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时代中国海军》系列报道看当代中国军事题材对外传播

2019-09-09 16:01韩斌
对外传播 2019年8期
关键词:系列报道受众海军

韩斌

《新时代中国海军》系列报道是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报道中国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的扛鼎之作,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并被多方转载。美国最具权威性的航空网站“航空家”(The Aviationist)发表文章“中国媒体新的宣传拉起军队神秘大幕”,连续使用三个“前所未有”来评论该系列报道,称之为“前所未有的纪录片、前所未有的对中国军力的观察、前所未有的国防新闻报道的透明度”。该系列报道对外针对性强,创新军事题材的报道思路与表现手法,为新时代下如何有效讲述中国军队故事、提升军事题材对外传播效果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直面西方质疑,沉下心来讲好中国故事

近几年,海洋在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南海主权争议问题、钓鱼岛争端等涉海纠纷不断升温。如何应对美国的亚太战略和自由航行等海上摩擦,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课题。中美海上战略博弈、中国与周边国家海上安全等话题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度。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日渐提升,中国海军正在发生历史性的深刻转变,并将影响未来中国和世界的安全大格局。但是大量西方报道质疑中国海军现代化的发展意图,对中国海军发展的方向和对地区安全发挥的作用进行事实歪曲和主观臆断。对此,中国军方表示,“中国面临着复杂的海上安全威胁与挑战,因此需要海军具备有效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海外安全利益等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一)回应西方质疑时选题设计不要避重就轻

《新时代中国海军》系列报道没有回避西方世界对于中国海军的种种质疑,也没有选取看似安全讨巧的角度。节目聚焦中国海军最新的变化发展和国际社会最为关切的热点话题,致力于回答西方关于中国海军的种种疑问,向他们提供一个更接近实际情况的角度,包括中国海军发展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要建立强大的海军、要建立一支多么强大的海军,以及现状与目标的差距、如何去打造这样一支部队、中国海军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中国打造强大海军是否就是与美国对抗这样单一化的诉求等等。CGTN资深记者深入中国海军三大舰队、对话普通海军官兵、登临主力舰艇、参与海上实弹演习、走进海军院校体验训练、报道多国海上阅兵活动,零距离感受中国海军的战略转型与发展趋势。每一期节目都兼具新闻性和政策性,选题包括加速培训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海军陆战队发展两栖作战能力、海军多边外交管控风险避免误判、中国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等等。

(二)以详实的背景阐释重构海外受众的认知

《新时代中国海军》系列报道旨在重新构建海外受众对于中国海军的认知。我们讲述中国海军的真实故事,但也明确并非唯一的讲述。我们承认对于中国海军的描述有不同的版本,但需要强调的是:中国海军优先发展项目的背后,始终是根据国家战略的调整而不断进行的调整变化。中国海军需要完成近海防御、远海防卫、维护主权、保卫海疆、抢险救援、国际护航、联演联训、军事外交等多样化的任务,并非某一个唯一的目的。西方媒体普遍猜测“中国海军强力提升是针对美国的公然竞争”的论调并不客观。虽然中国海军在最近几年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它依然存在装备升级快于人员培养的实际问题,后勤保障与后备力量的培训都与建成世界海洋强国的目标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中国依然存在海洋领土方面的争端等严重问题,中国人无法忘却日本和欧洲列强对旧中国的殖民统治,这些民族情感呼吁中国建设强大的海军。当这些复杂的背景得以呈现,海外受众会对中国海军的迅速崛起进行重新审视。该系列报道为海外受众提供了足够的信息,在国家利益与海外受众知情权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点。

二、以创新模式突破传统,改变西方刻板印象

庆祝中国海军成立70周年活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是中国海军国际化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六十余个国家的海军高级别代表团畅谈海洋安全治理,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青岛检阅中国海军舰艇、飞行编队和近20艘国外舰艇,将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中国海军。CGTN对这一新闻热点的提早预判和精心筹划,为《新时代中国海军》系列报道的制作奠定了基础。

