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传统书画视角看摄影

2019-09-09 08:14盛夏
数码世界 2019年5期
关键词:中国书画摄影艺术书画

盛夏

中国书画与摄影同为平面造型艺术,都具有类似的审美功能。摄影诞生至今虽走过了170余年的历程,但相对于中国书画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以及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特质,摄影还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由于两者物质载体与基本特征的不同,这就决定了摄影很难从物态化层面上与中国书画一并而论,但在当今多元化的艺术理念语境下,摄影与其他艺术门类的界限不再泾渭分明,这就为摄影艺术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讨论空间和创作空间。

其中,摄影中的极简风格深受不少摄影师的喜爱,“少即是多”,以“少”带出更“多”的内容,极简风格的摄影作品与其他类型的作品相比构图更为纯粹,用极少的画面元素传达特定的信息,对空间的运用更为考究,从作品内涵、审美观念、构图形式的角度来说,正与中国传统书画高度契合。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老子《道德经》就有云:“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下,中国书画一直深受儒、道文化的影响,更包含着“一花一叶一世界”的人生哲学,而极简风格的摄影作品也将这种“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禅意美学发挥到了极致。

一、中国传统书画与极简风格摄影的创作思考

摄影对生活的反映不是被动的、随意的、无目的性的,摄影具有抽象性、凝练性。摄影大师布列松曾说过:“在拍摄的时候,我总是闭着一只眼睛,我用这只眼睛观察自己的心灵;我又总是睁着一只眼睛,我用这只眼睛观察整个世界。”(《决定性瞬间》)这段话充分地说明了当照片拍摄经验积累到一定阶段时,人们必然将自己的思考和审美理念借助现实中被拍摄场景传达出来。这种主观能动的表现动机,笔者认为就是摄影者将自我意识与图片现实抽象内在审美意义的连接。

与中国书画相同,摄影艺术同样需要深刻的认知度和摄影经验去审视暗藏在作品中不可言喻的抽象美,这种抽象美的内涵远远超出了作品的表面意义,需要通过观者自身的审美经验引导、激发出来。例如在爱德华韦斯顿的作品(图1)中,流畅优美的线条和细腻的构图意味深长地刻画出了世上最基本的和谐与统一,美国著名摄影师安塞尔亚当斯在评价韦斯顿对摄影艺术的贡献时说道:“人类在不断探索和寻求着最完美的精神境界,韦斯顿的作品,照亮了这条道路。”他的后辈同行厄斯特哈斯由他的作品看出了“摄影里面有诗”。极简风格摄影作品的表现能力在中国、日本等东方国家的摄影师的作品中有更为直接的诠释但这并不是说西方不具备这种审美意识拾恰相反,“二战”以后这种高度抽象、简约的摄影思维越来越被今天的西方艺术家所关注。

这种摄影创作思维看似无为,但实则有大为在《道之摄影》一书中,阿兰华兹有这样的解释:“无为是追随道的人的生活方式,必须主要以智慧的形式理解,就是说,了解人类和自然事物的原则、结构和趋势,以及如何用最少的能量去对付它们。”“无为不应解释为懒散,相反是一种非常有效、熟练完成事情的方式。以无为的原则行事,你必须保持接受的状态 不是被动麻木,而是放松而警觉,与生命无休止的变化保持同步。这种与生命的流动对内对外的和谐使圣贤与创造摄影师能够自然自发地行动。”这种放松的创作状态正与中国书画及极简风格摄影作品的创作状态几乎完全契合。

二、中国传统书画与极简风格摄影的构图方式

在中国书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也曾经历过由繁至简的转变,例如在书法中由笔画繁多复杂的篆书逐渐向简化的草书转变,在国画中由细腻写实的工笔画向洒脱简练的大写意风格转变等。中国书画的发展趋势从大范围看来几乎是在做减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追求的是形而下的技法、墨法、章法,受制于追求形式上的完美而一直理性地书画,但其实书画美学的较高层面应该是寥寥数笔于方寸间勾勒天地,于无画处顿生妙境。例如八大山人的《行草题鱼图轴>《芍药图》等,空寂明净的画面凸显了作品的意境和格调。

美学大师宗白华有云:“中国画最重空白处。空白处并非真空,乃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且空而后能简,简而练,则理趣横溢,而脱略形迹。”(《艺境》)这种空、无的哲学思想体现在中国书画里就是留白这是中国书画的最高境界,也可以说是对极简主义的最佳诠释,也正是极简摄影内在审美的表现形式之一。

中国书法家邵岩的现代书法作品(图2),黑色的墨痕与白色的宣纸产生了鲜明的对比,似乎又是中国阴阳哲学理念中黑白互化过程的一个瞬间体现。墨迹由右向左逐渐加重,笔触由轻盈转为雄壮;与此同时,节奏感和力量感逐渐加强,为了突出这种冲击力和感染力,作者最后的墨迹冲出了作品画幅之外,给观者以无尽的向左下方冲击的动势。整幅作品简约而抽象,但给观者的视觉感受和印象又是那么的强有力。同樣的视觉感和构图感在日本摄影师筱山纪信的黑白摄影作品(图3)中也能找到。两个人像坚实、肯定的形象构成了画面的视觉中心,向右延伸的影子与远处的山,就好像邵岩书法作品中虚灵的细线条,反衬了左下方强有力的视觉点及其分量感。由此可以看到书法与极简摄影在构图上也体现了一定的契合点。虽然也许两位艺术家从未谋面,也未进行过任何的艺术探讨,但是两幅作品在构图形式上却有着非常显而易见的共通性。类似的例子在极简主义摄影作品中不难寻觅,再如邵岩作品(图4)与杉本博司的作品(图5)比较。

三、中国传统书画意境在摄影艺术中的运用

摄影术在19世纪40年代传人中国时,风光摄影成为国人最早拍摄的题材之一,中国风光摄影兴盛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山水文化。中国的摄影人在摄影创作中,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运用着书画艺术中的理论知识和表现手法,将其中强烈的主观情感和意境融人摄影创作中,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着中国摄影艺术的发展。

“影中有画,画中有影。”许多人对郎静山摄影作品的第一感觉常常是“这分明就是中国水墨画!”郎静山是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之一,也是将中国绘画原理运用到摄影这个舶来品之中的第一人。他将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科技融为一体,通过仿国画、重意境、师古法的原理并运用西方摄影技术承载东方意境,形成其特有的艺术风格

集锦摄影。他的作品营造出虚实相生、淡泊幽远的意境,熟练地运用类似于中国水墨画中的黑白灰三色措鉴传统绘画艺术的‘六法,融气韵、神为一体,形成世界摄坛独树一帜的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摄影风格。

紧随其后,陈大志的水墨摄影、姚璐和杨泳梁的数码山水摄影以及孙郡的新文人画摄影,都受到中国传统绘画审美文化的影响,并使之有机地融入风光摄影的语境之中,开辟出不同于他人的摄影之路,拍摄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摄影作品。

摄影师光与影的艺术,书画是笔与墨的艺术。源远流长的中国山水画、文学诗词和传统文化审美意识对中国摄影艺术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中国书画从审美和构图上对风光摄影的艺术在民族文化传承和艺术表现创新上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综上所述,中国书画作品与极简摄影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艺术,其实存在着诸多共通点,这将促进两种艺术门类互学互用、借鉴发展,同时也会带来各自创新发展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中国书画摄影艺术书画
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藏画选
常州留青竹刻中的“黑白灰”研究
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入选名单
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福建入选作品
论摄影艺术
小小书画廓
岳世清作品选
林玲摄影艺术
书画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