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老师的课堂
——特级教师张祖庆“百字微影评”教学片段赏析

2019-09-09 02:34◇陈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张老师月亮细节

◇陈 琼

没有老师的课堂你见过吗? 没有老师的课堂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没有老师的课堂隐藏着什么样的教育密码呢?

张祖庆老师的课有一个特点:创意。或在教学设计上,或在课堂生成上, 或在处理教学“意外”事故上,教师的创意无处不在。这种创意是基于学生真实课堂自然状态的创意,是基于课堂真实教育情境的创意,是基于学生生命成长与发展的创意。

2018年11月10日 至11日, 张祖庆创意写作工作坊暨第27 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作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深圳举行。

张老师的“百字微影评”一课,以微电影《月神》为媒介资源进行创意写作指导, 不仅内容有创意, 教育形式也非常有创意。

师:愿意把自己的发现与小伙伴和老师分享的请举手!(生踊跃举手)你们这一组最积极,把凳子移出来。其他组可以邀请两位同学上台。由这一组同学做主,面对台下同学坐成U字形。(生坐成U 字形)你们想自己主持,还是我帮你们主持?

生:自己主持。

师:那就没我的事了!你们要围绕某一个细节来分享交流, 这个细节当你们没有讨论充分的时候, 可以问问其他同学是否有意见, 还可以问问场外是否有补充。我们现在开展观影“微沙龙”。

(出示PPT)

师:我可以下去了吗?我真的下去了,话筒给你们。(把话筒交给一女生)我下去了!看你们的表现了! (移步到舞台边,纵身跳下台)好,开始吧!

生:我关注到两个大人要给小孩戴帽子, 调整帽子高度的细节,感觉导演想表达的是:大人不仅对小孩子很关心,而且他们都想让小孩子按自己的方式去做,可是小孩子有主见。

生:爷爷给他戴得高,爸爸戴得低, 后面小孩子把帽子调整得非常低。导演想表达的是:每个人有自己的喜好, 不要干涉别人的喜好。

生:这个细节我也注意到了, 后来他把帽子转到后面去了,我觉得小男孩非常自信,胸有成竹:我知道该怎么办!不需要用你们的方法, 我有自己的方法,我一定能成功!

生:我关注的是梯子,小男孩想把弯的东西直接往外扔,但两个大人跟他说要爬梯子上去。我觉得导演想表达的是:不该干涉别人的想法, 要尊重别人的看法。

生:大星星掉下来的时候,几个人都躲进一个小星星的坑里, 第一个探出头来的是小男孩,导演想表达的是小男孩对外界的好奇。

生:小男孩把星星敲碎以后,大家都在扫,我发现他们扫得特别和谐。在两个大人看来:哦,他有新奇的想法。那我们就继续看看他有啥新奇的想法。

生:我补充。他们没有扫月亮的时候,月亮上到处都是星星,整个月亮都是亮亮的,他们每天都去扫月亮, 把月亮上的小星星扫到一边, 然后让月亮变成一个弯弯的形状。导演想表达这就是每个月为什么会有月圆月缺。

生:我觉得不管是哪个细节, 都体现了导演想表达的内容,即每个人都有主见,我们不要去控制别人的思维, 要像小男孩一样勇于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做事,不要被别人控制。

师:同学们,我要打断你们一下。你们坐在台上,可是台下的同学一直在做观众。也许你们也正在控制他们的思维,可不可以把话筒让给他们一下?也许他们有惊喜的发现。

生:(对台下)谁愿意说一下自己的观点?

生:(台下)除了他们说的细节, 我还注意到爸爸用的工具和他的胡子形状完全相同,爷爷用的工具和他的胡子形状也完全相同, 这说明每个人内心想的东西有可能会在外表表现出来。

师:(举手示意)我想补充,可以吗?

生:可以!

师:(走上舞台) 刚才这位同学讲得非常好, 内心的想法往往跟外在的东西是相连的,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导演是站在哪个角度拍摄的?(蹲下做拍摄状) 他是蹲下来站在儿童的角度去发现,所以你看,跟儿童站得一样高就可能发现大人发现不了的东西, 而且这个导演特别幽默,特别好玩!

(走下舞台)

生:(面向全体)还有没有同学愿意补充?

生:他们没有扫月亮的时候,月亮是圆的,扫完月亮,月亮很快变成弯的了, 说明我们要团结一致才能干好一件事。

师:这位同学,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觉得这部电影主题不是讲团结而是讲尊重。一开始,大家有没有关注到,他们围绕着帽子、工具、怎样打扫有几次争执?三次争执,第一次是爷爷认为自己戴帽子的方式是正确的, 爸爸认为自己戴帽子的方式是正确的。第二次是在敲星星的时候, 大人认为自己的方法好。第三次是选择扫地工具, 爷爷认为自己是家庭的权威,孙子要听爷爷的,爸爸认为自己是家庭的权威, 儿子要听爸爸的。爷爷和爸爸都在争夺家庭权威, 可是他们恰恰忽略了小孩儿自己的选择。最后,他们发现, 当自己放弃权威的时候, 小孩儿反而能干出他们自己干不了的事情, 所以这是讲尊重而不是讲团结。刚才这位同学同不同意我的观点? 你也可以反驳我的观点。

生:我同意。

师:是被迫同意还是听了我的话后受到启发,真的同意了?

