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字格到横行书写的完美“出格”

2019-09-10 04:52刘云云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出格有效措施

刘云云

【摘要】针对当前低年级学生升入中年级时,从田格作业书写过渡到横行书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存在的问题,如何才能让学生习得的“书写力”更具实用性,即让学生摆脱对田格的依赖,真真正正地达成《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对中年级学生的要求。

【关键词】田格作业书写;横行书写;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19)13-0045-04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书法教育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让每一个学生达到規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求。”这一要求不仅仅局限于书法课堂,而应该让学生形成习惯,成为技能。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以识字写字为重点,课上的书写指导就是“童化”了的书法指导的一个分支,同时,语文各项作业就是学生书写的实训场,是学生“书写力”的重要体现,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兼书法教师,关注学生的各项语文作业书写尤为必要。

针对当前低年级学生升入中年级时,从田格作业书写过渡到横行书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何让学生习得并逐渐生成的“书写力”在无框作业中得到良好的展现,实现“跳”出田格也能工工整整地书写的美好愿景呢?笔者通过近一学期的实践,小有收获。

一、从有形约束到无形遐想

有形的田字格书写,给学生笔画定位提供了参照物。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学用书,在写字建议方面,就笔画在田格中的位置提出了非常明确、具体的要求(见下页图1),语文教师可以此为参考,辅导学生书写。以竖中线、横中线定位式教学,直观、可行、实效,但这就意味着在低年级,教师的教学示范、书写指导都立根于田字格。教师不断地巩固与强化学生对田格的书写印象,但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在无框条件下,对笔画及间架的掌控。一旦没有了“田字格”作为参照物,学生的书写能力就显得力不从心。

1.一一对应寻找字距感。

对于三年级的书写指导,教师的示范要适当脱离田字格的约束。江苏教育出版社《习字册》的安排其实是十分科学的,有田字格的字词临摹,也有横行句子的书写,不再框限于格中。因此,《习字册》中一课一练的横行书写指导,为学生的练习提供了优质资源。

开始练习时,例字书写一行,可学生总会出现用大半行就已完成,写成的字一个挨一个,甚至一个挤一个,宁可后半行空着;或者把字写得很大很大,或者字与字之间的空隙很大,一行就写了一半字。作业本上书写的弱项,便在此刻暴露无遗。因此,当学生初入三年级,课作本及练习册上的作业应该先放一放,而以《习字册》为教学素材,先进行一一对应的写字训练。训练时,教师可以用“做广播操排队”为例:体育老师总会发出指令,前排侧平举,后排前平举,适当的距离,使我们的动作做起来整齐、舒展、美观,横行中字与字的距离也应如此。然后教师在展示台上进行范写,学生领悟何为“一一对应”,体会一个萝卜一个坑,而后自己练习,展示与点评强化,两节小课的练习之后再启动其他类型的作业书写,让习惯诞生在横行书写的初始阶段,让要求蒂固在萌芽状态。

2.立地不顶天形成横行感

横行书写,是我们学习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书写形式。行款整齐,疏密有致,令人赏心悦目。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书写却会出现字体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参差不齐的现象。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察与感悟。下面是语文实践活动之读书小报制作:

师:精美的图案要配上美观、整洁的书写才会锦上添花。平时在阅读报纸时,你们觉得文字部分有什么特点呢(见图2、图3)?

生1:这些文字都是一行一行,很整齐。

生2:这些字大小差不多。

生3:让人看得很清楚。

师: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达到这样的书写效果呢?(播放小报书写微视频),说说你的学习收获。

生1:我知道了,每个字都要站在隐线上。

师:对,这样下脚对齐,以隐线为依据。

生2:字的高度约占格子的三分之二,还有三分之一的高度留空。

师:为什么不写满呢?让我们来看看两个学生的书写。(出示图)

生1:撑满了,给人一种密密麻麻的感觉。虽然每个字都写得很工整,但笔画太密集,看上去就是一团字。

生2:我赞同。头顶空一点不写,远远看上去一行一行,清晰明了。

师:学着这样的写法,我们动手试一试。

写完一个版块,几个学生还比开了,远远地拿着自制的报纸,问对方:“我写了几行?”如果能迅速地得到答案,说明书写的横行感很强,获胜。学生兴味盎然,乐在其中。由此,立地不顶天的书写方法,根植在学生心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习得迁移到作业书写中,同样是横行,同样要整齐,心中无形的2/3限制线就是一把尺度,隐形的与有形的结合,逐渐取代学生对田字格书写的依赖。

