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虐待程度评价与预测研究

2019-09-10 23:05周诗涵余环
大东方 2019年5期

周诗涵 余环

摘 要:儿童虐待的发生具有很大的隐匿性,被掩盖或漏报的情况相当普遍。探究儿童虐待与一系列影响因素的关系,预测发现并控制儿童虐待的发生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某市 4所幼儿园的386名4-6岁的儿童进行调查,获取360份有效问卷,了解当地儿童虐待现状,并探究家庭经济条件、儿童性别、家庭环境、父母年龄差、儿童年龄、父母对虐待忽视态度、儿童负面情绪等因素与儿童虐待的关系,分别建立学龄前儿童受到轻度躯体虐待、重度躯体虐待、情感虐待的测评模型。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虐待;协方差分析;逻辑回归;躯体情感虐待

一、引言

儿童虐待问题在不同种族、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的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其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可以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伴随其一生(陈晶琦,2006)[1]。

儿童虐待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也会带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伤害。目前国际上一般将儿童虐待分为四种主要类型: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及各种形式的忽视(Doek,1991)[2],其中躯体虐待和情感虐待的发生较为普遍(Tang,1998;何舒青,2015)[3]。躯体虐待不仅会导致儿童的躯体受伤,而且会对儿童的心理和社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苏小路,2011)[4]。情感虐待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的特点(O’Hagan,1995)[5],而且会向儿童传递他们没有价值、有缺点、不可爱、多余、有危险或者只在满足他人需要时才有价值的信息(Roberta,Jane,Harriet,2012)[6]。

根据以往研究,影响儿童虐待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个人因素、关系因素、社区因素和社会因素(Butchart,Harvey,Mian & Furniss,2006)[7]。本文通过对学龄前儿童的调查,了解调查地区家长对儿童虐待的认识、儿童虐待的发生现状,探究人口学因素、父母自身认知、家庭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等与虐待的关系,分别建立学龄前儿童受到轻度躯体虐待、重度躯体虐待、情感虐待的测评模型。

二、模型与方法

学龄前儿童虐待情况(轻度躯体虐待、重度躯体虐待、情感虐待)分别作为因变量Y,家庭经济条件、儿童性别、家庭环境、父母年龄差、儿童年龄、父母对虐待忽视态度、儿童负面情绪等指标作为自变量。设X<sub>1</sub>,X<sub>2</sub>,...,X<sub>n</sub>为指标数据X~F(x)的n次观测,其观测值记为x<sub>1</sub>,...,x<sub>n</sub>。

对于所收集的数据,我们需要对数据的代表性和可靠性进行验证,以防止所调查对象集中于某些群体,不具有代表性。下面介绍数据正态性检验的Q-Q图法和检验分类型变量方差齐性的Bartlett检验。

一般情况下,选取阈值μ=0.5,但此时忽略了样本中Y<sub>i</sub>=1所占比例大小,采用加权错判率来确定阈值,既考虑Y<sub>i</sub>=1所占比例,又考虑错判损失,此时μ=P(Y<sub>i</sub>=1).

三、实证研究

我们通过整群抽样,选取了来自4所幼儿园的386名4-6岁的儿童,邀请他们的父母填写我们的问卷。筛去填写的不完整的问卷后,我们共回收了36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26%。这些问卷中,由父亲填写的为69份,由母亲填写的为291份。儿童父母的平均年龄为32.3和30.2岁,这些儿童的男女比为1:1,他们所处家庭的经济良好占比20.5%,较差占比30.8%,其余一般,家庭类型分为五类,矛盾类占比42.8%最大,亲密类占比12.5%最小。同时我们关于父母对虐待忽视态度、儿童负面情绪作出描述分析,见下表1,可以发现父母对虐待普遍较为重视,但依然有10.25%的家长对虐待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而学生儿童负面情绪明显呈右偏,且将近40%儿童负面情绪较高。

接着,我们对三类虐待(轻度躯体虐待、情感虐待、重度躯体虐待)频次进行合计。同时发生两类虐待的即为共患,结果见下表。

如表2所示,在各种儿童虐待共患情况中,频次最高的为轻度躯体虐待与情感虐待共患(258次,71.7%);频次最低的为重度躯体虐待与情感虐待共患(61次,16.9%)。

