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的管理服务提升研究

2019-09-10 07:22丁林昕
兰台内外 2019年17期
关键词:管理服务图书管理

丁林昕

摘 要:在通讯技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为图书使用者、图书借阅者提供更为全面、更为人性化的服务过程,一直是读者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图书馆的管理服务提升研究为题,通过对图书管理服务的内涵、图书管理服务的方式变更研究,为研究图书管理服务提升提供新的研究渠道和研究路径。

关键词:图书管理;管理服务;图书管理服务

图书管理服务作为信息化时代下的产物,既是人们对图书管理、图书项目服务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是新时代化下图书管理发展的必然产物。如何为图书使用者、图书借阅者提供更为全面、更为人性化的服务过程,一直是读者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图书馆的管理服务提升研究为题,通过对图书管理服务的内涵、图书管理服务的方式变更研究,为研究图书管理服务提升提供新的研究渠道和研究路径。

一、图书管理服务内涵

1.图书馆管理服务的概念。目前图书馆管理服务的概念上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董迎娣(2013)指出图书馆管理服务主要有两大职能,即情报服务和知识服务。情报服务的功能不仅仅是向大众提供单向信息、数据服务的机构,同时它也是向需求单位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机构。早在二十世纪中叶中国科技情报奠基人袁翰青教授就指出,情报服务作为图书馆管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图书馆通过收集、整理已知的、能获取的相关信息,为其他信息需求单位及个人提供相关有价值的信息。

结合众多学者关于图书馆管理服务内容相关信息的阐述可以看出,图书馆管理服务主要有三个要素组成,即群体、数据服务的手段和方式、信息资源(图书)。群体作为图书馆管理服务的主要对象,在图书管理服务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因为群体对图书管理服务质量要求的提升,而促使图书资源(信息)、信息化服务手段(数据服务)内容的丰富和完善。数据服务的手段和方式以及信息资源在图书管理服务中充当着配角的地位,它是为满足群体服务需求而定的。基于对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图书管理服务在概念界定上,應定义为为最大限度满足客户群体服务而提供的一种服务过程。

2.图书管理服务的内容。基于对图书管理服务概念的界定可以看出,图书管理服务过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客户群体、服务手段和方式以及信息资源。这三者间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信息资源是客户群体获取资源、了解信息、达成自身最终目的的源泉,因此信息资源的质量优劣、信息资源的信息完善程度对客户群体在享受图书管理服务中同样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同样,这三者之间也是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客户群体是图书管理服务的最终目标,信息资源(图书)是借助于服务手段,向客户群体提供更为丰富、更为完善的渠道和信息资源,使客户在享受图书管理服务中能享受到更为优质的服务;服务手段是连接客户群体与信息资源的主要媒介和手段,高效的、优质的服务手段是为两者间建立起更好联系方式的桥梁,提升服务手段有助于提升客户群体的满意度和感受度;信息资源是客户群体服务的最终目的,丰富、完善的信息资源有助于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最大限度满足客户群体对图书信息资源使用和利用的目的。

二、图书管理服务的方式变更

1.我国图书馆的发展历程。据史料记载有详细图书馆记录历史的图书馆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800年,由亚述巴尼拔王建立的图书馆,该图书馆中收藏了24000多块的泥版图书,可满足当时国家政府的文字记录需要。图书馆一词对于中文来说是个外来词,我国的图书馆发展历史经历了古代图书馆发展史、近现代图书馆发展史及现代图书馆三个历史阶段。在中国古代,我国将图书收藏的地方叫府、观、台等多种称呼,其用处也主要面向达官贵族、有钱人及其子女开放。随着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尤其是洋务运动的不断发展,张之洞等人在1904年在北京地区建成了我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公众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它也是我国国家图书馆的前身。

2.传统图书管理服务的方式

在传统图书管理服务的方式下,一般由图书馆进行新书购置,再经图书登记过程,同时也完成了图书的查询索引工作,读者可通过搜索图书索引,实现对图书的借阅以及归还等工作,最终满足自身对图书借阅过程的需求。图书馆管理员在图书管理服务过程中充当着单一的图书购置、建立索引以及提供借阅信息的相关工作,此种图书管理模式在藏书量不大、图书种类不多、客户群体数量不多的情况,实施起来难度不大,也很容易的为读者搜索和检索到所需要的相关图书。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图书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图书种类、数量的不断丰富,使得常规的公众图书馆借阅量、馆藏量以及图书借阅人呈现出大幅度提升的情况,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今公众对图书借阅的需求。

