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耳、手、口”多感官调动兴趣实现小学生数学有效学习

2019-09-09 08:14谢丽娜
数码世界 2019年5期
关键词:小兔萝卜创设

谢丽娜

在这快节奏、大信息量时代,如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值得所有数学教师深思。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根据小学生好说、爱动等生理、心理特点,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眼、耳、手、口”多感官活动,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实现小学生数学有效学习。

1创设媒体感官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

小学阶段的儿童由于自身年龄及思维模式的限制,在实际课堂中容易分散注意力,喜欢动,对学习不感兴趣,从而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低下。

例如:在三年级学习《24时记时法》一课时,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短短的1分钟内体验了一天24小时,构建起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联系。课上,教师出示了一个钟面,利用多媒体演示时针从O时开始,1小时l小时的转动,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直观感受到了太阳升起、月亮落下,早上吃早餐、上学、中午午餐、下午活动、放学回家、晚上吃晚餐、做作业、睡觉,直至一天结束。学生体验到一天24小时,时针在钟面上转了两圈,第一圈时针走过的0时到12时,就是24時记时法的0时到12时,第二圈时针走到1时的时候,是经过了12小时后的又一个小时,所以用24时记时法表示应该是13时,以此类推14时、15时、16时……学生从老师创设的媒体情境中体验一天24小时,在体验的过程中渐渐理解了24时记时法的记时方法。

2创设操作实践情境,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近代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智慧都集中在手指尖上”。儿童的认知是从动作思维开始,到具体的形象思维,最后达到抽象的逻辑思维。我们的教学就应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积极创设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情境,帮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知识。

例如:一年级上学期在学习9加几时,教师给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来真正掌握“凑十法”这一简便的计算方法。具体方法如下:计算9+5,让学生先分别数出9根小棒和5根小棒放成左右两堆,再让学生观察哪堆小棒快满10根了,学生自然发现是9根的那堆。然后创设了动画情境,9说话了:“我想变成10,谁能来帮帮我?”一年级的儿童对动画情境非常喜欢,马上兴趣高昂的从5根中分出l根,合入9根中变成10根。这一分一合的动作,把凑十的过程展现的淋漓尽致,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形象的展示了凑十的过程,然后把这一过程牢牢地印在脑海中,通过这样的几次操作,学生就能脱离动手操作,达到抽象的思考过程,即:把5分成l和4,9和l合成lO,10加4等于14。学生从动手操作中掌握了凑十法,并能把这一方法运用到9加几的所有计算中,真正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学生自主操作探究过程比老师动态演示、口头说明什么是凑十法来得更有效,学生理解得更深刻,更扎实。

3创设交流互动情境,让学生在表达中巩固知识、深化知识

高效的数学学习离不了学生活跃的思维。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交流互动的情境,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表达、思辨中,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达到巩固知识、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如:二上认识平均分一课,围绕例题探究“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的方法。教学中教师设想让学生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来学习“把8个桃平均分给2只猴”。但在交流过程中,教9币发现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一些孩子已经脱离操作,可以直接通过已有经验8可以分成4和4来找到答案;更有同学用到了新学的乘法知识思考,2个4是8,所以每人分得4个桃。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调整了教学,给学生交流互动的空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接着组织比较“分一分、加法、乘法”这三种方法,就“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展开讨论。大部分同学喜欢用乘法思考的方法找答案,理由是快速、便捷。但也有同学提到了喜欢加法,因为对加法更熟悉。教师顺势改编例题:又来了2只小猴,现在要把8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几个桃呢?通过对这道题的思考,原来认为加法好的同学也体会到了乘法思考的便捷性,适用性更广。本课在师生、生生交流中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念、展现自己的思维,这样的课堂更精彩,也更高效!

又如,让图动起来!编成一个生动形象的故事,让学生在表达中理解巩固知识。二上第六单元练习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图上画了两堆萝卜,一堆29个,一堆34个,有一只小兔骑着一辆三轮车,车上装满了萝卜、,显示:一辆车每次能运9个。求两个问题:(1) 一共有多少个萝h? (2) 一共要运多少次?练习中有一部分学生在求萝卜的总数时把“每次能运9个”也加了进去。分析错误原因,主要是学生知道求萝卜的总个数要用加法,但不能正确理解图意,眉毛胡子一把抓,把图上所有条件都加了起来。怎样才能让学生正确理解图意呢?教师选择了“看图编故事,让图动起来!”交流互动的方法进行教学。请理解图意的学生来讲故事(配合讲解PPT演示故事):秋天到了,萝卜大丰收,小兔收获了两大堆萝卜,一堆有(29)个,另一堆有(34) Alo快来数数小兔一共收获了多少个萝卜呀?(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么多的萝卜怎么把它们运回家呢?小兔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它回家骑来了一辆三轮车,一辆车每次能运9个,同学们快帮小兔算一算,它一共要运多少次才能把萝卜全部运回家呢?通过编故事,图动起来了,学生的思维也跟着活跃了起来,—下子就理解了图意,能正确地进行解答了。而且,在整个讲故事的过程中,班级里的每一名同学都非常专心,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看,耳朵竖得高高的听同学讲故事,中间遇到问题,都能积极地参与回答。这种交流互动、表达式地学习方式,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要想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教师就要遵循小学生发展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眼、耳、手、口”多感官参与学习,以此来实现小学生数学有效学习!

猜你喜欢
小兔萝卜创设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萝卜蹲
买萝卜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帮小兔逃跑
骄傲的小兔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小兔看病
种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