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大体育课堂练习密度的重要性

2019-09-06 07:53祝永琴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移动垫球

祝永琴

[摘   要]高中体育教学中,练习密度往往不大,教师讲解多,学生实际练习的时间并不充分,强度也不高。文章通过对一堂评优课的设计,提出了作者对加大课堂练习密度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练习密度;垫球;移动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1-0030-02

练习密度是指一节课的练习时间占课堂教学时间的比值。新课标中,对高中体育课堂的练习密度有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动起来,让体育课更好地实现“增强体能,提高技能”的目的,更重视练习密度的适当增加是教学效果提升的必由之路。笔者不久前参加了江苏省南通市高中体育优课评比,执教的《移动中垫球》获得了一等奖。下面我以该课的设计为例,谈谈提高课堂练习密度的一些思考。

课堂片段一:导入及准备练习

师生问好后明确课题及本课主要任务,报数后进行准备练习一:分四路纵队,每人的手都搭在前面人的腰部,蛇形绕障碍跑三组。然后进行准备练习二:列成四路纵队,根据老师指令来进行侧滑步、并步、交叉步、跨步等练习。

设计思考一:这节课是借班上课,师生尚需磨合。面对摄像机和一众评委,学生必然是有些紧张的。上课后半分钟内就进入绕障碍跑的练习环节,目的之一是让学生的注意力尽快从场外集中到课堂活动中来,其二是让学生身体热起来,同时活动开下肢大肌肉和脚踝;根据指令侧滑步、交叉步、跨步训练可进一步活动开关节韧带,防止后续训练时受伤,同时也锻炼了反应的敏捷性。报数则是为了后续对垫练习和两抛一垫的快速有序分组做准备。

课堂片段二:固定垫球练习

教师简述垫球的动作要领后(手掌交叠、手臂动作“插、夹、抬”),要求学生各取一排球进行自垫练习,两分钟自垫后,组织学生进行两次一分钟自垫球计次赛,教师巡回指导。计次赛结束后,分六组分别在六台平板电脑上观看五十秒时长的垫球技术动作录像,然后两人一组交换进行一抛一垫练习。

设计思考二:本课借班执教于江苏省海门中学高二11班,该校是排球传统学校,学生有一定的排球训练基础。如何让各教学环节不是走过场流于形式?我认为还是应该落实到学生的实操练习中。动作要求言简意赅,强调后就迅速进入自垫练习。为防止学生长时间垫球感觉枯燥,又安排了自垫球计次赛,利用学生不甘人后的个性倾向来推动练习“上量”。学生接球的手感逐渐培养出来后,再安排一抛一垫。一抛一垫的动作要领用录像观摩和师生对垫示范来给出。先看录像,是要“取法乎上”,让学生看到高质量的抛和接以及适当的移动是怎样完成的。进行师生对垫示范的时候,与老师配合的学生抛出的球就不至于太离谱,而老师的垫球动作则是向学生近距离直观展示动作要领。一抛一垫练习时,不采用传统的“A抛—B垫—A接,数次后轮换”的方式,而是采用“A抛—B垫—B自己接球后抛给A”的方式,这样一方面双方抛垫的球机会基本均等,提高了课堂练习的公平性,另一方面防止B对A给出的“略微不舒服的球”做出“投桃报李”的反馈或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反馈,同时也能适度提高抛球难度。

课堂片段三:垫反弹球与两抛一垫

老师要求学生上抛排球至三米以上,待落地反弹后,垂直往上垫球至三米以上的高度,重复进行练习。三分钟后,三人一组轮换进行六分钟的两人先后抛球,一人垫击来球弹回抛球者的练习。

设计思考三:垫反弹球时,由于球在落地前的自身旋转,落地反弹的路径相对不可控因素加大,垫击时,必须有适当的步伐移动,而两抛一垫更加关注步伐移动和快速判断及反应。移动中垫球,正是本课的重点学习内容。教学中围绕重点学习内容加强练习是必要的,但是围绕该重点内容,学生也必须有前期循序渐进的练习。一来是逐渐适应来球局面的复杂化,二来是通过多种练习形式使学习过程中不断有新异刺激介入,从而学生的注意力能始终较为集中。以重点学习内容为核心,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内容,小坡度、密台阶,不断推进课堂运动密度的加大是本课设计的出发点。

