文本的兴趣。接着笔者让学生将他们在阅读时的感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注意聆听其他同学的观点。最后,笔者组织了一场辩论赛,让学生在质疑他人观点的过程中,加深自己的认知。这样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是有大有裨益的。

四、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点拨辩论的技巧

我们学习或工作,都讲究一定的策略,课堂辩论当然也有技巧。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课堂辩论的技巧,让他们自愿参与辩论活动。墨子曾说过:“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明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意思是辩论的目的,是要分清是非的区别,审察治乱的规律,搞清同异的地方,考察名实的启发,断决利害,解决疑惑。总而言之,笔者认为要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在学《与朱元思书》时,有学生说道:“文章结尾为什么还要接着写景?我觉得不伦不类,可以删去。”笔者说:“大家觉得他说的有没有道理?”有个学生说:“最后两句呼应文章前面的景物描写,这样使文章结构更严谨,不能删除。”有个学生说:“文章结尾写了前面两句,就应该结束了,再写下去,好像又是一个开头,应该删除。”几个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之后,笔者说:“大家都已是小专家了!我跟大家的感觉是一样的。实际上,也有不少人读了这篇文章后,觉得最后两句删掉才好,理由跟你们的差不多。”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懂得了要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这样才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明确辩论的意义

我们知道,辩论可以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突显学生的个性特点;可以增强学生据理力争的思维,让他们懂得用事实说话,不无理取闹,不信口开河,不用肮脏的争辩手段;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控力,使他们对不同的声音不嗤之以鼻,抱有宽容的看法,乐于聆听不同意见,愿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既敢于追求真知,又敢于改正谬误。另外,辩论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重视辩论时的言行举止,讲究翩翩风度,明确颐指气使、趾高气扬、急不可耐、气急败坏之类的,都是要不得的……課堂辩论不仅可以大大提升课堂效率,实现高效课堂,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陶冶他们的情操。

明末清初著名的理学家陆世仪说过:“人性中皆有悟,必工夫不断悟心始出,如石中皆有火,必敲击不已,火光始现。”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辩论不休,学生对文本所要传达的意义也辩论不休。教师必须尊重不同声音,相机引导,使学生精神亢奋,乐于思考,敢于辩论,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而适时开展课堂辩论是构建新型语文课堂的有益尝试。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3]  周一贯.阅读课堂教学设计论[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实效辩论
席瑞:辩论之间,穿透迷雾
高考作文“辩论稿”写作探究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升英语课堂实效
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从细节处找英语实效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