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特色小镇建设路径创新研究

2019-09-06 15:08孟雅婷王柳杨李欣桐郭祎璠
山西农经 2019年9期
关键词:特色小镇乡村振兴战略创新

孟雅婷 王柳杨 李欣桐 郭祎璠

摘 要: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之年的到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为了坚持特色兴镇、产业建镇,总结并推广典型经验,特色小镇示范引领作用就显得尤为显著。通过对特色小镇内涵及建设意义进行阐述,并以保定市大激店为例,分析保定市大激店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新举措,有利于促进保定市大激店特色小镇的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特色小镇;创新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09-003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G249.27        文献标志码:A

1  乡村振兴战略下特色小镇建设的意义

2014年10月,特色小镇的概念被首次提及。经过3年的建设发展,2018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特色城镇位于城乡交界处,是集工业、文化、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型创业发展平台。特色城镇作为连接城乡的重要载体,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有些乡镇忽视乡村现有特色,盲目拆除特色建筑,用一些现代化的建筑取而代之,严重破坏了古村风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促进乡村振兴,健康、有序、科学地把握差异和特征,结束“形象工程”,特别是要保护传统的村庄、民族的村庄和传统的建筑,政府鼓励和支持特色小镇的发展[1]。

特色小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平台。乡村振兴需要物力、人力、财力共同作用,大多数乡村仅有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非常缺乏城市的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特色小镇就是这样一个实现城乡融合的平台。小镇的地理位置非常有利,一方面可以将城市和农村资源整合到一起,实现城乡资源双向互动,互补互利,从而创造出更多新产业和产品;另一方面,能够体现、提升乡村价值,促进“产、城、人”融合发展。将特色小镇作为一个关键平台,有助于推动乡村的产业融合,实现乡村振兴。

特色小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途径。从我国几十年来的发展进程可清晰地看到,单一的产业并不会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只发展农业的乡村,其经济往往滞后,人才外流严重,应结合当地实际,加快产业转型融合,留住中青年主要劳动力,吸引创业者创业,为乡村注入新的活力。

特色小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部分。特色小镇是在某一特定区域,通过产业转型和集聚,将生产、生活结合在一起,不同于传统的行政区划和工业园区的创新型小镇,它需要具有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舒适宜居的自然环境及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而乡村振兴也需要做到这3个方面,二者的本质相同,乡村振兴战略涉及的范围较广,在空间上包括了特色小镇。

2  保定市大激店特色小镇建设现状

特色小镇建设,既要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要素,也要提升文化软实力。在推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新文化凝聚力的培育、维系成员的共同精神纽带的重构,发挥文化的引领、渗透、感召、辐射和凝聚作用;需要把体现文化特色、彰显独特文化魅力贯穿于特色小镇建设全过程,提升特色小镇的文化形象、文化品位;需要通过培育和发展创业创新文化,强化“镇民”创业创新动机、热情和意志,增强特色小镇对创业创新者的吸引力、向心力。

2.1  基本概况

大激店又名大汲店,地处保定市南二环、西三环交汇处内侧。当前大激店的发展以乡村田园旅游为主,同时深挖大激店本地特色生产、特色产品,为大激店旅游贴上自己的标签。在乡村振兴的战略下谋求全面发展,不再采用以第二产业及工业带动农村发展的模式,而是通过第三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一方面对大激店环境进行整改,改造房屋,使村内树木阴郁,河流清澈,特色房屋建筑与美丽环境相得益彰,凭借美丽的乡村环境发展乡村旅游。另一方面,在乡村建设“匠人谷”开展艺术节,吸引全国的工匠到大激店进行工艺切磋。筹建“匠人学校”,向孩子们传授各种技艺,让我国的优秀工艺得以传承。现已有20余位知名工匠艺术家在大激店设立工作室,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2  存在问题

2.2.1  制度方面

行政干预过度,政府观念尚未转变。当前特色小镇建设是由政府主导,市场化程度不够,政府干预过多并处于主体地位,特色小镇运营主体错位。促进特色小镇更好运营的方式,应该是坚持市场的主体地位,并在参与企业中选定部分发展状况良好的企业领航,以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为中心,进一步完善特色小镇产业链条,开展引资融资。

