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礼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2019-09-10 07:22高峰
高考·中 2019年12期
关键词:传承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高峰

摘 要:中华民族以“礼仪之邦”著称。新时代,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传统“礼文化”必在其列。追寻“礼文化”的渊源,“礼文化”蕴含着现代高职教育所需的宝贵资源与精神追求,基于高等职业院校的特质,寻求“礼文化”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礼”重个人修养、重秩序规制、重人际合作。传统“礼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有其意义。“礼”重个人修养,为出彩职业人生提供保障;“礼”重秩序,为现代职业社会运作之本;“礼”重人际关系,为合作提供桥梁。

关键词:“礼仪之邦”;传统文化;传承;思想政治教育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礼节的民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礼乐文明传承已久,从古至今在整个文化发展过程中,各朝各代都非常重视“礼”,礼正国定。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周初制礼作乐,既在制度层面上,也从文化层面上奠定了“礼文化”发展演进的基础。《汉书·艺文志》诸子十家,以儒为首,六艺中礼、乐、射、御、书、数,“礼”排在第一位。

一、“礼文化”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

传统“礼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发展中的智慧结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两者之间联系紧密,它们有共同的实现目标和价值追求。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传统“礼文化”,不但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而且它更大的意义在于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较多的应用启示。

二、“礼文化”与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传统“礼文化”既蕴含着当今社会良性发展所追求的境界,同时它也为现代教育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提供了宝贵资源。从高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目标看,现代社会需要的是不但是高技能的人才,也是兼具高素质的职业人才。

(一)“礼文化”重个人修养,为出彩职业人生提供保障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礼记·大学》的基本纲领,或者也可以说是“大人之学”所追求的最高的境界。所谓“明德”就是指光明美好的德性,而“明明德”,前面的明是动词,是彰显的意思,所以明明德,指的是彰显光明美好的德行。而亲民指的是,要将这种光明美好的德行,推及到民众身上去,革除蒙昧,开发民智。然后共同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止于至善”。

《礼记·大学》是儒家经典。中国还有其他一些传统文化当中也会强调德字,为什么不同学说不同流派观点不同,但是在“德”字上面会有这种不约而同。在诸子百家,各自核心纲领在表述上面有不同,但不约而同都以道德修养,作为一个基本前提和保障。比如道家德《道德经》明确标榜了道和德这两大核心纲领。儒家的思想一直都还在强调立德和修身。墨子的兼爱和非攻,法家通过外在的一些行为规范来约束社会共同体的人,希望这些外在行为规范,通过长期的这样一种令行禁止,能够内化为个人的修养。

我们将为什么立德,因为德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寻找最美现象、评选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等,就是想把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注入社会,注入人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也可以从很多人的身上,感受到学习到这种强大的力量。

高职院校大学生要想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走得远,在职业阶梯上扎扎实实地稳步前进,成就出彩的职业人生,是不能够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个人素养与德行养成作为保障。

(二)“礼文化”重秩序,为现代职业社会运行之本

传统“礼文化”是在尊崇秩序的基础上,追求一种并非法律所维持的秩序体系。《论语》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文化”的本义和功能是通过对人的约束,来维护封建的上下级差秩序。

有自由而不流于放任,有矛盾而不失和谐,有变化而不失秩序,有民主而不失教化,有批判精神而不失传统规制是现代社会的特征。而在当前,无论是社会层面,校园层面,还是职业层面,秩序的构建与维系都亟需加强。唤起人们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与进行自觉的践行,培育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的人,是高职人才培养应有的社会担当。

(三)“礼文化”重人际关系,为合作架起桥梁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些也都是中国传统“礼文化”折射出的有益元素。爱国才能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敬业才能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诚信才能赢得良好的发展环境,友善才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协调人际关系,必须坚守做人做事的原则,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重。要讲正气,重大义,心胸坦荡,才能获得真正的朋友。

我们还可以将自身与他人的关系上升一个层次,即如何建立我国和他国的和谐关系。“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站的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的住;自己要事事行的通,同时也要使别人行的通。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说:“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意思是说,有了茂盛的树根,才会有丰硕的果实;有了充足的灯油,才能发出明亮的灯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们的地域文化可以不同,我們的地理位置可以不同,我们的发展道路可以不同,但是我们可以建立和谐关系,共同促进发展。如何在职场中与同行者“共同去认识”呢?“礼”就是和而不同的纽带与桥梁。

猜你喜欢
传承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