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研究

2019-09-10 07:22段艳红
理论与创新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核心素养

段艳红

一、小学语文情感教育重要性

时代更新和进步,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新课改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明确要求教师要将学生培养成为有情感的人。与其他年龄段不同,小学生各个方面都处于活跃发展状态当中,且更加关注教师、家长对自身的认可和理解。语文是小学基础课程,其中内容丰富、渗透至学生生活当中。为此,教师以小学语文教学为媒介,增强师生交流,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同时,语文教学内容精选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对学生审美、品格的形成产生积极作用。

语文自身具有较强的情感特点,通过文字能够实现情感的传递,对学生心理层面上予以刺激。特别师生在互动和交流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源于教师的关爱和认可,产生积极情绪,对语文知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以避免传统教学单一性问题的产生。另外,语文教学内容还具有形象性,尤其是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能够以话剧、视频及表演等多元化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对学生感官予以刺激,将原本抽象的概念转变为生动的形象,增强学生情感的体验。新课标实施以来,小学语文教材改革进一步深化,其中优美的文字、真实的情境,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语文课程具有其他课程所没有的优势,将其作为载体实现对学生情感教育,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兼顾知识与情感双重教育目标。可见,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策略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的品格及能力。换言之,就是学生知识、技能及情感等多方面的融合体。在核心素养指导下进行实践教学,能够兼顾对学生语言素养与情感培育双重目标。

(一)核心素养下的情感教育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通过语言表达情感是语文的主要特点。小学课文中,很多生动、形象的人物形象,且伴随着故事情节,能够凝聚更多情感,渗透着深刻的理性思想,为师生情感思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作者的思想、情感提炼出来,吸引小学生的关注,并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如《桂花雨》一文,作者以桂花香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情境,并按照作者的思路,引导学生能够给予作者提到的七次桂花香进行思考和解读,使得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作者传递的情思,品味思乡之情。

(二)核心素养下的情感教育要求教师“未成曲调先有情”

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学不仅仅着眼于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它还得注重语言材料对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价值情感的熏陶感染。所以教师首先要得以动情,努力做到先声夺人,以情动人。比如在教学《长城》一开始,教师就进行声情并茂地地演说道:“有这样一个建筑,他是世界遗产的第一窗口......”,教师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后,能够对学生产生听觉刺激,吸引其能够主动读课文,深入感受长城。此外,针对“劳动人民血汗与智慧”这一部分教学,同样采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劳动人民付出的艰辛,以此来提高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水平。

(三)核心素养下的情感教育教师要创建情境拨动学生心弦

真实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情感。如教师在《我爱秋天》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大自然感受秋天,收集一些树叶作为标本,记录秋天的足迹,然后在进行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合理设计课堂教学,以此来调动小学生的情感,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且能够在此过程中增强情感体会,提高教学有效性。再者,如在《月光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投入情感,做好课前准备,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和配乐朗读方式,以画面展示、音樂烘托形式创设情境,使得学生能够进一步感知和体会到作者的情感,由此产生丰富的想象,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在此基础上,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发展,还能够积累语言知识,为日后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四)核心素养下的情感教育教师要深推细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习,领悟教学内容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感受世间万般情感。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围绕着“大年夜”特定环境,讲述小女孩幻想出来的东西。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过年都是如何过的,通过比较,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隐含的深层含义,体会到自己拥有的生活多么幸福。除此之外,基于核心素养基础之上,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评价方式,坚持成功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的评价,在评价时,可以进行师生、生生评价等不同形式,且要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在同学面前鼓励和表扬,针对学生的缺陷,要先对可取之处进行表扬,然后再对不足之处加以纠正,采取人性化评价方式,避免以偏概全,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其自身独特的闪光点,值得我们肯定和支持,通过这种方式,对于学生情感培育具有积极意义,且有利于学生对生活和学习充满热情和希望,健康成长。

结论:综上来看,新时期下,小学语文教学已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多的要朝着情感培育方面渗透。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以核心素养为核心,实施因材施教,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合理设计语文教学,在知识讲授的同时,能够实现对学生情感的培育,使语文教学做到“知”、“情”并举,德智双传,最大限度地发挥好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单建华.探索模式下的小学语文自主课堂教学策略浅析[J].学周刊,2019(12):58.

[2]任彦蕊.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困境及培养路径探索[J].学周刊,2019(12):64.

[3]管飞.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J].学周刊,2019(12):68.

[4]游永兴.小学语文教学问题设计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9(12):70.

[5]谢晓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分析[J].学周刊,2019(12):112.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核心素养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