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自主创新实验的课堂教学策略与实践

2019-09-09 03:10李进
中学物理·初中 2019年7期
关键词:创新实验教学策略

摘 要:在学生自主创新实验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让学生在实验展示、质疑、创新等环节中完成学习,达成物理教学的最优化.学生成为课堂主角,在动手体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甚至提出有创意的问题,从而提高创新力和思维能力.

关键词:创新实验;教学策略;分子世界

文章编号:1008-4134(2019)14-0056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

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活力,是促进学生积极探索与思维的动力源泉.因此,核心素养下的物理教学应以实验作为学生学习的引擎,驱动学生的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双轮前行.学生自主创新实验就是遵循这一理念组织课堂教学的.它以提升学生的思维为核心,在一连串的学生自主创新实验展示活动中,让学生经历质疑、创新、展示、评价、再创新.本文以苏科版“走进分子世界”为例,就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实验阐述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实践.

1 站在学生的立场设问,变疑点为起点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对学生的某一学习阶段负责,甚至是只对学生某一学年负责,这样只会将追求短期效益放在首位,即分数至上.这样心态下的教学,教师就希望实验越顺利越好,甚至让实验降级,将分组实验降成演示实验,演示实验降为放视频,甚至视频也不放,只在黑板上画实验,让学生背实验.这样学生体验不到做实验的乐趣,也发现不了实验中的问题.学生自主创新实验是以提升学生思维发展为目标的探究活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探究活动中积极触发学生建构知识的疑点,转变为学生的思维起点.教学中,教师除了组织学生完成常规实验,还要通过设疑策略,促使学生变化观察视角,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再对实验加以改进.

教学片段1

活动:学生在一个量筒里装入一半黄豆一半芝麻(如图1所示),读出总体积后将量筒上下颠倒多次,观察混合前后总体积的变化.

学生:总体积变小了.

教师:想一想,这可能是什么原因?

学生:芝麻钻到黄豆的空隙中了.

师生类比分析得出结论: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教学片段2

分组实验: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先后注入一半水和一半酒精,充满后封闭管口,并反复翻转玻璃管,观察水与酒精混合前后液面的变化情况.

教师:想一想,为什么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了呢?

学生: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当水和酒精混合时,不同分子相互进入到分子的空隙中,所以总体积会减小.

教师:对于这个实验,你有哪些疑问或者发现,还想做哪些尝试?

学生质疑1:为什么要先倒入水,后倒入酒精?如果改变加入液体的顺序,总体积还会变化吗?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可以发现当先加酒精再加水时,总体积减少的要小一些.

师生共同分析可知:后倒水,水下沉时直接侵占酒精分子间的空隙,加的水量多于一半所以,再颠倒体积变化就不明显了.

学生质疑2:水柱会不会是被上面那段酒精柱压短的?

教师:大家动脑筋设计实验验证这个猜想.

创新实验:在倒入一半水后,滴一滴食用油,再在上面倒入酒精(如图2所示).为了防止酒精蒸发,管口上端用塑料薄膜密封.观察可以发现,液面不会下降.由此证明压短的说法不成立.

学生质疑3:上下颠倒混合酒精和水时,有大量气泡,酒精分子与水分子间的空隙是空气吗?

教师:所有的组都发现有气泡吗?

学生:有的组有氣泡产生,有的组没有气泡产生.

教师:比较一下,有气泡的组和无气泡的组操作上有什么不同?使用的水和酒精有没有不同呢?

学生:我们组酒精与水混合时,没有气泡,我们是将注射器上的导管插到液体内慢慢注入的,有的组产生气泡的原因应该是喷射液体时混入空气造成的.

学生:我们组注入液体的方法跟刚才那个组一样,但是,我们分别使用了刚接的自来水和加热后的凉开水做比较实验,发现使用凉开水,没有气泡.

教师:你们怎么想到用凉开水做实验的?

学生:记得在做水的沸腾实验中,加热水会有空气泡冒出,我们就想到加热可以把水中的空气排出.

教学片段1中,教学过程顺理成章,实验容易成功,本可以就此得出结论,能节省了大量时间来做练习.但是,没有给学生质疑的机会.疑为学之源,学生不能独立思考,不敢质疑,这样的教学是无效的.科学的先贤都是在质疑中有所发现的.如果实验缺乏体验,真实性就差,学生接受时有心理壁垒,常常口服心不服.

教学片段2中,教师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再自主创新解决.也许100个学生创新的实验中有99个还不如传统实验,但是学生大胆质疑,在创新实验研究中,综合运用批判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高效学习不光是高分,对教师来说还要有高远的目光,对学生来说有长期效益.

2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展示,变看客为创客

学生创新实验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可以用实验来串起课堂教学的过程,给予学生感染力和创新的动力.但是,教师演示教材上的实验,学生可能很熟悉,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对学生的思维没有提升作用,这样的实验就没有了意义.教师可以由演员变成导演,组织学生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展示创新实验.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展示活动中,角色转变可以让学生更加投入到创新活动中.

教学片段3

展示1:教师请一位学生将一些红色墨水滴进一杯水中.

问题1:用红墨水进到水里后会散开,来演示扩散现象,说明分子运动,你有什么疑点吗?

