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财政扶贫资金审核监管的措施分析

2019-09-06 15:08罗亚平
山西农经 2019年9期
关键词:审核监管

罗亚平

摘 要:强力有效的财政扶贫资金审核监管措施,对于资金的落实和高效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手段之一。分析了财政扶贫资金审核监督工作的不足,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财政扶贫资金;审核;监管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09-0168-01         中国图书分类号:F812.8        文献标志码:A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民生产总值、经济总量和人均纯收入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消除贫困和实现共同富裕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1  财政扶贫资金审核监管中存在的不足

1.1  审计部门对财政扶贫资金的绩效审计不够重视

财政扶贫资金作为专项资金,具有专款专用、定点投放的特点,因此在扶贫资金的监管使用方面,审计部门有严格的审计程序,以确保资金能够完全投放到扶贫工作中。从目前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来看,虽然所有的资金都能够运用到扶贫中,但是扶贫效果并不理想,精准扶贫的作用并没有充分体现,因各种原因存在脱贫不彻底,贫困户返贫和不愿脱贫的现象。目前,扶贫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没有有效地使用资金,对贫困户扶志、扶智的力度不够,而且大量扶贫资金的投入,使贫困户产生依赖心理。在财政扶贫资金的监管审计方面,重点关注资金使用的合法合规审计,对于资金使用的效果评价并没有参考依据,这样就对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的经济性、合理性和要达到的预期目标难以进行有效的评价。

1.2  缺乏财政扶贫资金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

当前国家在财政资金的监管方面,已经具有相当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在财政扶贫资金的监管审计方面,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确保财政扶贫资金的有效使用。但是,财政扶贫资金在监管审计方面的立法仍然存在不足,各地只是依据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性文件规定实施。在规范性文件中,财政扶贫资金监管存在审计范围不明确,对于扶贫资金的绩效考核不完善,审计部门对于财政扶贫资金的审计缺少约束机制,审计机关的法律责任主体不够明确等问题。

1.3  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

在当前财政扶贫资金的绩效考核体系中,往往侧重于资金的管理和经济方面的考虑,这一考核体制是建立在财政扶贫资金的安全使用和具体落实方面,而这样的绩效考核方式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财政扶贫资金的对口使用也得到了有效保障。但是,这样的考核方式过于单一,难以保证资金的实际利用效率,也缺乏科学全面的评价。财政扶贫资金的初衷是精准扶贫,让贫困户尽快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但是当前的绩效考核只是让资金得到落实,而对落实的具体效果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这样就会导致在资金落实后群众由于各种客观原因返贫。这样的考核机制对于财政扶贫资金的社会效益缺乏监管,导致无法全面评价财政扶贫资金的效果。

2  提高財政扶贫资金监管审计的初步建议

2.1  从思想上重视财政扶贫资金监管审计

财政扶贫资金是帮扶贫困户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因此应该从思想上重视资金的绩效监管,彻底消除只要资金有效落实和没有挪作他用,就认为完成工作的消极监管思想。要亲自到贫困户中,了解资金的实际落实情况,既要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的监管审计,又要从根本上制止部分困难群众懒散的思想和对政府产生依赖心理。必须让贫困户建立起积极向上的思想,在财政扶贫资金的帮助下,主动参与劳动创造,把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从而真正达到扶贫的目的,让有限的财政扶贫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2.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财政扶贫资金的监管审计不仅需要审计部门人员从思想上重视,还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让审计人员在财政扶贫资金的监管过程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制定与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时,要有科学的规划,同时要对扶贫资金的审计比例有明确的界定,还要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只有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审计人员在审计中才能做到既不逾越,又不拖后,科学审计,让财政扶贫资金真正服务于困难群众。

2.3  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完善的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可以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在制定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时,要因地制宜,根据具体情况,分析相关事实,从而制定出操作性强和完善全面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3  结束语

为了消除贫困,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政府制定了扶贫政策,投入财政扶贫资金,以精准扶贫为导向,以“两不愁,三保障”为基本目标提升生活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自给自足能力,同时给予政策扶贫,使困难群众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

猜你喜欢
审核监管
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
浅论我国会计监管体制的创新
实施科学监管 增强治理效能
路桥工程施工造价审核工作现状及对策
电力工程造价的预结算的内容与审核方法探析
关于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问题的几点思考
监管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