在小镇建设过程中,政府要向制度构建、环境营造、服务提升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型政府转变,不可忽视的是,当前很多领导对特色小镇一把抓、大包大揽的行为,这是由于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很多政府部门领导干部还需要进一步转变职能观念[2]。

2.2.2  资本方面

投融资渠道少,资本支撑后劲不足。大激店响应国家号召发展特色旅游时,吸引部分企业入驻,例如保定市和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地产公司入驻,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乡村特色建筑的建设。小镇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资本匮乏是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的阻碍之一,体现在基础设施难以完善、缺少高精尖人才、产业链条不完善、广告投入難推广等方面。现阶段政府招商引资能力较弱、投融资平台作用小及民间投资少,如此现状致使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资本的流动性较弱,缺乏强有力的资金支撑。同时,由于当前的高精尖人才和创业型人才对于创业环境的要求普遍较高,资金的匮乏也使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人才引留困难,类型过于单一。

2.2.3  创新方面

主导产业模糊,功能单一。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突出“一镇一品”,避免再次出现产业同质化、千镇一面的现象。大激店乡村旅游虽然在进一步向高端居住环境与朴实乡村环境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但在深入挖掘自身特色方面仍然需要投入更大精力,在项目开发上仍不能完全避免抄袭借鉴的情况,现阶段仍无法完全摆脱传统、单纯的乡村生活体验方式,区域特色在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中体现不充分,主导产业不清晰。产业与旅游、文化、社区等功能融合不足,消费者对大激店特色小镇的归属感低[3-4]。

3  乡村振兴战略下特色小镇建设发展对策研究

3.1  转变政府观念,健全管理制度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明确政府与市场边界,政府要以“无形的手”推动小镇的建设发展,避免大包大揽,为小镇提供其需要的、有针对性的优质公共服务,多要素、多主题建设,充分利用特色小镇,促进产业与区域相结合,并发挥其功能,学习总结并推广典型经验,促进大激店特色小镇的发展。

同时,建立监察评测机制。特色小镇的管理单位要重视建立规范纠偏机制,坚持定期开展监测评估,保持文化小镇良性发展。

3.2  丰富融资方式,增强资本流动性

完善政、银、企对接服务平台,创新投资融资的体制机制,关注当前较为热门的产业基金、PPP等投融资模式,“取财于民,用之于民”,活化民间资本,缓解特色小镇建设资金缺乏现状,保障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平衡各方面的长期利益,建立政府、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减轻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为打造更多精品产业提供条件。

3.3  以文化创新为纽带,打造特色产业

发展特色产业是特色小镇发展建设的核心,在特色小镇的发展规划中,要时刻注意融入大激店区域特色和现有优势,以文化创新为纽带,增强小镇内生活力。依托保定市历史文化名城的背景,促进多功能项目融合发展,在大激店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中,要注重发展河北省古城——保定的历史文化产业,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延长小镇的产业链。以产建镇,丰富文化内涵,提高文化品牌形象,以文化产业带动经济建设,以产业振兴消除农村贫困,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特色小镇的建设不能目光短浅,要立足长远,时刻关注国家新政策、新动态,及时调整完善发展规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健康中国成为国家的发展目标。大激店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可根据这一新的国家战略,引入新概念产业,促进“旅游+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依托河北省保定市大激店特色小镇,将旅游、互联网、食品、传统工艺、养老等行业深度融合,发展“旅游+健康养老”产业,促进健康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志强,杨秀,刘伟.智力城镇化还是体力城镇化——对中国城镇化的战略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15(1): 15-23.

[2]楊宁宁,高钰轩,黄菖彬,等.基于智力城镇化的特色小镇产业培育探索——以辽宁通远堡镇为例[J].技术与应用,2018(9):88-94.

[3]陈立旭.论特色小镇建设的文化支撑[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6(5):14-20.

[4]刘辉.特色小镇建设的文化支撑与文化再造[J].居业,2017(9):46.

猜你喜欢
特色小镇乡村振兴战略创新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论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特色小镇”切莫成为“房地产小镇”
发展“特色小镇”,核心在哪
与特色小镇文化共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