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筝》中的作文症结

2019-09-07 06:53书原子
作文与考试·小学低年级版 2019年15期
关键词:小军蜈蚣小红

书原子

三年级《语文》教材中有看图作文《放风筝》,一个小朋友按照原题,写出了一篇:

星期天,阳光明媚,风比較大,柳条在风中飘动。小军约了好朋友小明去公园放风筝。

当他们来到公园的草坪时,发现已经有很多人在放风筝了。天空中有蜈蚣风筝、老鹰风筝、小鱼风筝…… 五颜六色,非常漂亮。老鹰风筝飞得第二高,比蜈蚣风筝飞得低一点儿,它仿佛在想:“我要飞得再高点儿,比蜈蚣更高。”

在不远处的草地上,有一家三口在放风筝。爸爸搂着妈妈说:“我们的儿子长大了,会放风筝了。”

看到这儿,小军也准备开始放风筝了。他们放的是燕子风筝。小明拿着线轴,小军把着风筝。小明做好准备后就示意小军松手,自己拉着风筝向前跑。风筝越飞越高,几分钟后,他们的风筝已经超过大多数风筝了。接着,小明不跑了,有风时就放一些线,风筝要掉时就收点线。就这样,不一会儿,他们的风筝就比其他人的都高了。他们开心得又蹦又跳。这时,小军的同学小红走了过来,小红拿着的是蝴蝶风筝。她微笑着问:“你们能帮我放风筝吗?”后来,他们和小红一起放起了风筝。

在这个美好的春日里,大家玩得都很开心。

本文按照图画的“提示”,把放风筝的过程完整写出来了,尤其是写老鹰风筝心理的段落,有创意,有想象,很好。可是,如果你仔细品味,发现其中的问题很多。

第一,感与情。在准备放、一起放、放起来的过程中,小军、小明就像木头人一样,按照图画的“指示”,一步一步把风筝放起来,似乎有逻辑顺序,但是,在“操作”环节,没有 “接触”“失手”“磨合”之类的感觉,更没有“乐”“好”“痛”“恶”的感情投入与判断,读来如空心文字,无灵魂,无韵味,如同嚼蜡。

第二,请与帮。小军、小明二人,是一直以小军为主放飞吗?中间有所调整吗?小明一直处于辅助地位,开心吗?小红来了,之后三人“一起放”?三人两只风筝,怎样一起放的?……种种迹象表明,小作者从未有过“帮”的意识,也就不可能对“帮”的行为有所体会,有所认识,也就缺乏“主次”“配合”“协调”的内容。

第三,位与真。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儿童成长中的“位”,在家里;“政”,在自理。

一个孩子在你的家中,他仅仅是你的儿子或者女儿吗?他同时不也是家庭的一员吗?那么,他的“岗位”是什么?他的“职责”在哪里呢?因为没有“岗位”,他会认为家里的人与己无关,家里的事并不关己,长此以往,他何以有关心他人的意识呢?一个在家里“职责”不清的孩子,做事的程序、细心、耐心在哪里?他何以会感知到做事的过程中那些乐趣、那些意外、那些自豪的呢?没有了这些,他怎么会去关注、关心他人呢?他如何去与他人配合、磨合,并真正来帮助他人呢?他作文中真情真意,如何体现呢?

作文的问题,看似字词段篇,根源,却在做人的“位置”,做人的“职责”,做人的磨炼过程之中。

你家的孩子,有“位置”和“职责”吗?你家的孩子,会帮助他人吗?这些,是作文真情实感的源头啊。

猜你喜欢
小军蜈蚣小红
超级秀场 我不是蜈蚣
天 敌
收拾书包好上学
拼命
蜈蚣
相亲
诚实的小红
蚯蚓与蜈蚣
整个人不好了
The World of Animal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