以性别为自变量,以各类虐待得分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下表。

如表3所示,对于轻度躯体虐待和重度躯体虐待,男童显著多于女童(p<0.05),而对于情感虐待和儿童虐待合计,男童女童沒有显著差异(p>0.05)。

接下来将家长对儿童虐待各条目选择的数字合计即为家长对儿童虐待认知得分。对家长对儿童虐待认知得分和各类虐待得分做相关分析,结果见表5。

如表4所示,家长对儿童虐待认知得分与轻度躯体虐待、情感虐待以及儿童虐待合计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重度躯体虐待成显著的正相关(p<0.05)。

3.1 协方差分析

我们以轻度躯体虐待、情感虐待为因变量,分别建立两个协方差模型,首先是轻度躯体虐待模型,我们作出直方图发现因变量呈明显偏态,因此我们选择平方根变换以此改善偏态,最终模型图1 表5如下:

可以发现,对于轻度躯体虐待较严重的往往是男性,且具有经济条件差、父亲年纪比母亲小、父母对虐待较为忽视、个人负面情绪高的特点,且R<sup> 2</sup>=0.672,从下图2中可以发现残差基本满足模型假设,因此该模型构建较为成功。

接下来是情感虐待模型,我们经过平方根变换后,所建模型图3如下:

可以發现,对于情感虐待较严重的往往是男性,且具有经济条件差、矛盾型家庭、父母对虐待较为忽视、个人负面情绪高的特点,且R2=0.596,从下图4中可以发现残差基本满足模型假设,因此该模型构建较为成功。

3.2逻辑回归分析

以“是否发生某项儿童重度躯体虐待”为因变量(0=未发生,1=发生),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我们随机将360份样本按照3:7分成测试集与训练集,利用训练集建立模型,结果如下表7。

可以发现,对于重度躯体虐待较严重的往往是女性,且具有经济条件差、矛盾型家庭、情感表达家庭,父母对虐待较为忽视、父亲比母亲年纪小、个人负面情绪高的特点。伪R2=0.716。

接下来为检验模型的准确率,我们对测试集进行预测。我们计算得到加权错判率为0.2314,将其预测得到的概率<0.2314的样本判为0,否则为1,得到混淆矩阵如下:

由上表8可知,我们的错判率为23.14%,但我们关注的是将1错判为0的概率,即我们认为将有可能受虐的儿童判为没有非常严重,其概率是8%,同时结合ROC曲线,其曲线靠近左上角,因此我们认为此模型预测效果较好。

四、结束语

本文重点探究了学龄前儿童家庭经济条件、儿童性别、家庭环境、父母年龄差、儿童年龄、父母对虐待忽视态度、儿童负面情绪等对儿童虐待发生率的影响,分别建立学龄前儿童受到轻度躯体虐待、重度躯体虐待、情感虐待的测评模型,这为儿童虐待的预防提供基础数据和建议,为预防和制止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暴力提供了学术依据。

但是本研究对于被试的选取较为局限,仅在一个市抽取样本。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扩大样本量以及扩展样本抽样范围。

参考文献

[1]陈晶琦.(2006).我国儿童虐待及受害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中华儿科杂志,44(8),625-628.

[2]Doek,J.E.(1991).Management of child abuse and neglect at the international level:Trends and perspectives.Child Abuse and Neglect,51-56.

[3]何舒青.北京市西城区学龄前儿童遭受家长躯体虐待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8):1158-1160.

[4]苏小路.家长对儿童躯体虐待行为的认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8):986-988.

[5]O'Hagan,K.P.(1995).Emo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abuse:problems of definition.Child Abuse and Neglect,19(4),449-61.

[6]Roberta,H.,Jane,B.,Harriet,M.(2012).Erratum:"Psychological maltreatment".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130(2),372-378.

[7]Butchart,A.,Harvey,A.P.,Mian,M.,& Furniss,T.(2006).Preventing child maltreatment:a guide to taking action and generating evidence.Geneva,Switzerland,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54(4),280-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