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号传奇(下)

2019-09-10 07:22
学生导报·初中版 2019年19期
关键词:汉水大明朱元璋

上周我们的“国号传奇”讲了上古三朝:夏商周,以及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它们名字的由来。后来中国又有了在世界上产生更深远影响的国号:“汉”和“唐”。今天我们就从“汉”的国号由来,接着给同学们讲。

汉——语曰“天汉”,其称甚美

“汉”最早是刘邦诸侯王国的名字。

这名字不是自己取的,是项羽和范增给的。定名字为“汉”的原因是该王国的都城在南郑,是秦时汉中郡的治所。

项羽违背“先入关者王之”的约定,刘邦是十分愤怒的。萧何进谏说:“语曰天汉,其称甚美。”因为天上的银河与地上的汉水相似,所以古人就把银河称为“天汉”——天上的汉水;反过来,地上的汉水既然与银河联系在了一起,所以在战国文字以及秦朝小篆中汉水的“汉”字,它的字形和语义都包含着“美”的意思,所谓“以汉配天,此美名也”。

这段劝说对平息刘邦的怒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使得刘邦愿意接受“汉”这个封号,而且当刘邦拥有天下后“因始封国名而号曰汉”,即定天下之号为汉。我们也渐渐开始以“汉”作为整个民族的指称,直至今日,汉字、汉语、汉服都是能代表我们民族的。

汉朝后来和西域各国频繁“互动”,

“汉”的国号,随着丝绸之路,翻山越岭,远到欧洲——当时中国已经和罗马帝国有了“交集”,成为中华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生产力的代名词,影响远达千年。

唐——荡荡也,道德之大貌

唐朝的先祖李虎,其家世代居住之地,为传说中陶唐氏帝尧始封唐国之地。但是后来决定以“唐”为天下之号,是有更深层原因的。

古代王朝伊始,都会崇尚“五行”(金木水火土)中的一个。唐王即皇帝位后,以五行中的“土”为尊。这乍一看就是承接隋朝以五行中“火”为尊;但实际上有更深层意义在这其中:“上自曹魏,下至隋室,南北两朝,咸非一统,不得承五运之次。”所以,唐以“土”为尊,更可以理解为直接继承了汉代以“火”为尊。

汉昭帝曾说过:“汉家尧后”。而在王莽、刘歆等人编造的古史体系里,陶唐氏帝尧也以“火”为尊。如此,李渊以“土”为尊,以“唐”为国号,同样也是因为自己以“唐尧”后人自居,直接承接在以“火”为尊的唐尧之后。

而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也是最开放的朝代,“大唐”国号也随之被世界各国人民所熟知。直到现在,在很多国家,中国人聚居的社区依旧被称为“唐人街”,而且都成为当地极富中国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宋——上接商宋,天地人世际会

赵匡胤彼时担任中央禁军近卫部队统帅,又兼任归德军节度使。他应该驻军京师,本该和归德军治所宋州没有多少亲密关系。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是当时非常荣耀的官职,这又是赵匡胤“黄袍加身”夺得后周天下前所担任的最好的地方官职,故有“国家飞运于宋”之说。

宋朝以五行中的“火”为尊。“有司言国家受周禅让。周,木德,木生火,当以火德王,色尚赤。”同时,上古三代中的商,后嗣受封宋国,也以天上的“大火星”为祭祀主星。于是,把“宋”作为国号,秉承火德,成就一番开国伟业,也是赵氏想“洗去”自己以下犯上乱臣贼子的形象,正儿八经地直接联系商朝忠臣微子之宋。

大明——诸佛光明之王

朱元璋“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典出元末盛行一时的白莲教。

元末白莲教宣扬“弥勒下生”、“弥勒出世”。而“弥勒佛下生,明王出世”里的“明王”,就是佛教的“弥陀”(阿弥陀佛)。白莲教徒诵读的主要经典是《大阿弥陀经》。朱元璋定“大明”为国号,意在向天下臣民表示:经历了一场大动乱以后,新皇朝的建立,乃是光明世界的到来。从此天下“大明”,仿佛明王所在的西方极乐世界。

从朱元璋个人来说,开国号“大明”,与此前义军首领韩林儿“小明王”的尊号存在着明显的承袭关系。朱元璋颇为看重自己成功前的艰难,也不避讳曾因贫穷出家做和尚这段特殊的经历。所以,带走佛教元素的国号,未尝不是对自己是出身佛家弟子的一个纪念。

自古以来,由和尚而掌有天下的,仅他一人。如果世上真的有“诸佛光明之王”下凡,那么这位“明王”舍他又能是谁呢?后来,明王朝的航海和造船技术,得到了空前发展。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东非。“大明”王旗也就随着三宝太监漂洋过海,为世界人民所知晓。

阅读本文后,趣味互动:

1.以下哪一个是“天汉”的义项:                        (        )

A.銀河   B.太阳   C.月亮   D.宇宙

2.以下哪一位古代贤君是唐朝王室认定的先祖?(       )

A.舜   B.尧   C.大禹   D.商汤

3.宋朝是以以下“五行”中哪一样事物为尊:(       )

A.木   B.金   C.土    D.火

4.请问以下哪一项是朱元璋做皇帝前的职业:(       )

A.私塾先生   B.市集屠户

C.监狱小吏    D.寺庙和尚

答案:

1.A       2.B        3.D       4.D

初三课外文言练习

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

田子为相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①,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③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感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注释:①归休:休假回家。②馆:这里指“家”。

③造:往或者到。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为相三年不食乎?(     )

(2)子其去之。(     )

(3)田子愧惭走出(     )

(4)造朝还金,(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不义之物,不入于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句中的“欲”在文中指:

⑴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4.本文塑造了田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物形象,又塑造了田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1.⑴吃饭   ⑵离开  (3)跑  (4)归还

2.不讲道理的东西,不要拿到家里来。

3.⑴不取不义之财   ⑵不做不忠之事(忠、义)

4.知错就改;教子有方。

猜你喜欢
汉水大明朱元璋
千秋伟业百年风华
最含蓄的画谏
秋思
画谏
春来汉上
立春日抗疫有感
朱元璋为何放过了汤和
草莽皇帝朱元璋
《十大明王》造像方法谈
“五十肩”的简易防治等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