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及引导路径研究

2019-09-10 07:22赵排风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返乡创业乡村振兴大学生

赵排风

摘要: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才,党中央国务院对大学生返乡创业高度关注,但调查发现,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整体较低,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家乡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较差,家人不支持等。主要引导路径有:政府加大对大学生返乡创业政策支持力度,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高校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增强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促使大学生返乡创业。

关键词:大学生;返乡创业;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党中央关注的重点问题。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借血缘、亲缘、地缘纽带,通过搭建感情联络平台,引导扶持在外乡贤、原籍大学生以及优秀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兴业。将来还要引进职业农民,让大学生甚至是海归人才主动回乡务农,使得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一、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及主要影响因素

2018年11月—12月,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加强对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引导扶持的对策建议》课题组对河南高校大学生的返乡创业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对象主要是河南工业大学的学生,共发放调研问卷450分,回收有效问卷428份,其中男生222份,女生208份。课题组对调研问卷进行了认真统计分析,对大学生的返乡创业意愿及影响因素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一)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

1、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整体偏低。被调查学生中明确表示愿意毕业后返乡创业的36人,占被调查总数的8.41%。表示虽有考虑,但自身条件和能力不具备,以后再说的有22人,占5.14%,明确表示不愿返乡创业的370人,占86.45%,愿意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在被调查大学生总量中的比例明显偏低。在愿意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中,其返乡创业动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个人价值53%,帮助当地经济发展和乡亲致富32%,学有所用13%,方便照顾父母2%。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领域大多和所学专业有关,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有机农业、农业机械、旅游、养殖、餐饮等领域。

2、有创业经历和正在创业的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不强。在被调查学生中,有过创业经历的18人,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4.2%;正在创业的8人,占1.87%,二者合计26人,占被调查总数的6.07%。在有创业经历和正在创业的26名大学生中,只有1名大学生愿意返乡创业,其余25名大學生都愿意留在城市创业。

(二)影响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主要因素

影响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因素是多元的,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又有农村社会发展状况、政府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原因。在回答“请写出你毕业后不愿意到农村创业的原因”这一问题时,学生的回答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创业条件艰苦,更倾向在城市寻求发展机会;自己所学专业在城市发展会更好;农村创业氛围不如城市;家乡太贫困,对家乡发展缺乏信心;不懂如何创业,没有创业方面的计划和打算;没有人脉,创业太难。在回答“你认为若回乡创业,面临的不利因素有哪些(多选)?”这一问题时,学生的选择从高到低排列如下:缺乏资金86%;缺乏好的创业项目71%;缺乏管理经验64%;缺乏技术57%;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生活环境不如城市55%;家人不支持15%。

二、引导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主要路径

大学生返乡创业,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群体自身就业问题的解决,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有利于农村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农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有利于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有利于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各级政府、高校等必须对大学生返乡创业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引导大学生返乡创业,助推乡村振兴和城乡协调发展。

(一)发挥政府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引导作用

1、加大对大学生返乡创业政策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一般是从小微企业开始的。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继续实施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税收政策,对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并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鼓励地方开展一次性创业补贴试点工作。对在高附加值产业创业的劳动者,创业扶持政策要给予倾斜。各地应尽快把国务院政策细化,加大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税收优惠和补贴力度,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家乡产业振兴相结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2、加大对大学生返乡创业资金支持力度。缺乏资金是大学生返乡创业面临的最大障碍。因此,应加大对大学生返乡创业金融支持力度。地方政府可通过财政出资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设立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基金,为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提供股权投资、融资担保等服务。鼓励金融机构采取多种方式为返乡创业大学生“量身定做”特色金融服务,满足返乡创业大学生的多样化资金需求。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条件艰苦,创业环境差是影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改善农村道路、交通、水电等基础条件,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村环境更美、生活更便捷,增强农村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拉力,增强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

4、将返乡创业作为大学生的基层工作经历。大学生返乡创业期间的经历可以作为工作经历,不仅在考取公务员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在他们考取公务员或进入其他工作单位后,他们的返乡创业经历应成为工龄的一部分,以激发大学生返乡创业热情。

(二)发挥高校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1、加大国家关于大学生返乡创业支持政策的宣传。2015年3月,团中央联合农业部、中国农业银行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大学生返乡创业行动的通知》(中青办联发[2015]3号),计划每年至少重点支持一万名大学生返乡创业;国务院在2015年6月21日发布的《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国发办[2015]47号)中,又特别提到要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2018年1月1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确定了进一步支持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士兵等各类人员返乡下乡创业的措施。各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些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但笔者在调研时发现,许多大学生对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鼓励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政策关注度不高,了解不全面。在回答“你对国家和家乡地方政府出台的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扶持政策是否了解”时,回答“知道一些”的占69%,“从不了解,不关注”的占30%,“非常关注,很了解”的只占1%。因此,高校应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在校园宣传栏及校宣传部、校团委、校学生工作部网页上设置宣传专题等,增强学生对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政策的关注和了解。

2、增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我国许多高校设置了创业教育课程,但一些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教育效果却不尽人意。本次调研中,对于“你对所参加的创业培训课程的评价”这一问题,回答“很有用”的占12%,“有点用”的占77%,“没啥用处”的占11%。因此,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一是对有返乡创业意愿的“农二代”大学生,针对他们的农村生源特征单独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二是注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区域性、行业性特征,使大学生学到与他们自身资源相关的创业教育,帮助他们把握创业机会,提高创业成功率。三是把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无论创业或就业,绝大多数大学生希望能够学有所用,发挥自己的专长,因此,对自己的专业与乡村振兴之间关系的了解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返乡创业意愿。本次调研中,对于“你是否了解自己的专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选择“了解”的占31%,选择“不了解”的占69%。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指导时,要把创业教育课程融入到各学科之中,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农村创业的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发展前景,使创业知识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创业和专业优势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返乡创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四是邀请返乡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到学校介绍创业经历和创业经验,用榜样激励大学生返乡创业。五是学校建立大学生返乡创业交流群,及时发布与大学生返乡创业相关的政策信息,邀请已经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人群,方便他们与在校大学生交流和经验分享。六是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资助和奖励在校创业的大学生,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帮助他们积累创业经验。

(三)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社会环境

许多家长希望子女大学毕业后在城市发展,成为真正的市民,而不是返乡创业。所以,要提升大学生的返乡创业意愿,需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政府应通过树立创业典型,对返乡创业成功的大学生进行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营造“返乡创业一样可以成才,一样可以得到社会认可”的浓厚氛围。各种媒体要加大对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优秀典型的宣传,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改变社会上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错误认识,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人心,促使大学生返乡创业,在农村这一广阔舞台绽放青春,助推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返乡创业乡村振兴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困境及对策研究
农民工返乡创业金融支持体系研究综述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返乡创业障碍性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返乡创业”,北京迈出扎实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