学生:可能是地球帮忙的原因.

问题2:有没有让墨水易混合,又不让地球帮忙的办法呢?

学生:可以用注射器通过针头把墨水直接注入水杯底部.

活动1:各个实验小组用事先准备好的器材,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实验.

问题3:地球帮忙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墨水到了水的底部还是很快就混在一起了,不利于我们观察,怎么办?

学生:可以把彩虹糖放入水底.

学生:可以把红墨水注入酒精的底部.

……

活动2:各个实验小组自主设计实验,并实施实验,总结得出结论.

教学片段4

展示:教师准备好两只装有等量的热水和冷水的烧杯,然后请两名学生上台,他们先后向各自的烧杯中注入一滴红墨水,比赛谁的烧杯中的水变色快.

教师:大家对这个比赛结果有什么异议?

学生:他们的水温不一样,水温高,变色快.

学生:他们不是同时滴入红墨水的,先滴的,变色快.

学生:他们滴入红墨水的量也不一样,滴的越多,变色越快.

教师:大家想一想怎么设计实验保证公平呢?我们要比较水温对扩散快慢的影响?怎么控制滴入红墨水的时间和质量呢?

学生:可以用小气球做两个等大的红墨水球,内部放重物,便于沉底,再将他们同时放到水中后再扎破(如图3所示).

学生:我们可以在一根木棒上钉两根钉子,这样可以保证同时扎破.

教师:你们设计的很好,来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受到启发,觉得在烧杯中实验,扩散的范围大,不方便比较,我们还设计了在细玻璃管中扩散的实验,这样就可以把扩散快慢转化为细管中上升的高度.

展示:在两根细玻璃管中分别注满热水和冷水,然后将吸入等量红墨水的一小段吸管插入玻璃管中,迅速堵住管口,均豎直放置(如图4所示),观察水柱自下而上变色,相等时间内,热水中水柱变色部分长度大于冷水中水柱变色部分长度.

以上两个教学片段中,教师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把学生及其作品作为研究对象,这样的教学方式符合学生学习物理的规律,能激发学生提出有创意的问题或设计出创新的实验.如果把一堂课比做一条精美的项链.那么,一个个创新的实验就是这个这条项链上的珍珠.当然,创新的实验不一定都是源自孩子,源于孩子之手,也可以是孩子模仿创新的实验,但是,老师必须对这个实验有深刻的感悟,否则培养不了学生的思维的能力.

3 让学生动手体验中发现, 变求新为求真

科学探索是一条实证和论证螺旋上升的登峰之路.一个人如果缺少知识,他可以在任何时候补上.但是,错过了思维发展的最佳时机,在学习能力或在情感、态度等精神层面上造成了缺陷,以后将是很难弥补的.提升思维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动手实验,最好是创新实验.其实,创新的维度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维的(如图5所示).探究实验中,求新、求易更要求真.

教学片段5

演示: 用两个铅块演示分子引力的实验.

学生质疑1:粘上的.

教师:请你来摸摸看,老师有没有在两个铅块上涂抹胶水.

学生感受后回答:没有.

学生质疑2:外界大气压将两个铅块压到一起了.

教师:大家想一想有没有办法验证这位同学的猜想呢?

学生:可以在真空中实验.

学生:不可行,谁能跑太空做这个实验,真的在太空飞船上失重当然不掉了.

学生:可以用研究真空不能传声时用过的抽气机来实验(如图6所示).

展示:在教师协助下,学生把两个紧压在一起的铅块放入真空罩中,然后抽气,发现铅块还是粘在一起,总结结论:分子间存在引力.

教学片段6

教师:分子间有引力的例子很多,其实我们在刚开始学习物理时就遇到过分子引力.我们将许多回形针放入装满水的杯子中,杯子里的水没有溢出的原因就是因为水分子之间有引力作用.

学生活动:在一个杯子中注满水,是水面鼓出一些,然后在水面上搭上一根棉线把水面一份为二.接着,用手指蘸上少许清洁剂,再接触任意一半水面,观察到棉线向未接触手指那边移动并张紧(如图7所示).

以上两个教学片段中,学生亲自感受更有说服力,并通过使用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解决疑问,让实验更真实.教学中,教师自己除了要动手实验搞研究,也要告诉学生,影响学生,逐渐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求真的品质.

4 结语

“走进分子世界”这节本是抽象的,但是通过学生自主创新实验组织学生学习,学习不在停留兴趣层面,而是用一个个创新实验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自主创新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让学习不再停留兴趣层面,学习就变得容易多了.

参考文献:

[1]李进,汤金波,肖永琴.再论学生自主创新实验是物理教学的最优途径[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9,36(01):3-7.

[2]姚树石.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实验的设计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8(21):84-85.

[3]刘烨. STEM理念下的物理创新实验校本课程开发和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

[4]钱永昌. 指导学生开展“中学物理低成本创新实验”设计与开发的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5]董涛. 中学物理创新实验的开发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

猜你喜欢
创新实验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巧用废旧材料探究声音特性
人机交互课程创新实验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方案的探讨
城市绿化垃圾的资源化应用创新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