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启蒙与学科整合之旅

2019-09-09 07:27沈秋凤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21期

[摘要]小学阶段的生涯启蒙是个体生涯规划的基础,学科整合是生涯启蒙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以职业类型理论为依据,架构生涯启蒙教育的目标框架,明确实践方向,梳理语文统编教材中的整合元素。我们或依托单一文本,或依托独立单元,或依托整册教材,展开实践并提出思考,旨在唤醒全员的生涯教育意识,形成全员参与生涯教育的合力。

[关键词]生涯启蒙;整合案例;统编语文教材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1-0024-05

一、生涯启蒙整合之行的缘起

竺可桢先生对浙江大学学子提出过两个经典问题: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走出浙大后要做什么样的人?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在全面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好在校的学习与生活,更需要学会不断调适自己、适应社会,规划自己的将来。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过程就是生涯规划的一部分。但是,很多大学生对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比较迷茫。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学校忽视了生涯教育的启蒙。

其实,个体的生涯不是从大学才开始的,美国心理学家舒伯(Donald E.Super)认为,随着年龄递增,生涯发展的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小学生处于“成长阶段”。人是能动的个体,在生命成长、主动社会化过程中,生涯意识对人的影响举足轻重。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小学阶段的生涯教育不是让学生做职业规划,而是抓住这个关键期,对学生进行生涯启蒙,促进学生正确认识生涯,培养学生的生涯意识。

学校里生涯启蒙的主要形式就是授课,面对课时量的不足、单独设置课程的不现实、师资力量的不足等现状,将生涯启蒙与学科整合势在必行。

二、生涯启蒙整合的方向

霍兰德(Holland)职业类型理论强调个体对自我的探索、对职业世界的探索以及将自我与职业世界的匹配。萨维科斯(Savickas)生涯建构论强调生涯是被建构出来的,个体能根据周围的环境做出调整,主动设计自己的生涯。

我们依据职业类型理论将生涯启蒙阶段分成自我觉察和职业觉察两大部分、六个方面。小学低段的学生仍以机械记忆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相对薄弱,因此,我们吸纳生涯建构论的理念,鼓励学生扬长避短、积极建构,形成六个方面的具体目标。(表1)

小学低段学生身心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不稳定但易塑形,有了明晰的生涯启蒙教育目标的指引,学生的成长不易偏离方向。将生涯启蒙教育与基础课程整合,目标就能平稳地着陆。统编语文教材是经过科学论证、合理建构形成的教材体系,较以往教材改动幅度很大,更凸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至今没有全国统一使用的教材,我们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引领下,借助语文统编教材,提炼其中的生涯啟蒙元素,系统地促进学生渐进学习、积极体验,逐步形成生涯意识。

我们根据生涯启蒙的两大部分、六个方面,对小学语文统编低段教材进行梳理,将适用于整合的内容整理归类,如表2。

不难发现,随着年级的递增,课本中蕴含生涯启蒙的元素逐渐增多,也更加全面。到了二年级下册,生涯启蒙的每个方面都有相应的内容与之对应。随着学生语言、思维等能力的发展,生涯启蒙元素的形式更加丰富,从简单识字到精读课文,从口语交际到阅读链接,内容的全面性和形式的多样性,有助于教师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生涯启蒙,吸引学生主动实践,让整合变得更高效。

三、生涯启蒙的学科整合形式

目前,学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心理品质。但是,传统固定的授课形式下,学生多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自主性,阻碍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因此,整合目标是我们前行的风向标,形式的创新、内容的拓展和格局的突破是我们当前行进的动力。

(一)瞄准文本整合点,聚焦生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统编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就像那源头活水,借力教材文本,融合教学目标,让生活走进课堂,方能稳稳地实现生涯启蒙的“清如许”。

1.延伸至家庭,提升职业觉察能力

语文园地是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后,对本单元知识的小结和拓展,是实践活动型版块。活动是心理辅导课的核心,是学生成长的途径。我们以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识字加油站”为例进行实践,设计了课前预习单“职业知多少”(图1),让学生自学文本内容,并完成拓展任务——采访父母的职业情况。

学生经过预习和实践后,基本能掌握字词的认读,对父母的工作环境、时间等有了认知。以此学情为基础,我们在课堂上适时引导、组织讨论,在同伴的思维碰撞中促进学生对职业认识的深入和感悟的内化。

【教学实录】

(1)认识职业,积累词汇

师:有没有能干的小朋友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认识这些职业?

学生活动:小老师领读,其余学生跟读。

师:你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职业吗?

生1:会计。

生2:建筑工程师。

生3:护士。

……

师:爸爸妈妈们的职业各不相同,工作环境也不一样,你能用这样的句式“(学校里)里有(老师),(老师)在(学校)里”来说一说你知道的职业吗?

学生照样子练说。

(2)感悟职业,温暖亲情

师:昨天大家采访了自己的爸爸和妈妈,大概了解了他们的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现在我们来看几段你们采访他们的视频。(播放视频)

师:同学们看了这么多视频,听了爸爸妈妈说的话,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爸爸妈妈工作中有我想象不到的困难,有时候我睡着了他们才到家。

生2:“白+黑”“5+2”的工作时间真的好长,我要向爸爸学习。

生3:我更爱我的爸爸妈妈了。

生4:我有一种很吃惊的感觉,以前总觉得妈妈只需要照顾我,不用上班,很舒服。现在不这样认为了。

……

(3)走近职业,生涯意识萌芽

师:关于职业,我们收获了不少,那你有没有想过自己长大了想成为怎样的人呢?

