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探讨与思考

2019-09-10 05:52张桥珍
海外文摘·学术 2019年24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长效机制

张桥珍

摘要:当今社会人才必备的两大能力是计算机和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所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计算机基础技能操作课程,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办公软件的基本应用,为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如何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在日后的工作中得心应手?针对目前学生的现状,如何有针对性的、有效的进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教学;针对性;有效性;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24-0101-02

1搞好调查:增强计算机教学针对性

高校在制定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前,应对用人单位需要高校培养的人才规格作个详细的调研,明确各方面人才所具备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包含哪些方面,哪些是主要的,要深入掌握的,哪些只是作个了解,针对调研结果,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严密的教学计划,确定不同阶段培养的主要内容和应达到的能力,所有教学部门围绕这个目标展开工作,使教学目的更明确,更具有针对性。

2改革方法: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

完成了人才市场调研,根据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这只是第一步。在实施教学前,还应对学生目前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再做调查,进而采取针对学生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学之初,选取一个班的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及状况” 调查问卷,设计内容如下:

(1)课前你对将要学习的新的知识做预习吗?

(2)课前你对上课做些准备吗?

(3)在预习中常记下疑点问题吗?

(4)在课堂上你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吗?

(5)上课时你能集中精力、专心听讲吗?

(6)课堂上你记笔记吗?

(7)课堂上如果有疑问你会向老师发问吗?

(8)从总本来看一节课你精力能够完全集中的时间大概是多少分钟?

(9)记笔记时,是否能够归纳总结?

(10)你是否能独立完成作业?

(11)你对实训课程兴趣大于理论课程吗?

(12)相比于教师讲解,你是否更愿意自己动手实践?

(13)遇到问题,你通常是自己想办法解决,还是?

(14)你给自己每天的学习制定学习任务或学习目标吗?

(15)一个阶段学习后,你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省或总结吗?

(16)课外练习中遇到困难你怎么办?

(17)你对哪些知识比较感兴趣?

(18)你能夠主动学习吗?

(19)你是否能对学过的知识对行关联、对比,并做出总结?

(20)你希望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是?

以上是问卷调查设计的问题,每题5分,总分100人,参与调查的学生为50人。根据每题的得分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综合情况总结如下:

(1)高职学生比较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课前准备、课中做笔记、认真听讲情况仅为6人,占比12%;

(2)高职学生中有归纳总结学习习惯的学生仅为3人,占比6%,大部分对理论没有兴趣,比较偏重于动手实践,且喜欢趣味性的练习;

(3)高职学生遇到困难能自己解决或想办法解决的学生仅为4人,占比8%;

(4)高职学生上课能集中精力听课的平均时间仅为10-15分钟;

(5)高职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计划;

(6)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仅为10人,占比20%,大部分作业比较敷衍,对自己没有什么要求。

针对以上问卷调查结果,掌握了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及知识现状。对于这样的学生群体,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反复分析对比之后,确定对于这些学生,可以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具体如下:

(1)教师秉承“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教学理念,重新改革课堂。每个知识模块,只花5-10分钟时间讲授必须的理论知识,其余时间采用“学生分组练习”的方法进行训练强化,每组学生完成练习后,选派学生代表进行总结发言,讲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实现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2)采用“翻转课堂”。教师重新调整课内和课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根据学生要掌握的内容,教师在课前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制作关于各个知识点的教学视频,学生在课外完成视频或课件的观看,也可以在网络上自己搜索相关的资料进行自主的学习,在课堂上教师的任务主要是与学生进行交流、答疑、完成检测。翻转课堂的好处是: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解决问题的学习,得到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而是更多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加有效的学习。翻转课堂更加适合于现代高职学生。

3摆正关系:增强计算机教学长效机制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还有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相互成长,彼此成就的关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强势进行,教学模式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也引发一些其他问题,比如教师是否完全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而轻易改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还有,是否教师可以放任课堂而不再加以纪律约束等?针对这些问题,也促使教师要不断地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对于课堂教学,教师应该追求长效机制,而不应是一时的兴趣使然。教学的长效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案例要让学生产生兴趣,使学生热爱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来源。教师设计的教学案例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想去实践,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不能实行“挫折”教育。教师选取的案例要能够切合学生实际,分解成一个个简单的任务,让学生有能力完成,并产生“成就”感;如果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屡屡受挫,肯定会失去信心,进而会退缩甚至会放弃。

(3)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增长教学智慧,努力成为“四有教师”,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教育以“德”为本,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师德风尚;教师是时代的象征,要有自己的职业理想,不断奋发,为学生做出榜样;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方能带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海洋;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才能融情于教,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总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所有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通过社会人才需求调研和学生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现状,应该调整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改革教学方法,严格制定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严密组织实施教学,在每一个环节上都用心设计,教学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夯实基础。

(编辑:杨梅)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长效机制
构建公立医院党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的研究
“家校社”一体化的德育协同长效机制探究
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正在制定,房价会降吗?
诠释CFC精髓的大数据时代医学案例
关于应用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有关问题研究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