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选择协商民主——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合理性探析

2019-09-08 11:49李利宁
神州·下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协商民主合理性民主

摘要: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有事大家一起商量。民主最早出现在西方,且有很多形式,但协商民主却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那么中国为什么选择协商民主,本文将从协商民主是历史的选择、符合我国文化背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三个方面出发,探析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合理性。

关键词:民主;协商民主;合理性

当今时代是一个“言必称民主”的时代,因为它听起来代表着自由、平等,更多的尊重了人的价值以及人民的主体地位,但是这只是对于民主的一个浅显粗略的认知,民主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探究我国为什么选择协商民主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厘清“民主”以及“协商民主”的概念。

一、何为“民主”、“协商民主”

(一)民主的概念

民主是一个分层的概念,人们常根据自己的理解在不同的层面谈论民主,从某种角度来说,关于民主的最直接的阐述就是人民共同的需要及意志,本意即人们自我组织、自我管理。但这种自治只能在小范围实现,随着社会规模的扩大,社会越来越多元和复杂,完全自治就很难达到,这时候人们开始寻求第三方力量,即公共权力。公共权力要想得到运行必须得依托具体的人、组织以及制度,这就形成了“国家”。

但是问题随之而来,掌握公共权力的最高决策者也是一个有七情六欲的人,也会有自己的利益和想法,那么如何使公共权力真正为所有的人服务呢?这个历史问题的最终答案是:国家的公共权力必须是被人民所掌握、所监控的,因而国家权力应该掌握在创造国家的每个人手里,这就产生了民主的政治意义:民主就是人民统治,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作主。

(二)协商民主的概念

协商民主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民主理论,也被称为审议民主、商谈民主,它吸收了各类民主理论的合理成分。它强调公民是民主制度的参与者并且是主体,主张公共政策必须通过公共协商,公民自由、平等的进行讨论、对话和辩论,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决定,从而使公共决策真正体现广大人民的意愿,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命令传达,也不是空有一个民主形式。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协商民主”绝不简单的等同于“民主式协商”,也不简单的等同于“政治协商,更不等同于“群众座谈会”。虽然,它们在以上层面上具有一些外在特征的共性,但经常被“置换”掉本质含义。政治态度和选择匀质化的社会未必是稳定的社会,而问题的关键是多元的社会如何达成解决问题的共识,这恰恰是协商民主在当下被重视的意义所在。

二、中国为什么选择“协商民主”

“协商民主”的概念在中共十八大以党代表大会报告形式正式确立下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到,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提出协商民主概念,将协商民主确定为中国现阶段发展民主政治方向的方向和重点,是中国式民主的一个重要特色,是经过长期探索获得的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经验。

(一)协商民主是历史的选择

2600多年前雅典城邦的直接民主是最早的民主形式。那时候除妇女、外邦人和奴隶外,凡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国家的一切重大决定必须经过公民大会讨论表决。雅典能够实行直接民主有两方面优势:一是地小人少;二是管理简单。经过漫长的中世纪,资产阶级产生并逐步登上历史舞台,间接民主形式受到青睐,一人一票、多党竞争、三权分立的模式被慢慢建立起来。这类民主制度在西方实行几百年来,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由一国使用向全世界输出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后形成所谓“第三波”民主化浪潮。2000年时,美国智库“自由之家”统计,世界上有120个国家实行了西方式民主,占总人数的63%,于是美国国务院宣布“民主取得了最终胜利”。

但是,到20世纪末以来,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西式民主遇到了考验和麻烦,引起了人们的反思。表现在被输入西方民主模式的国家,大多数是“水土不服”。人们看到:蘇联解体后的独联体国家经济停滞不前;阿富汗、伊拉克至今战乱频仍、动荡不止;埃及、泰国等频繁发生大规模反政府示威和政变。另一方面,是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克服世界金融危机冲击和一系列风险挑战,保持了3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先后超过欧盟、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故事”、“北京共识”让世界瞩目。

这个鲜明对比动摇了西方许多人对自己制度的信心。一直研究世界主要国家民意测验的美国皮尤中心所作的民调显示,美国民众对自己国家现状满意程度从2005年的39%下降到2013年的31%;而中国从2005年的72%上升到2013年的85%,一直排在第一位。美国著名智囊人物福山曾在20多年前提出美国民主是不可能超越的“历史终结”模式,但现在他发表《美国政治制度的衰败》等修正了“终结论”,认为美国政治制度三大主要结构性特征“都出了问题”,“引发了一场代议制危机”。他认为,“随着中国的崛起,所谓历史终结论有待于进一步推敲和完善。人类思想宝库需为中国传统留有一席之地”。