生:我自己写的本来也是你讲的那些, 刚刚听了一个同学的发言,我就……

师:被他人的缰绳牵着走了,自己的脑袋成为别人思维的跑马场了。现在又回到这个跑道上来了。好,我可以回来了吗?

生:可以。

师:(快速走上舞台)谢谢你们“恩准”! 也谢谢你们精彩的表现。

(生一动不动,沉浸在舞台上)

师:你们还不想走?请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片段中, 张老师因嗓子哑了,智慧地现场组织教学,看似轻松、简单、愉悦的课堂,值得品味的内容却有很多。

放——让学生思维精彩绽放

在张老师的课堂上, 学生特别放松, 思维活跃, 生成精彩,学生的思维可见,学生的生长可见, 是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的课堂, 这其中的秘诀在于一个“放”字。

1.放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上要真正放手, 让学生成为主体, 离不开老师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张老师有两个突出之处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一是教给孩子思考与表达的方法。开头进入观影“微沙龙”——读懂细节、读懂电影时, 张老师为让孩子们进行有效的“微沙龙”活动,课件出示交流提纲,给予学生有条理、有层次、有聚焦、有思维含量的表达脚手架。老师准备离开舞台时,特别提醒:“你们要围绕某一个细节来分享交流,这个细节当你们没有讨论充分的时候,可以问问其他同学是否有意见,还可以问问场外是否有补充。”提醒台上学生要进行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碰撞,以防课堂成为台上孩子的“独唱”舞台。

二是教给学生临场主持的方法。当台上小组分享完毕,进行第二轮补充时,学生说“我们不要去控制别人的思维, 要像小男孩一样勇于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做事, 不要被别人控制”,张老师打断发言的孩子, 结合现场生成的“控制别人思维”,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关注台下学生。这一点拨如神来之笔,台上台下生生互动的课堂, 让思维有了碰撞,让表达有了质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2.放时空。

张老师结合自己的情况(嗓子哑了), 智慧地为学生提供属于他们的学习时空。从进入“微沙龙”到“微沙龙”结束,近11 分钟,老师“消失”于课堂,把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这一放手,既丰盈了学生的真实课堂体验,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了他们的表达力、 思辨力与创新力,释放了学生的个性与活力。

3.放话语权。

张老师虽然把主持权、话语权交给了学生,却全神贯注,认真倾听每位学生的发言,抓住现场生成进行点拨、引导、启发、追问,真正体现“三主”:以学生的学为主旨,以学生的思为主轴,以学生的动为主线。孩子愿说、能说、会说、精彩说。张老师不仅关注发言质量, 还特别重视交流细节, 学生理解主题有偏差时, 对那位同学说:“刚才这位同学同不同意我的观点? 你也可以反驳我的观点。”

收——把学生的偏差引到正轨

这节课, 张老师虽然在课堂上“消失”了一段时间,却像交响乐的指挥,在他的“指挥”下,学生奏出了和谐、优美、动人的曲子。

1.“站位”有偏差,收!

片段伊始, 分享发言只集中在台上的学生,这时候,老师提醒大家,关注全体。足见张老师心中装着每一位同学, 张老师的课堂是有学生的课堂,尊重生命,关注个体,阳光普照,彰显个性。

2.“理解”有偏差,收!

段中有一位学生认为电影的主题是讲团结, 老师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电影的主题其实是讲尊重, 而不是讲团结。他追问:“一开始,大家有没有关注到, 他们围绕着帽子、工具、怎样打扫有几次争执?”让学生明确电影真正要表达的主题, 把学生从偏差中拉回正轨。

3.“细节”有疏忽,收!

当一位学生说 “说明每个人内心想的东西有可能会在外表表现出来”时,张老师举手示意要发言,征得主持人同意后,离开座位来到舞台边沿说:“刚才这位同学讲得非常好,内心的想法往往跟外在的东西是相连的,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导演是站在哪个角度拍摄的? (蹲下做拍摄状)他是蹲下来站在儿童的角度去发现,所以你看,跟儿童站得一样高就可能发现大人发现不了的东西,而且这个导演特别幽默,特别好玩! ”

老师在课堂上的价值与意义在于,学生不懂的我们要教,学生没有发现的我们要提示、引导。张老师的补充发言,就是孩子们没有发现的地方, 老师巧妙地补充、引导,促使学生关注刚才疏忽的细节, 也让现场听课的老师内心深深触动——蹲下来站在儿童的角度, 就可能发现大人发现不了的东西。儿童教育工作者就应如此,贴近儿童,研究儿童,尊重儿童,相信儿童。

猜你喜欢
张老师月亮细节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张老师喝茶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月亮满不在乎地发胖
与月亮来个亲密接触
砸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