(一)以创新思维突破传统军事报道模式

获取资源是关键的,但更为关键的是如何利用好资源。虽然西方舆论认为中国媒体对于人民海军发展壮大的报道过于隐晦且图像质量不佳,但翻阅各种报道可以发现,国内媒体对于中国海军的报道还是比较丰富的。然而这些采访的风格大致相同,在不同平台发布的稿件也较为一致,它们以呈现武器装备为主,外加简短采访和解说,以解说词构建信息的传递,画面则是传统的新闻拍摄风格,很多节目没有现场背景声和相关新闻背景的介绍。这些节目如果被简单翻译成英文,将很难改变海外受众对中国海军固有、陈旧、刻板的印象。《新时代中国海军》努力改变传统军事报道的模式,突破军事题材的常规化主题,寻求西方受众喜闻乐见的接受方式,以创新的思路和表现手法,展现当代军人的时代风采。创新不仅要体现在节目形态上,更要体现在内容设置和思维突破上,要符合时代特点,也要考虑海外受众的收视习惯和文化背景。

(二)以纪录片的影像风格与唯美的艺术呈现提升受众体验

CGTN高度重视该节目的前期拍摄,拍摄的理念不是揭秘探险,也不是炫耀高科技的宣传片。节目追求一种近乎唯美的风格,用纪录片和小专题片的手法,展现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以及海军独特的人文环境。全景中不展示军事基地的全貌,特写里不透露核心仪器设备,不使用降低观看体验的后期遮盖特效,利用扎实的拍摄呈现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影像。同时尽量纪录现场的环境声音,人物采访使用自然流畅的交流方式,以及移步换景的现场走说,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

(三)以接地气的采访提升传播亲和力与可信度

讲好中国故事并不需要重复官方的话语,也不需要面面俱到提供各种信息。西方受众更倾向于相信普通人的观点,而非政府提供的官方表态。《新时代中国海军》没有按照传统军事报道的手法采访军事专家、社会学者,以及海军高级官员和发言人,支撑节目主体的声音全部来自基层官兵。十天的节目共采访了海军各系统30余名普通官兵,以及20余名来华访问的外国海军高级代表。这些发自基层的声音,让传播更具可信度。例如在“中国海军护航舰队阔步深蓝”这期节目里,参加过第十九次护航任务的临沂舰长张广耀,在谈到护航任务最深刻和难忘的记忆时提到中国海军的也门撤侨行动。他说:“我们的出现就是体现了中国海军的担当,不惧炮火,不惧危险。”作为撤侨行动的亲历者,他对中国海军责任担当的高度评价,比中国军方官员讲述的同样话语更具亲和力和传播力。

(四)以对采访距离和新闻性的把控提升受众认可度

该系列报道是CGTN首次对中国海军核心力量最近距离的独家报道,也是记者自身的一次非凡经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记者辗转海军北海、东海、南海三大主力舰队,获取了充分的一手素材,触摸到现役的最为先进的武器装备和舰艇,亲身体验观察到海军的发展与即将展开的战略转型。节目选题几乎涵盖中国海军当前最为核心的发展领域,同时近距离的观察让节目内容深刻、入木三分。此外,CGTN还特别考虑到海外观众的心理认同。该系列报道没有突出记者探访随军的轰动效应,没有戏剧化呈现独家采访的内容,也没有寻求记者气势夺人的现场评论,而是严格遵循新闻媒体操作的基本原则,对于新闻事件的观察和新闻人物的追踪保持一定的距离,秉持相对客观冷静的态度。在镜头的处理上,突出故事中的核心人物,淡化自我宣传,甚至要求记者的出镜构图不超过被采访对象,记者也只有在极为必要的时候才出镜讲述。这些对距离与新闻性的把握,让报道得到海外受众更大程度的认可,实现了独家信息的有效传播。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构建东西融合的话语体系

讲述中国故事有不同的话语体系,完全站在中国民族主义立场的表达,会让对外传播陷入“自说自话”的尴尬局面;完全站在西方观点的表述,将彻底偏离对外传播“不忘初衷”的原则。《新时代中国海军》系列报道努力构建一种新型的、不同于以上两种话语体系的表述方式,寻求东西融合的最大化逻辑。

(一)西方人听得懂的语言和理性的表达

《新时代中国海军》系列报道努力使用西方人听得懂的语言来提升对外传播的有效性。例如,在“远海训练实战化常态化提升海军联合作战能力”这期节目里,外籍专家使用“危险从不睡觉”(Danger never sleeps)这个西方人非常容易理解的文化概念,形容中国海军练兵无闲、枕戈待旦的状态,这种表达就比汉语思维下的“危险随时存在”更加形象和国际化。在“潜艇部队提升远海作战能力”这期的结尾,外籍专家将原始稿件“随着中国军力的不断发展,中国海军潜艇部队将更多地悄然游弋世界”修改为“现在一切都很平静,但海军知道沉默中蕴含的力量”。而中文专家的译文则将其翻译为“艇行无声处,剑亮惊雷时”,同样不同凡响。再如《新时代中国海军》的英文题目没有直译中文,而是运用西方的思维模式,使用了“Red Star,Blue Water”。这个题目瞬间将中国海军的时代特性与西方观众关注的热点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它蕴含着这样的信息:中国海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而它正在迅速崛起走向深蓝。

