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这门课该补了

2019-09-10 07:22周彩丽
教育家 2019年17期
关键词:系鞋带劳动素养

周彩丽

不会扫地,不会做饭,不会整理书包,五年级了还不会系鞋带……这是部分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情况。“会不会劳动不重要,好好学习才是正事”“打扫卫生是不体面的事”……这是一些家长、学生的劳动观。劳动教育成为惩罚犯错学生的惩戒手段,成为繁重课业之余放松的“娱乐活动”…… 这是一些学校的劳动实践现实。这些现象让人忧心。

教育部印发的2019年工作要点中提出要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推动各学校“创新劳动途径,确保劳动教育课时,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在学生劳动素养缺失的现状下,补上劳动教育这一课尤为重要。

学生劳动素养堪忧

“我带过的一个学生,上五年级了还不会系鞋带。”安徽省蚌埠市新城实验学校老师石润鸿一连列举了好几个学生劳动技能缺失的案例。

石老师班上,有不少学生不会“扫地”。有个学生在班级卫生扫除中负责擦墙,没带抹布,竟然用湿巾代替。“她想不到濕巾不仅吸水量小,而且能清洁的面积也很小,需要跑很多趟才能擦完一面墙。”还有的学生用撮箕盛垃圾时,需要老师提醒才会用手去扶撮箕。

在河北省梁各庄学校郑艳兰老师看来,初中生应该做到有条理地整理自己的学习生活用品;能洗衣服、做简单的饭菜,照顾好自己的基本生活。但是就她的观察,学生根本做不到这些,有些学生的书包、桌子里的东西很乱,却不会整理。

农村孩子的劳动能力也在降低。甘肃省酒泉市第五中学马立平老师说,他带的初中学生,很多不会做饭,不会缝纽扣,不会补衣服。而随着农村土地转让,会干农活的学生也少了。

广东怡福中学教学主任阮春明说,学校、班级安排给学生的劳动任务,学生都会去执行,但他们缺少劳动的积极性和热情,劳动的主动性欠缺。

新时代劳动教育需拓展思维

问及学生劳动素养缺失的原因,不少老师提到家庭包办让学生缺少劳动实践。用湿纸巾擦墙的学生,经石润鸿提醒后回答“家里有家政人员,从来不用做家务”。郑艳兰老师说:“现在的家长太溺爱孩子了。不愿让孩子‘吃苦’,剥夺孩子的劳动体验。家长代办多,不相信孩子处理事情的能力,不给孩子锻炼机会,久而久之,孩子就懒得动了。”

劳动观念偏颇也是原因之一。那个五年级还不会系鞋带的孩子,虽然上幼儿园时老师、家长都教过,但孩子没学会。家里也觉得不是“大事”,不会也没关系,此后都给他买不用系鞋带的鞋。此外很多老师、家长都把学生学业放在第一位,认为劳动不重要,读书才是“正事”,有些家长甚至给孩子传递出劳动不体面的观念。

马立平认为学校的客观条件也限制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他所在的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劳动课,没有劳动农场,上级部门出于安全考虑不允许学生外出劳动,“这都是学生劳动技能丧失、劳动体能下降的原因”。马立平说:“1999年我刚参加工作时,组织学生搬玉米、挖野菜、种树种花,回想起来真美好。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教育也是为了让学生未来生活得更美好,学生基本的劳动素养绝不能丢。”

阮春明认为,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应该拓展思维。“新时代需要学生参与的体力劳动确实少了。习近平总书记说,‘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我们要带着学生开展创造性劳动,由过去的苦干向‘巧干’发展。学校的学科课程、社团课程、校本课程等都需要注入创新思维。”

猜你喜欢
系鞋带劳动素养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热爱劳动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系鞋带
新款赤足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