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2019-09-10 06:03林艳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6期
关键词:学生学习学生发展课程整合

林艳

摘要:整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的特点,课程整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实现的美好愿景之一。基于课程整合的原因,笔者将从跨学科整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科内整合,打造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这两个方面来論述整合的重要性。

关键词:课程整合 学生学习 学生发展

随着“课程”不断发展不断演变,课程整合犹如一个时代的产物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整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的特点,课程整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实现的美好愿景之一。基于这样的现状,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让学习真实发生,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整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平日的数学教学中,笔者也有意将课程整合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串联”,在一次次的探索实践中,发现课程整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极大的帮助,无论是跨学科整合还是学科内整合,都能够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跨学科整合——数学与美术相融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作为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在上美术、音乐课的时候兴趣盎然,积极性非常高,而且在上课的过程当中会有异于平常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快乐与思考中知识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均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在数学课上,学生的学习兴致相比之下就有极大的落差,学生的兴趣很难被调动起来,“学”的兴趣不浓厚,被动学习占多数。基于这种情况,笔者分析了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美术和数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性”,能够找到它们之间的“衔接点”,所以在组织教学时,便有意将数学与美术课程有机地整合起来,让美术辅助数学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笔者在三年级上册的《轴对称图形》一课中尝试将数学与美术进行整合。首次尝试,选择在原本数学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加入美术元素,在新课环节让学生画一画、折一折。新知教学之后再进行巩固。提出让孩子动手剪出自己最喜欢的轴对称图形。一节课下来,教学环节很顺畅,重难点也突破了,孩子们学得也饶有兴趣。可是,总觉得这节课少了些什么。课后,我们团队在一起评课议课的时候,有老师说:“你刚才上了一节完整的数学课。”听了这样的评价,笔者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这时才认识到,只是将数学课和美术课合并在了一起,而没有“变加为融”。究其根源,这其实还是一节彻头彻尾的数学课。于是,大家又进行了新一轮的探讨,在团队老师的讨论和交流中,茅塞顿开。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大幅的删减与改动。我想,对于这节课中数学知识与美术知识的整合而言,仅仅是把教学内容穿插在一起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要想成功地将课程整合在一起,更多的是要我们老师用心将其“融合”。于是,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三剪两画一欣赏”。首尾呼应,首先让学生自己画出蝴蝶。在随后的对比中意识到对称,然后自由剪出对称图形。在剪对称图形的时候感受到对折的作用。再利用微课微视频对学生进行对折后裁剪的视频教学。在学生会剪出这样的对称图形之后,再让学生自主探究认识轴对称图形。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剪出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这样,一节课下来,孩子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很多孩子认为这就是一节美术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轴对称相关知识的回忆,在回忆的基础上再动手折一折、剪一剪,孩子在得到了美的熏陶和享受的同时,锻炼了动手动脑的能力,夯实了轴对称知识基础,完成了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

所谓整合,并不是简单地将两个不相干的课程放在一起。要想达到最终的目的,我们首先要了解两个学科的共性,也就是找到你要所教授的课程与另一课程之间的衔接点,由衔接点发散开来,细细思考,细细揣摩,最终找到你想要的并抓住它,教学目标也就一蹴而就了。而整合的最高境界就是“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并理解所需要学习的知识。

二、学科内整合——打造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教学“分配律与交换律”这一章节中,原本的教学安排是: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但是在笔者以前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在学习乘法交换律的时候对于加法交换律中所运用的学习方法(猜想—验证)模糊不清,甚至忘记了方法,更有甚者认为在减法运算中也可以使用交换律。基于这些问题,笔者思考,如何能让学生更有意义有系统地学习?为了加深学生对交换律的理解,在教学中,笔者将课程结构进行了调整,将加法交换律与乘法交换律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加法分配率和乘法分配率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整节课下来,虽然教学内容较原先一节课有所增加,但由于学习完加法交换律之后直接学习乘法交换律,所以大部分学生能够驾轻就熟地将加法交换律中的学习方法顺延在乘法交换律中使用。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试图将此验证方法运用到减法和除法运算中,事实证明,这是行不通的,但也通过验证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且明确了交换律在何种运算下能够使用。这样的设计,不仅仅通过教学内容顺序的调整,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猜想—验证”这种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整合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有自主性,并且让学生理解在其自身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之后如何去应用,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思维方式。由此看来,这样的整合所达到的高度是“按部就班”的进行课堂教学所无法企及的。这样的整合才能够将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这四个方面密切联系起来,形成互相交融的有机整体。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才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才真正做到让学生全面、持续的学习与成长。而此时,恰恰充分体现了为“学”而“整”。

总之,无论是跨学科整合还是学科内整合,上述证明,这些整合都能够达到1+1>2的效果,虽然还缺乏一定的科学论证和严谨,但笔者相信通过不断地尝试和努力,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能力会有所提高,与此同时,课堂教学也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长此以往,学生才能在“整合”中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在“整合”中拥有更完善的数学思想,获得更好的数学教育。从而体会最“本真”的学习,体验最自然的学习状态。

参考文献:

[1]黄志红.《课程整合的历史与个案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人民教育》编辑部.《小学数学创新性备课》[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张齐华.教学《交换律》[J].黑龙江教育(小学文选版),2007(12).

猜你喜欢
学生学习学生发展课程整合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鱼水情深,相得益彰
谈微课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整合的探索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