生1:我想当警察,可以保护大家。

生2:我想当医生,可以给病人治病。

……

本次实践基于学情展开,通过“认识—感悟—走近”这一过程,引领学生认识职业,在思考和表达的反复中,推动学生的思维前进,触碰职业意识边缘,从而对职业形成朦胧的认识,对职业的种类、职业的精神、自我觉察等都有了更多的情感体验。

2.由人到己,提升自我觉察能力

一年级上册课文《大还是小》,学生经过前期的学习和感知,对“大”和“小”形成了初步的认识——丁丁自己会穿衣服、系鞋带的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丁丁按不到按钮、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觉得自己很小。教师运用心理学追问的技巧,将学生的认识由他人推及自身,简单追问——我们班的小朋友自己会做什么呢?——引导学生开始关注自我,将课堂活动延伸至课外。

在教师的启发下,每个学生都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大还是小”。学生的作品汇编成一本班级绘本故事《大还是小》。最后,课外实践回到课堂再次反馈:欣赏创编绘本,听听老师、同伴对自己的评价,从而形成更全面的自我认识。

(二)把脉单元整合点,聚焦生涯

统编教材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成为我们整合的牢固基石,在整合的路上我们可以站得更高,从单元整体来制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时空,有梯度地实施教学,实现学生“课内生成一时,课外受益一生”的目标。

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围绕“习惯”这个主题编排了《文具的家》《一分钟》《动物王国开大会》《小猴子下山》四篇课文,四篇课文都渗透着责任意识和良好习惯的养成。这与自我调控和职业兴趣的目标吻合,经过“设定目标—整体感知—游戏感悟—拓展实践”四个环节,我们的课堂更全面更开放,学生的学习更踏实有效。

【教学版块】

(1)充實目标,体现好习惯

明确本单元中要求养成的四种好习惯;通过课堂游戏体验好习惯,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好习惯;在生活中坚持实践好习惯,达到认识好习惯的重要性和明确养成好习惯是一种责任这三重目标。

(2)整体回顾,明确好习惯

根据单元目录,回顾课文中的好习惯:《文具的家》——学会整理;《一分钟》——珍惜时间;《动物王国开大会》——学会把事情说清楚;《小猴子下山》——明确目标,有始有终。我们可以发现,这四种好习惯看似独立,却有其内在联系:目标先行,珍惜时间方能坚持,整理有序才有始终。

(3)设计游戏,感悟好习惯

我们依据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整合活动和语用的方法,设计游戏“限时整理大比拼”,规则如下。

说一说:跟同桌讲清楚自己的整理习惯;

理一理:限时三分钟,按照同桌的要求,整理好他的书包;

评一评:相互评定,在规定的时间内,整理得让同桌满意的算赢;

整理开始,播放动画片,动画片停止,游戏结束。

我们综合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要引领感知的内容,在游戏中整合了时间安排能力、整理能力和专注力的考查,实现了整合课堂的目标。

(4)合理拓展,坚持好习惯

好习惯养成并非一蹴而就,只有坚持,让好习惯内化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觉察和职业觉察,拥有的好习惯越多就越能实现自我与职业的最佳匹配。由此,我们开展了“家校合力,承诺践行好习惯”活动: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告知家长;用活动记录单取得家长支持,形成家校合力,促进学生自我觉察;用“好习惯养成自评表”让学生学会自我监督,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三)巧炼教材整合点,聚焦生涯

对于教材,我们需要走出来,提纲挈领;也需要走进去,细细品读。

提纲挈领,我们发现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千人糕》中有很多常见的职业:送货员、销售员;在《太空生活趣事多》《最大的“书”》中出现了不常见的职业:宇航员和地质勘探员;更在园地中看到了新兴职业:快递员……我们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补充,制成微课《职业的故事》,供学生了解职业发展的历史。

细细品读,我们感受到值得敬畏的职业精神:《千人糕》《李时珍》《一株紫丁香》等课文中描写了不同的职业具备的职业精神:关爱他人、奉献、专业……我们将从本册教材中提炼的这两部分内容与本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版块整合成一节生涯启蒙教育课。

我们秉持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又提升学生职业觉察能力的理念,打通教材,重组内容,形成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整合活动三部曲——“职业探索”“自我觉察”“生涯意识”。

四、生涯启蒙整合之旅的思考

(一)教师应具有生涯教育意识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最大的困难不是整合实践的开展,而是参与生涯教育的施教者生涯意识的觉醒。只有生涯意识先觉醒,才有动力去求知、去探索、去整合各方面的力量。施教者的生涯意识觉醒了,才能更好地发掘适合生涯教育的元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生涯意识的形成。

(二)学科渗透生涯教育的力度有待加强

生涯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在实践中整合语文学科,对一、二年级学生进行生涯启蒙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引导学生形成了初步的生涯意识,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学科整合的内容和渠道仍有待挖掘,范围有待拓展延伸,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所得“内化于心”,在社会实战演练中“外化于行”。

全学科整合、全员参与、全程关注、通力合作,只有如此,方能才能实现生涯教育持久战的胜利。

参考文献

[1]沈秋凤.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心里美”——以小学1-2年级为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31):70-72.

[2]叶景芳,颜志荣.小学生职业生涯启蒙教育的实践途径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20):39-31.

[3]沈之菲.中小学生生涯辅导的定位[J].江苏教育,2016(9):9-12.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爱山小学教育集团,湖州,313000)

编辑/于 洪 终校/梅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