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恐惧 乐学文言

2019-09-08 11:49李春雨
神州·下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授之以渔知识迁移兴趣

李春雨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一定要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搭建课内与课外知识之间的桥梁的能力,帮助学生消除对文言文尤其是课外文言文的恐惧心理,并“授之以渔”传授其简洁易掌握的学习方法,使之好学、乐学、幸福高效地学习文言。本文从笔者的教学实践出发,总结了几种行之有效的小方法。

关键词:课外文言文;知识迁移;兴趣;熟识度;授之以渔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载体,学好文言文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表现,也是增加学识、开拓视野的有效方法。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目前文言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对文言文的抵触情绪很大,甚至怀有恐惧之心,“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这样的调侃在学生中广为流传。很多教师也反映文言文难教,讲得口干舌燥却收效不大。为应付考试,文言课便成了字、词、句的翻译课,正如长沙市语文教研员刘兵老师戏称的那样:将文言文当成外语来教。教师几乎独霸课堂,忙于讲解、板书,学生则忙于笔记、背诵,教学过程机械、死板,课堂气氛沉闷。这样恶性循环的后果是学生对文言学习提不起兴致,课内文言文教学达不到高效幸福,学生仅仅是死记硬背文本及知识重点,根本无法提升至形成知识系统,养成学习方法及知识迁徙的能力也做不到,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更无从谈起。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教师们都在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方法,试图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但是,据笔者了解,目前很多学生对课外文言文仍是“望而生畏”。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在初中尤其是七年级课外文言文教学时的一些做法。

课外文言文教学的第一要务,笔者认为是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激发其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积累足够的文言文知识,阅读各种浅显的课外文言文。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呢?

1.立足课内,有效迁移。教材内的文言文篇目都是经过专家遴选,非常适合初中生学习的文言文,篇幅合理、难度适中,且具有示范性。因此,要想提高学生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一定要把课内文言文学号,学活。同时,在选取课外文言文拓展训练时,一定不能脱离开课内的文章,要充分把握教材,发挥课内知识的效用。否则,课外文言阅读则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如学习《论语》十二章时,即训练学生进行《论语》《孟子》的阅读;学《<世说新语>二则》,就推荐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

2.循序渐进,注重篇幅和难度,紧密联系课内所学。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应该循序渐进,且选择的文章长度、难度、与课内的关联度都要适合。如我校七年级学生选择的课外文言文读本就是《世说新语》,因为课内的《<世说新语>二则》篇幅短小难度不大,掌握起来较容易,学生对《世说》中的人物小故事也较感兴趣,所以选择《世说新语》最适合不过。此外以语录体为主的《论语》《孟子》也列入了课外文言阅读范围。到了八九年级学生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之后,再逐渐阅读较长一点的课外文言文,但最好还是以写人记事的为主,说理性强的文章难度较大,可以暂时缓缓,或者仅作为推荐,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选择性阅读。

3.增加熟识度,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消除陌生感和恐惧心理。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学生的反馈情况,学生看到是课外的文言文就害怕的原因是他们认为课外的就是陌生的,心中首先畏惧了,做起题来思路就放不开,不能得心应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一般采取的方式是先让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文章,找找与课内所学的字词相同的“面孔”,找到的话立即记录并汇报出来。这项任務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很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样做得好处在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初读了文章,了解了大概的内容,且通过找“老朋友”的方式,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增加了熟识度,建立起了课内知识和课外阅读之间的桥梁,学生再读文章时就没有了潜意识中的陌生、隔膜与畏惧,甚至尝试用在课内所学去翻译新文言中相同的词语。比如《世说》的训练中,有一篇《荀巨伯远看友人疾病》的拓展阅读,笔者先让学生快速阅读文章了解大意并且找出“老朋友”。学生兴致很高,效率很高,很快读完并能概括出故事梗概,且找出了“子”、“相”、“去”、“至”、“委”、“之”等课内刚学过的词语,并能联系文章内容判断出词义。然后将文章整体翻译出来,再来谈文中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及给我们的启示。最后以抢答的形式完成阅读题目。虽然整个阅读过程耗时较长,但是收效很大。多数同学再做简短浅显的课外文言文时就不再心存畏惧,知道一定会找到“老朋友”,这些“老朋友”将帮助他们扫清障碍,成功理解文章。

4.“授之以渔”。对学生进行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方法的指导尤为重要。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四步曲”:诵读文本——疏通文意——理解内容——积累要点。初一的课外文言文大多为篇幅短小精悍的小故事,学生基本上可以通过快速默读的方式了解文章的关键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人物关系、主要事件及事件过程等。这样,学生就可以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仔细研读,将字词句义弄懂,即疏通文意。之后,再细致品读,品读的过程中可结合阅读题目帮助理解,品析人物形象,写法特色等。当然,必须积累:一定要在学习了一篇课外文言文之后,做好重点字词句、句式的积累,并且要对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句式等进行归类整理,形成系统。只有这样,才能为其温故知新,知识迁移,举一反三做好充分的准备。

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教学与练习,学生逐渐消除了恐惧心理,课外文言文阅读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笔者也会继续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着讲授文言文,增强学生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猜你喜欢
授之以渔知识迁移兴趣
为了“梦之队”
在素质教育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
浅谈诗歌教学优化举措
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由一道物理题引发的对绳子张力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