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

2019-09-10 07:22徐翠琼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34期
关键词:指导策略小学语文

徐翠琼

【摘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相当重要。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本文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作了系列探讨,旨在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

一、拓展阅读,增加阅读量

学好语文,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课内外有机结合,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才能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才是学习语文的正确的道路。

1.单篇带整本

我们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选自一本书。比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选自梁晓声的《母亲》,《卡罗纳》是选自《爱的教育》中的一篇文章。像这样的课文,我们应做好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点,巧妙地带领学生去阅读整本书。

在执教四年级上册《一个豆荚的五粒豆》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对豌豆熟悉吗?生:熟悉。师:在童话世界里,豌豆也是有生命、有思想的。你们看——五颗小豌豆从豆荚房子里跳出来了,来到这个世界上,五粒豌豆即将分开时,它们的命运将如何?学生开始各抒己见。师:想知道故事的结果,就要去阅读这本书。(老师一边讲一边课件出示《安徒生童话》这本书,顺势将这本书推荐给学生阅读。)

在这个片段中,老师巧妙地由课内阅读带出课外整本书的阅读,搭起来课内外联通的桥梁,将有限的课堂学习引向无限的课外阅读,把学生由课堂带到更广阔的课堂外面。

2.关注作者,推荐书籍

在课内阅读教学时,可以和学生走进本课作者,了解一下作者的生平事迹、写作背景等。比如:学习了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的《蟋蟀的住宅》,让学生搜集有关作者法布尔的资料,了解法布尔的生平事迹或创作经历,了解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的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然后向学生推荐《昆虫记》,让学生看书的封面的一些序言来获取重要信息。关注作者后,学生才能走进作者的生活和内心,才能对作者的作品产生阅读期待。

3.相同主题,适度拓展

教师在教授相同题材的文章,可以向学生推荐同类题材的读物,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是民间故事。老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千零一夜》《列那狐的故事》《非洲民间故事》等。五年级第四单元以“家国之殇”为主题,教师可向学生推荐阅读“热爱祖国”为题材的读物,如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七律·长征》《沁园春·雪》,闻一多的《七子之歌》等同一主题的书籍,进一步感受爱国之情。这样不仅使学生加深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及运用,还可以提升阅读问题的能力。

二、设置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一些趣味性强、情节生动的文章或书籍容易吸引学生。像这样的书,我一般会选其中比较精彩的篇章,利用课前三分钟分享给学生,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汤姆.索亚历险记》,我选取“汤姆约贝奇、哈克及几个伙伴去山洞探险,在洞内迷路”这部分精彩情节讲,当学生听得兴致勃勃时,我戛然而止,不再往下读,说:“今天的故事讲到这里,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学生很着急,想知道故事的发展,这时我就引导“自己可以去图书馆借来阅读,就知道结果如何啦!”就这样,学生的阅读欲望就被激发起来了,课后主动借书或让家长买来阅读。

三、预测想象,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一本书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封面,从封面了解一些信息,然后预测这本书的内容,接着让学生进行原文阅读,看看他们预测的内容是否与原文内容一致,这种阅读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一颗超级顽固的牙》,在教学的开篇我首先让孩子破解封面,通过猜一猜,想象故事里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师:课件出示书的封面仔细观察,你从封面发现了什么?生1:我从封面知道作者是英国的夏洛特·米德尔顿。生2:我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塔比莎。生3:我知道这本书讲塔比莎有一颗……师:猜一猜,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在关键时刻,老师停下来,让学生想象发生的故事情节。学生纷纷将自己的想象的故事情节讲出来。师:是像你们猜的这样吗?我可要打开这本书了,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有趣的故事。”

学生通过阅读书中的内容,和自己的猜测的情节作比较,学生自己乐在其中,预测书中的人物可能发生什么事情,巧妙的达成阅读引趣的目的。

四、导读,导趣习法

有些书籍趣味性不够强,但文学效果非常好,可以通过上好阅读指导课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推荐学生阅读《史记》,借助五年级上册第6课《将相和》这篇文章,先巧妙导入,明确这节课的主题,然后指导学生阅读《将相和》中的精彩片段——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了解文中大概内容。接着,运用精读法深入理解、分析人物特点,并让学生对文中人物性格特点进行小研究,最后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分享交流,学生对文中的人物感兴趣了,顺其自然激发学生阅读《史记》的欲望了,而且通过阅读指导课,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对于阅读这种趣味性不大的名著不再感觉困难。

五、对比读,开阔学生的视野

把内容或形式相近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将有关内容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更充分、深刻,既看到差别,把握特点,又开阔眼界、活跃思维,提高鉴赏能力。

1.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的比较阅读

很多文学作品被搬上银幕,但这些影视作品与原著又存在差别,所以可以利用好这些差别,引导学生比较品味,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文学作品《小嘎子和小胖墩比赛摔跤》,只是小说《小兵张嘎》中的一个人物描写片段,主要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賽摔跤的情境。而被拍成影视作品的《小兵张嘎》则是写抗日战争时期,张嘎梦想成为一名小八路和为奶奶报仇与鬼子龟田斗智斗勇,最后成长为真正的八路军小侦察员的英雄故事,电影却增删某些情节,突出主题,增添了一些娱乐性。

2.相同题材作品的比较阅读

同一题材的作品作者不同,在写作上选材、立意、风格、反映主题、语言表达上等方面的不同,其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如中国的《西游记》与美国的《绿野仙踪》。《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现了人民群众惩恶扬善的愿望和要求。而《绿野仙踪》则写的是奇幻冒险的童话故事,重在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灰心丧气,要有勇气坚定地追求目标。学生通过对比阅读,能找到两本书的相似之处,体会到两本书的不同之处,而且在比较、鉴赏中提高鉴赏能力。

阅读是一个人的终身事业,老师是学生阅读的指导者,也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者。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学生阅读素养,是老师的首要工作之一,让学生爱上阅读,通过阅读获取属于自己的体验、能力,这样的阅读才会是更动人、更持久、更有效的。

参考文献:

[1]林丽琴.用比较阅读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J].文学教育(下),2013.

[2]瞿卫华.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课程开发策略初探[J].教学与管理, 2014.

[3]肖瑶.中学小说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指导策略小学语文
区角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