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农村地区的巫术个案研究

2019-09-08 11:49沈梦秋
神州·下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心理暗示辩证巫术

沈梦秋

摘要:虽然当今巫术存在的范围越来越小,但是在中国的乡村地区,巫术仍然存在着。一种巫术治疗方式“叫”可以用心理学解释。传统文化仍然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些已经被摒弃,而另一些则需要被传承和发扬。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巫术;传统文化;心理暗示;辩证

巫术,在英文中称为Witchcraft,中国则称之为“做法”或者“法术”,人类使用巫术,企图控制环境或外界事物。巫术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精神支柱,远在人类科学的认识外部世界之前就已经存在。就外部形态的层面来说,巫术是一套以实用为目的的文化操作。弗雷泽认为,是一种被歪曲了的自然规律的体系,它是一种伪科学,张紫晨认为,是人类企图对环境或外界作可能控制的一种行为,它是建立在某种信仰或信奉的基础之上,出于控制事物的企图而采取的行为。严格的说,被施加影响的客体并没有被神化,而是用人的主观行为试图对其施加影响和控制。[1]巫术是人类早期处于无法正确认识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时所发展起来的一种作为自身与外界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纽带的一种文化形式。在人类发展的早期,巫术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思想的各个方面。近代时期,由于人们对于自身和外部世界的认识程度的不断深入,巫术存在的基础受到了强有力的冲击,现代社会,巫术更多的被认为是封建落后的代表,被人们归入到了神秘主义的范畴。

虽然当今社会巫术存在的范围越来越小,但是在中国的一些乡村地区,巫术仍然以其他的方式小范围的存在着,本文就一种存在于江苏省沭阳县C村一种巫术治疗方式“叫”为例,对巫术在当今社会的存在做一些探讨。

一、基本情况

在江苏省沭阳县C村,现在在村民中仍然保持着一种原始的疾病治疗方式—“叫”,它通常只是针对婴幼儿被惊吓而采取的一种巫术治疗方式。通常当村民家中的小孩子由于受到过度或突然的惊吓而产生发烧、发抖、啼哭或者其他症状的时候,孩子的父母通常不会去医院治疗而是选择在村上找一位会给孩子“叫”的中老年妇女——称之为神婆,来治疗孩子由于惊吓而造成的各种症状,孩子们经过这些治疗之后通常都会在熟睡之后恢复健康。下面我将简要的介绍下“叫”这种方式的基本步骤。

二、实施步骤

当孩子的父母确定自己的孩子是因为惊吓而身体不适后,就会找村子里会“叫”的人到家中给自己的孩子治病。按照传统的说法,当孩子由于受到惊吓而产生种种不适的时候,家长就会认为是孩子的魂受到惊吓离开了孩子的身体,所以就要把孩子的魂找回来,这样的话孩子的病就会好了。

在仪式开始后,首先把放了水的水盆放在地上,然后把高粱杆靠在孩子的床上,把孩子放在被窝之中,在这个时候神婆点一张裁好的小张的烧纸,点燃后放进瓦罐中,然后将瓦罐到扣于放了水的盆中,这个时候盆中的水就会发出响动,神婆会根据盆中水翻动的动静的大小来判断孩子受到惊吓程度并判断孩子的魂被惊吓后跑到什么地方了。判断好孩子魂跑的方向之后,神婆会拿着孩子的衣服沿着水盆沿转上一圈,向着孩子魂跑的方向喊孩子回来,以孩子的名字为A为例,神婆就喊:“A,回来吧。”孩子的父母答应道:“回来喽!”这样的仪式要重复七遍,用掉七张裁好的小块烧纸,留下最后一张小的烧纸备用。七次的仪式进行完之后,之前备用的两大张烧纸要分别到门后和厨房烧掉,门前烧的那张用来祭祀门神,在厨房灶前烧的用来祭祀灶神。七次仪式之后剩下来小张的烧纸烧在床前用来祭祀床神。祭祀仪式进行完之后,把孩子的衣服沿着高粱杆慢慢地放在孩子被子上面,孩子睡醒之后,由于惊吓而引起的各种症状就会消失。

从上文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这种巫术还是有作用的,这也是这种原始的巫术在浙北农村地区得以存在的基础。

三、作者思考

民俗学的经典著作曾将巫术分为两类:一类是模仿或相似巫术,即以相似的事物作为施行巫术的对象,代替当事人或事;另一种认为两种事物接触时,两者之间会产生一种长期的感应关系,被称为接触或感染巫术。[2]“叫”这一形式的巫术正是第一种模仿或相似巫术的体现,在仪式中神婆用孩子的衣服来代替孩子的本体作为孩子灵魂回来后的临时落脚点,同时把高粱杆看作是孩子灵魂回到孩子身体中的道路,把孩子的衣服覆在孩子的身上就是讓孩子丢失的灵魂从附体的临时居所回到自己真正的归宿之所。“叫”这种形式是一种叫魂巫术的体现,即认为当小孩或成年人生病时,认为这是灵魂暂时出走的现象,把魂找回来,病才会好,而“叫”这种形式完全符合对于招魂巫术的描述。

对于上文描述的“叫”这种方法,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讲,不能彻底的把病治好,却可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3]我们可以这么说“叫”这种方法包含了原始的心理暗示治疗方式。心理学中的暗示疗法是指利用言语、动作或其他方式,使被治疗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积极暗示的影响,从而不加主观意志地接受心理医生的某种观点、信念、态度或指令,以解除其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实现消除疾病症状或加强某种治疗方法效果的目的。按照心理学观点,“叫”这一方式是典型的属于心理学中他人暗示治疗的方式,被治疗者在神婆的引导下,通过某些特定的语言、动作和其他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指令达到治疗效果,但是这一方法用于婴儿治疗时是否属于暗示治疗还值得商榷,因为婴儿是否能够完全随着神婆的活动而产生暗示治疗的作用是笔者需要再进行探讨的范畴。

对于乡村社会中种种巫术的存在,由于移风易俗的影响被当做是封建迷信的余毒而受到人们的摒弃,但是通过对其科学的分析后我们可以发现在这样的活动背后发现原始的、朴素的科学因素存在其中,要辩证地看待其正反两方面,对于传统文化要保留其精华部分,对消极的因素予以摒弃,相信通过这样的改造之后传统文化一定可以在构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中国的过程中起到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紫晨著,《中国巫术》,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0年版,第37页

[2]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1版,202页

[3]李静著,《民族心理学教程》,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568页

猜你喜欢
心理暗示辩证巫术
“讨厌”来自巫术用语
浅议科学辩证看待军网舆情
试论《周易》中的辩证思维
心理暗示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气候变暖与人类的过激行为
初三历史教学之历史人物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的心理暗示教学法
利用积极从众心理加强高校班级管理的思考
神秘的地索拉诺“巫术市场”
西藏歌谣中的巫术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