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岭笙舞》的音乐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

2019-09-10 22:34李琴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3期
关键词:练习曲

摘  要:《苗岭笙舞》是赵晓生先生根据苗族“飞歌”的特点在钢琴上再现了芦笙的音色。以传统音乐旋律调式和民间音乐素材为主,并运用苗族特有的音调和特征音(降E和降A)作为创作元素模仿民族民间乐器“芦笙”的演奏效果,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苗岭笙舞》为中国钢琴练习曲,该曲通过双音和突出的旋律以及和声效果所呈现的美的意境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美感。赵晓生先生的音乐会练习曲共有十三首,每首旨在通过练习解决一个演奏难点,其中《苗岭笙舞》主要是为解决双音练习的演奏难点。

关键词:苗岭笙舞;改编曲;练习曲;双音

赵晓生音乐会练习曲原本有十三首,最终公开发表的只有6首,分别为《焊花闪闪》《铁锤铮铮》《银梭织锦》《苗岭笙舞》《滇湖琴声》《冀北笛音》,其中前三首运用民间素材主要表现劳动场面内容,而后三首则是根据民间器乐曲改编而来。本文将会根据《苗岭笙舞》的音乐创作特点及演奏作一个详尽分析。

一、音乐创作特点

《苗岭笙舞》练习曲的创作处于一个特殊时期,那时候整个文化领域都是文革的重灾区,音乐也不例外,当时不允许学习一切外来文化和禁止弹奏外国作品,所以钢琴改编曲几乎成了唯一的音乐创作形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大量的优秀钢琴改编作品涌现,《苗岭笙舞》作为器乐改编曲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苗岭笙舞》采用苗族“飞歌”的风格特征写成,苗族“飞歌”是苗族歌曲的一种,流行于黔东南的民歌演唱形式之一,它是苗族音乐的瑰宝,具有浓烈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其中载歌载舞,舞蹈性较强是苗族飞歌最大的特点,一般在山上放声歌唱,由于其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节奏明快、余音袅袅,演唱时声音震响山谷,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包含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多种形式。该曲在音乐进行中还模仿芦笙的音响效果,使得旋律线条优美、抒情,富有歌唱性。《苗岭笙舞》的旋律主题源于苗族的音乐,因此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

《苗岭笙舞》是一首八三拍的练习曲,强-弱-弱的节奏韵律传达出了苗族载歌载舞的特点,该曲通过连续十六分音符的双音生动的表现芦笙的和音效果,在钢琴上给我们再现了芦笙音色。芦笙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最古老乐器之一,也是我国唯一能吹奏出多声和音的管类乐器,它常有大三度与小三度音程的交替以及二度音程出现,在《苗岭笙舞》这首练习曲中模仿芦笙音程的组合方式共出现了三种,第一种是两个一组的双音组合,第二种是四度双颤音,第三种是和弦与单音交替。这首练习曲主要通过这几种方式来提高演奏者的双音演奏技巧。

二、演奏技巧分析

《苗岭笙舞》的引子一共有8小节,它们由一个五度音程组成,刚开始是PP的力度,所以演奏时,手指轻轻贴在琴键上,弹奏出柔和的音色,左手在大字组弹奏一个协和的纯五度音程(B—升 F),犹如早晨从远处漂荡来的芦笙声,右手紧接着在小字三组弹奏一个带倚音的相同的五度音程,如同回音一般,余音缭绕,给人一种宁静之感。

《苗岭笙舞》一共出现了三种双音组合方式。第一种双音组合方式是由两个音一组,在这里可以用落滚的方式弹奏,第一个双音用手腕的力量放下去,第二个双音用手腕带起来,弹奏时要注意语气。这一部分主旋律以mf的力度出现在左手,伴奏声部以p的力度出现在右手,因此弹奏时,演奏者应该调整好合适的力度比例。

第二种是四度双音弹奏,练习这一部分要将手型支撑好后安排好指法并且下键要整齐,其中一个声部连奏,另一个声部断奏。弹奏时要控制好两个手指的指尖,使它们同时慢慢弹下去,弹完后同时离开琴键,做到声音清晰干净。右手触键不要太深,可将左手旋律弹得更加连贯,声部层次分明,使音乐更加具有立体感。

第三种是和弦与单音交替,双音持续音表现了一种热烈的气氛,这一段旋律不仅表现的是芦笙乐器的演奏效果,更重要的是在描写芦笙舞的场面,给我们传递了一种热情洋溢的情绪。由于笙的音色具有较强的音头,为了能在钢琴上更贴切的模仿笙的音色,因此我们在演奏的时候应当强调每一小节的重拍,并且将每组双音弹奏整齐,保证他们之间的连贯性。右手双音的弹奏我们应将手的架子支撑好,运用大小臂带动手腕的力量去弹奏,避免音色生硬。左手旋律应分配好力度,旋律線条要弹奏出来,不能受右手伴奏声部干扰,以保证旋律声部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尾声部分与引子部分有点相似,这似乎是在首尾呼应,速度渐慢与力度渐弱,直到落在PPP极弱的力度上,感觉芦笙的声音渐行渐远,给人无限遐想。

三、结语

《苗岭笙舞》运用了我国民间音乐元素,将中国民族乐器独特的演奏技法运用到钢琴这一乐器中,使钢琴发出带有中国韵味的特有声音和色彩。相比传统的练习曲而言,赵晓生的音乐会练习曲兼具了审美价值和练习目的,这是非常难得的。在弹奏中国作品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去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要表达的内涵,这样会给我们的演奏提供思路,传递出作品应有的音乐性格及意境。练习中国钢琴作品,不仅可以使演奏者更好的了解我们国家的民族音乐文化,还可以弘扬民族文化,对民族音乐文化起到一个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孟迪.赵晓生《音乐会练习曲》音乐特征及其演奏技法探微[D].西安音乐学院,2015.

[2]  赵晓生著.《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8月

[3] 吴竞.传统器乐曲改编的五首中国钢琴曲分析与研宄[D].西北师范大学,2005.

[4]  秦川 著.《中国钢琴音乐的技、乐、意》[M].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年11月

[5]  刘小楠.王建中钢琴改编曲中的器乐模仿和演奏特色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

[6]  叶纯之 著.《音乐美学十讲》[M].湖南文艺出版社2016年1月

作者简介:李琴,女,汉族,四川成都,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钢琴: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成都。

猜你喜欢
练习曲
刍议中国风格钢琴练习曲创作的体系性构建
《肖邦练习曲》的演奏技术与分析
应用视野下古筝练习曲发展轨迹研究
论李斯特钢琴练习曲的音乐风格与演奏技术
简析莫什科夫斯基15首钢琴技巧练习曲部分作品
浅谈习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
肖邦练习曲的艺术特色和演奏技巧研究
肖邦练习曲的音乐特征
肖邦和李斯特所有练习曲介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