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打开与世界交流的大门

2019-09-10 07:22
消防界 2019年15期
关键词:战友消防摄影

1988年3月24日下午2时许,上海嘉定发生火车相撞的重大事故。在现场,吴学华选择事故车厢顶,居高临下全景式俯拍。“这样离救援现场更近些,既可抓拍到抢救者与被救者人物的情状,又可大视角表现现场气氛。”他说。

在军警民携手努力下,一个受伤的日本女孩即将获救。他举着相机,透过镜头紧紧盯着取镜框里受伤的女孩:她的一条腿受了伤,白袜洇着血迹。人们小心翼翼地托着、举着、扛着她,尽可能不让她受到二次伤害……女孩眼里流出泪水。此时,他的闪光灯霎时亮起,《1988上海火车相撞事故抢险纪实》定格。

这幅作品获得世界新闻摄影组织和国际记者联盟在匈牙利举办的世界新闻摄影大展金奖,这是新中国赢得的首枚世界新闻摄影大展金奖!随着这幅作品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展出,中国消防事业逐渐进入世界视野。

吴学华介绍,改革开放之初,消防在中国的社会地位并不高。他1975年参军到上海公安消防总队时,媒体报道消防的新闻并不多见。消防面对的是公众,但公众却不了解消防,这让他感到非常困惑。后来,在一次送别牺牲战友的追悼会上,他竟然没有看到牺牲战友一张生前的工作照。他感到震惊!他认为,消防战线会英雄辈出,必须记录下他们的影像,让社会对消防有一个全新的再认识。他萌发了做战地记者的想法。

吴学华从小受家庭熏陶,有一定的摄影基础。他行动起来,利用星期天和业余时间,主动下中队拍摄战友们的工作生活影像,勤学苦练摄影技艺。1980年代初,报纸经常组织摄影比赛,他鼓足勇气投稿,未料频频斩获大奖。影响力出去了,他顺势成为了一名专职消防摄影师,终于有机会去跑火场了!

“消防成为我的职业,摄影又如意地成为我的专业,自然就多了一份责任担当,境界决定事业高度。”吴学华说。为了随警出动,他吃住在单位,结婚后申请把家安顿在消防队,生怕错过任何拍摄机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夜间火灾频发,他干脆守在“119”指挥中心,只要看到接警员出警调度,便迅速抢上指挥车,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一个人要用自己的作为,对得起自己的职业、对得起自己的战友、对得起那些在火场上拼杀的兄弟。他的相机就是他的眼睛,他的相机就是他的灵魂。”吴学华常说,“我的‘眼睛’能看到战友对他的瞩目与期盼,我的‘灵魂’能感受到那些牺牲的英灵对他的渴望与叮嘱。”

《1988上海火车相撞事故抢险纪实》获得国际大奖后,他一发不可收拾。1990年,《咫尺搏击》获英国埃塞克斯国际摄影沙龙比赛一等奖;1995年,《烈火金刚》获得了美国《大众摄影》举办的“伟大的1994”国际摄影大奖赛一等奖,《抢救》获美国西北国际攝影沙龙比赛最佳作品奖并获美国摄影学会金牌奖,《冲向火海》获阿根廷摄影学会金奖……

吴学华深刻意识到,消防需要大世界,更需要大世界的胸怀;消防需要走出去,更需要走出去的文化。成长期的中国消防事业尤为需要借力改革开放,创造更多“第一”和“唯一”的开创性业绩,赢得世人更多的关注与尊重。

改革开放以来,吴学华摄影作品先后到达40多个国家或地区展出。1991年,他应邀参加法国巴黎第20届国际摄影艺术个人风格展,其消防摄影独特视角赢得好评;1993年,他应邀赴美国纽约大学作中国消防摄影创作主题演讲,反响热烈;1995年,他应邀赴日本领取“人类与地球”国际摄影大赛最高作品奖,被《朝日新闻》社大篇幅专题报道;1996年,他应邀参加法国阿尔勒世界摄影艺术节,他的消防代表作《烈火金刚》备受推崇,被选为这届艺术节的海报。当年,法国马赛消防局通过他的作品,从此与上海消防建立了联系,至今两地已保持20多年的业务互访交流。1997年,吴学华荣幸代表中国参加第24届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代表大会,期间与国际摄影界同行交流分享了中国摄影和消防事业发展的成果; 2004年吴学华百余幅消防摄影作品代表中国消防崭新形象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世界警察运动会上展出,成为这届运动会上的一大亮点……

吴学华的摄影作品打开了中国消防与世界交流的大门,使人们了解了一个时期中国消防队员的职业状态和人道精神。更重要的是,通过他以一个消防队员的勇气和自信向国际摄影领域发起的冲击,使世界看到了中国社会的风貌以及正在发生的巨变。而他自己,也以被世界摄影界的认可与尊重,成为提升中国摄影高度的人。

猜你喜欢
战友消防摄影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战友永在我心里
来生还要做战友
漫画说消防
消防也幽默
消防意识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