(二)平衡质疑的态度和留有余地的表述

西方的话语体系习惯留有余地或保留平衡质疑的态度,《新时代中国海军》系列节目中很多地方运用了这样的思维模式。例如在“海军提升海上综合保障能力”这期节目里,记者出镜时说道:“外行常常忽视后勤,但后勤保障恰恰是效率的关键。失去这支力量,整个海军都会运行不良。而转型升级之舰能走多远还需考量综合实力。”又如,在“海军加强人员技术培训”报道中,记者出镜时说道:“现代化不仅意味着更先进的设备,还有更高的新兵教育水平,这是海军增强实力的底气。积土成山、水滴石穿,任何一点显著的进步都尚需时日。”同时,记者还努力寻求国防军事的高度敏感保密性与海外受众对于武器装备和技术水平的信息需求之间的平衡,做到留有余地的表述。

(三)人性化的故事讲述与宏观背景的融合

西方受众习惯于接受人性化、故事化的内容,而对简单直白的宣传则会产生抵触。讲述好普通人物的小故事,就能在潜移默化里讲述好中国的大格局。该系列节目注重讲述个体故事,淡化武器装备的技术性能,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大势结合,通过普通海员折射海军的战略转型,这种将个体与整体相结合的手法使故事引人入胜。在“中国海军加速培养舰载战斗机飞行员”一期里,记者平行讲述三个人的故事揭示主题,包括就读于海军航空大学、有坚定志向成为未来航母战斗机飞行员的学员鲁向峰,在葫芦岛训练基地、即将完成最后着陆起飞模拟训练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苑明正,以及中国最早一批航母战斗机飞行员、现役教官丁阳。他们三人刚好代表着中国海军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培训、成长与即将退役的三种阶段。该新闻没有刻意渲染航母与歼15战斗机的武力,而是通过三个人物的内心状态与训练生活,讲述了中国海军正在发生的深刻的变革故事。

四、墙内开花墙外香,用好新媒体平台打造大外宣格局

(一)主旋律题材同样可获得关注和转载

对于西方受众来说,中国主流媒体被称为官方媒体和政府“喉舌”,其传播的信息容易被质疑。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递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以及向移动平台与社交平台转移的趋势。任何新闻事件都可能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运用好独家资源并将专业化的新闻操作与独特的见解融会贯通可以提升媒体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新时代中国海军》系列报道充分发挥社交媒体特点,以碎片化方式传播独家资源,形成了大小屏幕互动的融媒体格局。CGTN全平台对电视端成片进行适应社交媒体的再次编辑,通过网站、移动设备端、社交平台多层次发布系列报道,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截至2019年5月7日,该系列报道在新媒体平台的相关新闻73条,获得全球阅读量1459万人次,独立用户访问量1021万人次,总互动量5.4万条,视频观看量277万人次。

(二)新媒体语境下对外传播划时代的机遇

新媒体对中国在新时代下做好对外传播,改变海外受众的刻板印象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这在CGTN海军报道中也可见一斑。“航空家”网站的文章直接转载CGTN移动客户端的新媒体视频,称系列作品为“新时代国防新闻的代表作”,同时指出,中国国防新闻报道的转变,似乎预示着中国军方越来越开放,并利用社交媒体将人们对中国军方的认知从陈旧而带有苏联时代印記的部队,转变为一支现代化的、由国家建立的日益成熟之军。虽然许多西方批评人士仍对中国的崛起持怀疑态度,但更有经验的分析家认为,中国在与其他世界强国日趋平等方面正取得切实进展。“航空家”的文章还对《新时代中国海军》系列报道进行了仔细研究,称其传递出中国军事变革前所未有的透明度,一改西方媒体对于中国海军发展一贯的指责与负面报道评价,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西方以往印象中中国海军的负面形象开始有所改变。

猜你喜欢
系列报道受众海军
报纸系列报道的新闻策划研究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央广推出“一带一路”五周年系列报道 精雕细琢正当时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对央视“走基层”系列报道的分析研究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海军协议1
本 期 导 读
马来西亚海军最新型的护卫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