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课余时间有效疏导中职生的心理问题

2019-09-10 22:02孙玉朝
大东方 2019年4期
关键词:心理疏导中职学生师生关系

孙玉朝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职学生进入青春期,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因身心的快速发展,极易出现心理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因在加强教学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以此促进学生积极、健康、有序的成长。文章结合教学工作经验,浅谈利用课余时间有效疏导中职生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疏导;师生关系

心理问题包含的内容十分庞杂,而其影响层面十分广泛,如影响到个体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等等,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青春期的中职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诱因很多,如两性关系,师生关系,家庭关系,人际交往等等,均可能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后,其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自暴自弃,消极自卑;有的学生则盲目自大,骄傲自满;还有部分学生封闭自我,不愿接触周围事物,凡此种种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及成长,乃至会于影响到学生的人格健全和价值观念形成。利用课余时间疏导学生的心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师生关系

亲其师而信其道。从教师角度考量: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角色关系,也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关系[1]。但是,无论是教育者还是管理者角度,教师都需要主动的与学生打成一片,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职学生成人意识逐渐增强,叛逆情绪也随之而起。师生关系紧张,教师课余時间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学生们自然难以全身心的投入,甚至适得其反,进一步产生消极作用。全面、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才能有的放矢的开展心理疏导工作。从学生角度考量:中职学生群体,处于青春期,具有明显的青春期年龄属性。比如说,思维敏捷而学习的柔韧性不足;热情洋溢然缺乏成熟稳定的心智;活泼好动但又过于盲目冲动。加之学生生活阅历有限,社会实践较少,因而对事物的看法、观点往往单一而片面。中职学生“爱憎分明”,喜欢某个教师,连带着喜欢这门课程,反之则抵制排斥,消极的对待学习。为此,教师课余应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良好状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工作带来诸多便利。教师可通过班级微信群、QQ群等社交软件,与学生开展互动[2]。需要注意,为消除学生的叛逆心理,教师应使用活泼、风趣的互动言语,从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二、班级环境

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相关研究表明:良好的班风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是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心理疏导的有效手段,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勇敢、坚强、自主、团结、分享、奉献、自律等美好品质特征的形成,对发展学生的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意义重大。班风的树立,是班级在长时间的运行过程中从点滴积累或逐渐形成的,因而在具体的工作中,需构建出长期的实践规划[3]。良好班风从细节而来,需要落于实处,从小事做起,并坚定不移的‘惩恶扬善’。行为有对错之分,然而思想层面,尤其是价值取向方面,出于不同的立场角度,往往不尽相同,甚至对立冲突。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个人秉性、家庭教育等方面迥然各异,因而学生虽社会阅历有限但其对事物的‘评判’标准不一。班级管理或教学过程中,班级任不应“一刀切”的管理学生,应尽量营造宽松、民主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多元化的发展。此外,对于消极的社会思潮,尤其是网络上甚嚣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应坚决的抵制、否定和批评,不能让学生在成长的重要时期染上不良习性[4]。相对于身体而言,心灵如遭到腐蚀,其危害更大,因而完善班风环境的建设势在必行。

三、因材施教

面对性格迥异的学生群体,心理疏导需要因材施教,以不同的切入点实施多元化的疏导策略。传统的心理疏导之所以流于形式而效果不佳,究其根源,在于心理疏导方法的不够合理、科学。教师的心理疏导,面对学生群体而不能凸显出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学生的代入感不强,切身体会及感受效果较弱,久而久之,学生们将心理疏导当做一般任务来加以对待。笔者认为,心理疏导要落到实处,就需要显现出典型而加以放大,脱离于口头理论将其对应于学生身上,并与之产生对应关系。事实上,对于中职学生而言,道理或许都明白,但要身体力行,做到知行合一,就需要以一个榜样的形象为其指引方向,并激发出学生内心深处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坚持学习,优化知识结构,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及良好的内涵素养去感染学生[5]。教学工作中,教师与学生互为因果关系,教学课程的内容,教师的言行举止,均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平等的对话,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切实体会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及困惑,继而才能给予学生真正的帮助和指导。

四、结语

心理问题的出现并非一早一夕所能形成,而是学生处于长期的不利处境中,在自我无法解决问题和难以有效调节心理状况的情况下,逐渐形成了心理问题。基于此,疏导学生心理,也不可操之过急,应循其本,找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从而才能对症下药,并在长期的观察、互动、交流过程中,一步步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从心理阴暗之处走出来。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其心理问题的诱因、成分及发展程度大相径庭,教师在疏导学生心理问题时,要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不能盲目开展心理疏导。和学生做朋友,让学生真正接受教师,才能事半功倍的为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幸福.心理疏导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锋绘,2017,12(11):39-39.

[2]刁航.中职学生业余时间的利用现状与对策[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29(34):21-21.

[3]陈真海.中职班主任如何有效地进行学生心理健康疏导[J].课程教育研究,2017,10(25):215-215.

[4]黄委红.浅谈中职生课余文学写作中的选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9(27):213-214.

[5]李扬.浅谈中职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疏导与干预策略[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7,16(17):845-845.

(作者单位:颍上县科技学校)

猜你喜欢
心理疏导中职学生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浅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加强施工企业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探究
浅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