上述的教学实例让学生的学习更有目标性,操作更有指向性,同时成效也更具明显性。

二、从有限的指导到无限的实践

步入中年级,语文课堂的重心已逐渐由识字、写字向阅读过渡。如果说低年级课堂,教师会有更充裕的时间带领学生细致地把握每一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书写,那么中年级的书写指导,只会抓住典型字进行辅导。书写内容越来越广,从逐一的指导转向有针对性的个别字的指导。在这一教育现状下,《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能用钢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平正、匀称,力求美观,逐步提高速度。”如果想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需要一步一个脚印。

1.指导个体在表,形成习惯于心。

通常模式下,一堂中年级书法课的教学,抓住典型字或者以某偏旁为着眼点,进行同偏旁教学,比如“欠”字旁教学: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古文字,这是一个跪坐的人,瞧,他正张大嘴巴往外呼气呢,你们猜猜——他为什么大口往外呼气呢?

生1:完成任务了,长吁一口气。

师:是啊,终于可以歇一会儿了。板书:歇。

生2:也许他的面前正有一个蛋糕,他在吹蜡烛。

师:板书:吹。

生3:他可能在唱歌。

师:这呼气,还呼出旋律了。板书:歌。

师:现在你们知道这个神奇的古文字到底是什么了吗?你们想试着写写欠字旁吗?写前,我们照例写写笔画,练练手,试着写两遍欠字旁。

(学生写)

师:(随机采访)练完两遍之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你又有什么体会?

师:不过,也有同学没读懂帖的,你给看看问题出在哪里?(出示学生书写,糾错)

(学生再练写)

在此教学中,教者先让学生猜想,在驰骋想象的同时,相机出示“歇”“吹”“歌”三个字,由此推测古文字“欠”,而此刻教者并没有直接范写欠字旁,而是由复习基本笔画练手,让学生的内心形成标识。规范书写笔画是写好字的第一步,临写时切不可随意,而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三个字的共同部分,自主读帖,临帖谈收获。一次又一次的训练与巩固,学生的眼力、洞察力便逐步形成,这就是读帖能力,一旦形成此能力,临写笔画时,学生会关注位置、精细、俯仰、斜正、曲直等;临写汉字时,学生会努力做到穿插避让,布白均匀,中宫收紧等等。只有学生学会了静观默察、细想体味,才可能实现书写的质的飞跃。

2.榜样引领在先,评比长抓遁后。

“提笔即是练字时”,经常在学生作业时,教师会这样要求。可是随着年级的升高,作业量逐步增多,课堂作业往往要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完成,家庭作业也少有人督促,尤其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让他们像写字课上那样一笔一画细察精临,似乎难上加难。家庭作业与书法作业的书写判若两人,这就有悖于书法教育的初衷,这样的书法教育得不到巩固与延续,也是徒劳。

(1)从“我”做起树好表率

教师整洁美观的板书,以其最本真、最朴素的方式,一次又一次地刺激着学生的视觉神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特级教师魏书生先生说:“板书让老师的教书多了一份乐趣,让学生上课多了一份情趣。”“提笔即是练字时”,应从教者自身做起。在黑板上的每一次板书,无论是单个字、短语或是长句子,一笔一画,一字一句,教师书写的过程便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让每一次板书都成为书法课上的范写。教师的坚持将引领学生走上规范、美观的书写习惯之路,“我们老师就是这样的。”当学生如此自豪时,教者就成功了一半。

(2)以奖促评“雪球效应”

上表为我班本学期开展的“滚雪球”一周評比表。首先把班上的作业表现优秀的学生列为组长,以组长为球心,让他的行为带动小组成员。每周一评比,对于出色的组员,将提拔为组长,另带成员。两个月的时间,班上“雪球”核心人物由8个增加到20个,也就是说,有近小半学生的各项作业书写认真美观,由此形成了一带一或一带二的小组合,周五奖励“雪球”较大的小组,生生影响,远比教者苦口婆心奏效。评比的持久性与常做常新是活动开展的一剂良药,教者的恒心,铸就了学生的耐心,收效显著。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崔峦先生说:“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要加强写字教学,通过教师的悉心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好。”以上诸多的实践,让我们打幵了横行书写的一扇窗,在学生书写关键的过渡升级中,教师架起了一座桥梁,遇见了最美的蜕变!

猜你喜欢
出格有效措施
出格的字
夏日橙皮
看似出格的人,都是因为出众
你够出众,才有人关注你的出格
机关忌说出格话
船舶涂装工艺技术改造中的环保技术研究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