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国的心理版图》

2019-09-09 16:01
对外传播 2019年8期
关键词:世界文化发展

作者史蒂芬·巴龙(Stefan Baron)曾任德国《明镜》周刊、《经济周刊》记者,研究中国问题30余年,其作品曾多次获奖。其妻尹广燕(Guangyan Yin-Baron)出生于中国,主修新闻传播学,1993年赴德主修经济学,现为中德企事业单位提供咨询服务。

作者通过自己和妻子多年来对中国的体验和理解,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的文化传统、政治理念和经济发展等状况,该书是作者对中国的认知和总结。作者认为,当前世界正在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中国已从一个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变成世界上购买力最强的经济体,国际影响力仅次于美国,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40%,几乎世界每个人的福祉都同中国的发展息息相关。未来中国的发展走向如何,对欧洲和世界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对于德国和世界都显得特别重要。

该书主要观点:一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成就斐然。作者认为,中国过去40年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西方世界为此用了200年时间,中国只用了40年。二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作者在深入研究孔子的治国思想后认为,在国家治理方面中国长期受到儒家思想影响,追求世界大同的境界,主张为政以德,实施德政,爱护子民。三是中国依旧处在正确的前进道路上。中国制定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此,政府制定了很多改革目标和具体措施,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供给侧改革、注重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等。四是中西方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不同。作者认为,个人是西方文化价值体系的中心,中国更加强调个人同集体的关系。五是中国人更加认同自己的民族和文化。作者发现,过去很多中国年轻人被西方文化所吸引,向往西方的生活方式,但如今西方世界对于中国年轻人的吸引力减弱了,中国人更加认同自己的民族和文化。六是中国人重视家庭和教育。作者称,西方鼓励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要求,中国人则鼓励安静和谦虚,讲究隐藏和控制个人情绪。中国人重视家庭、家族,讲究在家要孝敬父母和长辈,家族的姓置于个人名字之前。七是德国人对于中国喜爱和偏见并存。作者认為,很多熟悉和了解中国的德国人对于中国是又爱又恨,他们一方面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方面对于中国当代社会现实表示不满。八是西方应正确理解中国的和平崛起。作者提出,我们为什么要害怕中国的崛起?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军国主义、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种族主义等思想都产生于西方世界,源自中国的道教和儒学都是主张和平的思想。

《世界大国的心理版图》一书自出版以来在德国引起较大反响,荣获2018年年度经济图书奖,德国政要、知名人士,机构、媒体也纷纷给予推荐。

猜你喜欢
世界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区域发展篇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图说共享发展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