3.信息时代下图书管理服务的方式

在信息时代下,尤其是移动通讯、计算机软/硬件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图书管理服务的内容呈现出不断丰富、不断完善化的趋势,由传统模式下的单一借书模式,逐渐向读者信息完善化、图书信息完善化、服务信息不断优化等多种模式方向发展,为推动和优化图书管理服务内容,体现全方面的、真正意义上的图书管理服务内涵奠定了基础。

三、图书管理服务的提升渠道

1.图书管理员服务能力的提升。图书管理员是读者开展借阅活动的主要接触者,一名图书管理员的优质服务能给读者提供较好的服务体验,同时也符合当今社会的历史发展潮流,因此强化和优化图书管理员的服务能力显得非常重要。

首先,应从丰富和完善图书管理员的职业技能抓起,重点强化对图书管理业务技能的培训,从如何减少读者等待时间、加快读者借阅手续办理等方面着手,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其次,应重点强化对其知识性的培训工作,因为图书管理员所管理的图书存在着数量大、种类多、知识繁杂的特性,为了更好的为读者提供服务,向读者提供更为全面的介绍和可借鉴的思路,需要对其知识性的培训工作,最大限度提升图书管理员的知识涵盖面;最后,应做好图书馆自身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人常说“门面好才能生意兴”,重点做好图书的日常清理、维护及保养工作,使图书一直处于“较新”的状态面对读者,避免“垃圾效应”情况的发生。

2.强化服务管理工作。图书馆作为一项面向于大众、面向于人民、政府基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图书馆的管理服务工作、完善服务管理体系,实现“亲民于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重要工作方针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就目前来看,公众图书馆的服务管理人员受长期以来“铁饭碗”等思想的限制,在面对大众服务、向读者提供优质化服务方面仍有较大的欠缺。

为有效解决当前图书馆面临的服务管理意识差、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应重点做好强化服务管理工作。重点应从几个方面做起:首先,以强化图书管理员的服务意识为目标,开展和落实好相关服务意识的提升工作,理清图书管理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以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读书阅报需求为目的,实现对图书管理员意识提升的培训工作;其次,加大对图书管理员标准化服务的培训和管理工作,以专业化、规范化的要求为基准,要求大众图书管理员要按照标准、要求执行,在着装、言行等方面开展好培训和管理工作,实现提升图书管理员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的目的;最后,加大对表现优异的图书管理员的表彰和示范性奖励工作,通过树典型的方式,以经济奖励和经济处罚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其他员工向典型学习,最终达到严格要求、实现标准化服务的目的。

3.服务方式的优化。随着近几年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移动通讯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的图书馆已使用了信息化管理的方式,但在很多大众图书馆中如何做好信息化管理的优化工作上尚存在一定的缺陷,为此应加大信息拓展和信息宣传工作,起到服务方式优化的目的。

应扩大宣传工作,借鉴微信公众号的信息宣传能力强、传播速度快、服务平台统一化和优质化的优势,吸引广大读者能积极参与到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和完善中;加大对网页信息浏览平台的建设工作,通过借鉴优秀网页信息宣传平台,优化网页信息浏览平台的网页布局、浏览方式、查阅方式,最大限度满足不同类型读者对图书信息浏览、查阅的需要;加大对图书信息内容的完善与建设工作,通过优化和完善图书信息涵盖的各项内容,给读者提供多种类型、不同方式的查阅方式,为读者提供更便捷的图书信息管理服務。

总结

图书管理服务过程是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尤其是近几年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图书管理服务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更为便捷的服务,为读者实现快速图书信息浏览、图书借阅过程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同时也使图书管理服务的内容和内涵进一步得到了拓宽和拓展。伴随着各项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管理服务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读者提供更为便捷服务、更为舒心的服务提供新的发展契机。

参考文献:

[1]董迎娣.知识服务,知识构建新进展--以国科图各研究所文献情报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型实践[C]// 全国知识组织与知识链接学术交流会,2013

[2]郭常玉.基于以人为本的图书管理服务路径研究[J]. 中国科技投资,2017(21).

[3]仵淮林.大数据环境下数字图书馆面向用户的服务组织研究[D],2015.

猜你喜欢
管理服务图书管理
新时期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面临的突出问题及政策建议
新形势下老干部群体特征研究及新型服务形式的探索
以人为本做好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
论图书管理工作问题及解决对策
医院统计报表数据在医院管理服务中的常见问题研究
信息化条件下如何创新图书管理
谈数据挖掘为图书管理提供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