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人见“素”

2019-09-10 07:22徐翠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润物无声思潮李老师

徐翠

当下,“语文要素”成了小学语文教师口中的高频词,网络的热搜词。今天,我也将对照语文要素来学习李文斌老师执教的《短诗三首》一课,看看李老师是如何在课堂中体现语文要素的。

一、語文知识的渗透润物无声

李老师的这堂课,不着痕迹地渗透了必要的语文知识。比如,理解“思潮”这个词语,教师并没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而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去体验。首先,李老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文中的三个问句:“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进而追问,作者一次次的问,说明她一次次地在想,诗句中有一个词表明了她的这种问和想,是哪个词呢?学生自然就会找到“思潮”,也就理解了这个词。再比如,在学生朗读诗歌的时候适时嵌入“啊”字的变音教学,分别变成“母亲啊(nɑ)”“大海啊(yɑ)”。教师没有讲解为什么要变音,也没有讲解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变成什么样的音,而是以浸润式的教学让学生形成这样的语感,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这样的语文知识渗透还有很多:指导繁星的“繁”字的书写;读问句的时候,尾音上扬;通过读出重音、读出停顿,从而读出节奏,等等。

二、学习策略的选用恰当有效

学习是否有效,策略的选择很重要。李老师在带领学生感悟诗情诗境的时候,给学生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读着诗歌,你仿佛看到、闻到、听到什么?二是诗中的情节,让你想起自己童年的哪些事情?学生最初接触现代诗,一开始就要求要有画面感,要去想象,学生是办不到的。而像这样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任务让学生可执行,可操作,效果显而易见了。

李文斌老师执教的《短诗三

首》一课,大气、精准、有内涵。然而,课因争议而美。我在思考:李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时强调应该重读几个重点词——“风雨”“巢里”“风雨”“怀里”,是否恰当?重点词的读法不仅仅是重读,还可以轻读,或用其他方式读,这里用重读会不会让诗歌的朗读失去了美感?■

(作者单位:重庆市垫江县高安片区教育管理中心)

猜你喜欢
润物无声思潮李老师
马则中
该得奖的李老师
马启雄
刘作平
让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试论上世纪我国的音乐思潮
宠物难伺候
当今哪两股思潮特别值得警惕
2014中外十大思潮(上)
船山学复苏与戊戌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