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人民只有投票的权利而没有广泛参与的权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这样的民主是形式主义的。”

我国从新中国诞生时就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通过人民政协实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两种形式相辅相成,体现了民主与集中、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二)协商民主符合中国的文化背景

在《中国“政治人”2012》一书中,对于“中国人想要什么样的民主”这一问题做了调查,通过对全国范围内随机抽样的1750位城镇居民的调查,发现中国人想要的民主是:德治优先于法治;重视实质和内容优先于重视形式和程序;协商优先于表决;解决反腐败和群众监督政府问题优先于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中国人自己的而不是外国的民主。我们可以看到,其中一个结论就是协商优先于表决,这和我们的文化背景分不开。

中国文化追求的境界是“和合”,即使有不同意见,也不愿意让外人看见,也不愿意争得面红耳赤,希望通过事先的协商消除争议,最后拿到桌面上来的是大家一致的东西。我们看外国的议会,天天都是议员在激烈的争论,但是再看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几十年来从没有让老百姓看见争论过什么,凡是拿出来的提案,无一例外都是通过的。这不一定代表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就没有不同意见,而是通过沟通、交流、协商,形成一致意见。

复旦大学林尚立教授在《协商民主更符合人民民主的真谛》一文中也提到:中国人认为最好的政治是你我能够共存在一起。中国人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这句话也是和谐社会的经典诠释,即“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在当今世界,没有一种政治智慧能表达得这么清楚。“各美其美”强调各人发挥各人的长处;“美人之美”强调每个人应该根据各人之所长,成人之美,在成人之美中,美我之美,这样大家共赢,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就是“两个人的政治”,既尊重各自价值,又相互促进,合作共存,共存共赢。这可不可以构成现代民主的价值和原则?绰绰有余。从中人们既可以看到我们党的智慧和方略,同时也能体会到背后有中国人特有的思想和文化。

(三)协商民主对促进社会发展具有独特优势

协商民主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产生和发展,固然离不开它所处的外部环境及其条件,但更重要的是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功能和作用,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特点和优势。它的内在功能和价值取向能够有效的化解社会冲突、促进社会共识、推动社会和谐。

协商民主有利于整合社会关系,减少社会矛盾,扩大社会共识。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单一制国家。以协商民主的形式,能够比较好的维护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合法权益,有利于建立民族间、宗教与国家间的和谐共处关系;协商民主能够促进民主监督,有利于提高民主质量,通过审议公共政策,公开政策制定的各种背景材料,相关利益群体平等协商,增强了党政体系决策过程的公开透明,实现了人民的参与权、知情权,有利于防止“暗箱”操作;协商民主能够提升决策科学化水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协商民主在决策过程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防止决策的草率化,多方参与的决策体制可以使决策涉及的问题充分有效的展现出来,有利于党政部门全盘考虑利弊,以做出更好的选择;二是防止决策的低效化,“协商民主贯穿于决策的执行过程中,在决策执行过程中监督决策执行,为决策最终落地执行提供了另一层保护网”。

三、結语

当今,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政府能否以及如何及时、充分、准确地来回应来自社会和民众的需求,已成为执法有力的一个重要基础。换一个角度看,一个多元社会能否以及如何达成解决问题的共识,也是衡量综合国力的一个核心指标。协商民主之所以能够得到普及推广,乃是因为它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中国之所以选择协商民主,也是国情使然、文化使然、人民主体地位使然。

参考文献:

[1]韩福国.我们如何具体操作协商民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15-20.

[2]张明澎.中国“政治人”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62-64.

[3]李婕.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民主[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7:260-265.

[4]房宁.中国的民主道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97.

[5]林尚立.协商民主更符合人民民主的真谛[N].北京日报,2016-5-23 (18).

作者简介:李利宁(1994-)女,汉族,河南省南乐县人,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政)。

猜你喜欢
协商民主合理性民主
药学管理对临床用药合理性的影响观察
中国式民主
奇遇
旧民主和新民主如何互适共存
尼日利亚 民主日
关于用逐差法计算纸带加速度合理性的讨论
新时期乡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中的协商民主问题探究
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协商民主制度的互动关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