课堂片段四:体能训练

师生共同展开4个8格软梯,学生分四组同时进行双脚先后点格子与双脚同时跳格子的练习。两个循环后,分四组进行小栏架跳越练习(每组跳越6个小栏架),正跳和侧跳各两个循环。

设计思考四:本课主要是安排移动中排球垫球,但是前三分之一课时中,上肢练习较多,下肢练习不够充分。鉴于移动中垫球需要运动员脚步敏捷,故安排两种侧重下肢力量和敏捷性的体能训练。为使得本时段训练有一定量的保证,学生练习时段设计安排了快节奏动感音乐,音乐的节拍选用每分钟90拍左右的舞曲《燃烧我的卡路里》,与预设的运动节奏和强度要求吻合。

课堂片段五:整理放松

学生两人面对面站立,按教师指令拍击对方某侧肩臂,晃动对方某条胳膊,拍击自己的大腿肌肉。

设计思考五:体能训练结束以后,整节课的运动密度已经较大,显然在课堂结束之前需要一个整理放松的环节。选择上述动作有两个目的,一是把放松运动带入某种轻松的游戏氛围中,防止部分学生不愿意做放松动作,二是通过运动自己与对方的手和臂,加强上肢血行,防止因垫击排球过多导致前臂瘀青。

本课时的设计数易其稿,以下几点体会较为深刻。

1.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运动塑造学生健康的身体和阳光的心理

各种运动项目的“术”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课堂应该以学生动起来为主要形式,以学生high起来为教学成功的重要判断标准,以学生获得较高运动技术水平为教学的重要加分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量做到精讲多练,在辞能达意的前提下,少些讲解,多些实操。

2.教师要在运动形式的设计上下功夫

既能围绕学习重点难点进行,又能形式多样,让学生没有厌倦感。如本课围绕“垫球”,先后进行了“自垫球练习”“自垫球计数赛” “观看移动中垫球录像”“一抛一垫”“垫反弹球”“两抛一垫”等不同形式的垫球练习,由固定到移动,由易到难,逐步加码,让学生始终对学习内容保持新鲜感。试想如果上述垫球的形式抽掉一半,每种形式练习时间延长一倍,那么学生定会觉得无趣,动作会慢下来,运动强度自然就降下来了。

3.发挥好组长的作用

组长在体育课上的作用不小,作用之一是要会“带节奏”,带领全组同学领悟教师的教学意图。在成纵队训练时,既保持一定速度,又不至于单兵突进落下队伍,有一批好组长能有效加大课堂练习密度。作用之二是組长在课上要配合教师迅速展开训练,课后协助教师尽快收拢器材。摆放器材环节快速高效,则课堂显得紧凑高效,练习密度就能有所提高。相比文化课,观察、选拔、培养好班级中的几个体育组长,显得更加重要。

4.注意细节

都说“细节决定成败”,诚不我欺也。就拿本课来说,有两个细节的安排比较成功。一是课前检查每个排球的软硬度,对于充气较足的排球,预先泄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垫球时的疼痛感,让学生不至于因为手臂疼痛而畏缩不前。当然球也不能太软,否则反弹球将无法达到一定的高度。第二个细节,是预设软梯的格子间距为45厘米,排布的小栏架高度为较低的15厘米。这样的安排,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不至于因碰倒个别栏架影响自己和后续同学的连续性跳跃,只要连续地跳,运动量就不会少;软体的间距不大,不会由于跳跃距离不够而踩踏边框扯动软梯,也能保证跳跃的连续性。

就目前的体育课堂现状来说,增加课堂练习密度以提升运动负荷是主要努力方向。准备部分精心设计的项目逐渐增加运动负荷,能真正起到热身作用;基本部分中,要适当多分组,减少学生的等待休息时间;要适当男女混合分组,防止部分女生懒惰不参与运动;同时要对学生在基本部分中的感兴趣项目加长练习时间或者更改练习内容,防止因此而压缩结束部分内容的正常开展。只有课堂的各个环节把控好了,才会有效提高目前偏小的课堂练习密度。

(责任编辑    黄   晓)

猜你喜欢
移动垫球
初中体育教学中增强学生排球垫球熟练度的方法
排球正面双手自垫球教案
移动有声阅读让儿童文学回归故事本身
如何有效发挥课间操的锻炼作用
移动版教学督导听课评价系统建设初探
运动表象训练在中学排球垫球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排球自垫球技术“四策略”
垫球启蒙
一个教学片断引发的争议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