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辽代壁画中看契丹的狩猎工具

2019-09-10 07:46赵淑霞
人物画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辽代契丹狩猎

摘 要:辽朝,作为中国游牧民族契丹族在北方广袤的草原上所建立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自契丹之名出现到1125年被金国灭亡大约700年间,成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兴盛的一个时代,为中国古代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契丹族最初以狩猎畜牧为主要经济方式,转徙随时、车马为家是契丹民族典型的生产生活方式,狩猎在辽初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后随着契丹社会经济渐趋封建化的进程,狩猎的作用和地位不断下降,但契丹族始终保持着游牧渔猎的生产生活习惯,建国后狩猎成为契丹社会的娱乐方式。

关键词:辽代;壁画;契丹;狩猎

契丹族狩猎历史悠久,狩猎工具之于契丹人有着特殊的意义,也是研究契丹社会极为宝贵的实物资料。契丹族的狩猎工具多种多样,在辽代壁画中有大量的描绘和反映。

猎马是契丹狩猎生活中最主要的狩猎工具。在契丹人心目中分量是极其贵重的,契丹人爱马,几乎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契丹人在狩猎活动中使用马的历史由来已久,在狩猎生产当中,马即是猎人的骑乘工具,也是驮载狩猎装备和猎物的运输工具。契丹人骑乘的马种类很多,但犹以契丹马为主要,契丹马是典型的草原马种,被认为是蒙古马的祖先,也是契丹骑兵战马的主要来源。契丹马身高一般不超过 1.32米,小头细颈,高头长腿,体型弯曲,骨骼低下,矮小结实皮毛隔热好,外部蓬松的毛发能够御寒,对于草原恶劣环境能够完美地承受。马在辽墓壁画中出现的频率很多:内蒙古敖汉旗皮匠沟1号辽墓壁画马球图;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东沙布台乡宝山村宝山一号墓的《一人三马图》;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热水乡二八地1号墓的《备马图》、《契丹草原放牧图》等近四十幅。

猎犬主要用于捕杀地上奔跑的动物,嗅觉灵敏,动作敏捷,又忠于主人,是契丹人狩猎时必不可少的伙伴和助手。契丹人最钟爱也最名贵的猎犬谓之“细犬”,产于漠北,辽墓许多墓壁画中对细犬都有描述。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浩特花M 1号辽墓、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康营子辽墓、库伦六号辽墓壁画等均有其形象出现。其中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浩特花M 1号辽墓绘于前墓室北壁外层门洞上方的壁画中的一对细犬描绘相当详细:小头、细身、尖嘴、小耳、长颈、长腿、长尾。细犬体型虽小,但迅猛机警。

猎鹰也是常用的狩猎工具,主要用于捕杀天鹅、大雁、野鸭之类的飞禽。猎鹰种类很多,最好的猎鹰谓之“海东青”,其身小而健,其飞极高,身形俊美、凶猛异常,被视为猎鹰中的上品,是狩猎中的重要帮手。辽代猎鹰题材的壁画很多:内蒙古敖汉旗喇嘛沟辽墓的《备猎图》、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前勿力布格M 6号墓、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七家M 2号辽墓、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浩特花M 1号辽墓、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床金钩M号辽墓、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康营子辽墓、翁牛特旗解放营子辽墓壁画和传世辽画《还猎图》上都有海东青形象的反映。

契丹在立国前狩猎生产与军事战斗合二为一,游猎生产所需的工具即是战场上的武备,弓箭是契丹族的最主要最常用的狩猎工具,上至飞禽,下至走兽,均可以用弓箭射杀。在古代,弓箭的发明及广泛使用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不仅大幅度地提高了狩猎劳动的生产效率,而且也提高了社会经济在人类早期经济生活中的地位。《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9中记载:“弓以皮为弦,箭削桦为杆”正是契丹族弓箭的写照。弓箭使得人类能够轻松捕杀到速度更快的野兽和禽类动物,随着不断的改进,弓箭的精确度更高,杀伤力更大,由最先开始的木质弓,到后来的复合弓,射程更远,精度更高,其中箭头改进使得弓箭的威力更强大。《辽史拾遗补》说:“燕北膠弓,坚韧不易折”,可见辽代契丹人制做的弓箭十分精良。辽代狩猎绘画中几乎处处可见弓箭,例如内蒙古赤峰宝山辽墓就绘有一张弓和三只羽箭,几案左侧悬挂弓箭和箭筒。庆陵和敖汉旗北三家辽墓壁画中也绘有背着弓箭的待猎者等等。弓箭的发明让人们与动物的较量中获得了优势,使得人们能够较为轻松地猎获野生动物,极大地促进了狩猎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鹿哨狩猎特有的工具,是用来诱鹿的工具。鹿是契丹族猎捕最多的动物,契丹辽地的气候及自然地理环境都非常适合鹿的生长发育,鹿又有极强的繁殖力,且鹿性情温顺,易于捕获。在契丹的辽墓壁画中有表现山间雌雄双鹿的内容,在库伦1号墓中墓道壁画也绘有鹿拉车的形象。契丹鹿哨为木制,状如牛角,至今仍为达斡尔和鄂伦春猎人所应用,达斡尔人称之为“鹿笛”,鄂伦春语呼作与呼作“乌力安”。辽代契丹贵族,最常用的猎鹿方法是撒盐哨鹿,又称舔咸鹿。《辽史.国语解》载:“鹿性嗜咸,洒硷于地以诱鹿,射之。”这种猎鹿方法,在《辽史.营卫志》中有详细的记载。

锤,是契丹族的一種小巧方便、用途广泛的的小猎具,是一种有执柄的猎具,也叫炼(链)锤,实际上就是民间所说的流星锤,主要是用以击杀小动物,如抓兔等。链锤由柄(一端有孔的圆木棒,长约30厘米)、链(皮绳或金属链),锤(用铜、铁或石料制成)三部分组成,这种猎具的长处是既可以投击远处的猎物,也可以在近距离时持柄甩击,不用时向腰带一插,方便携带。这种链锤在辽宁省义县等地的辽墓曾经出土,这类猎具虽很原始,但简单有效,至今应为蒙古猎者喜用。

狩猎是契丹族最初的主要生产、生活方式,狩猎工具的运用和不断进步,增强了契丹族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使契丹人的狩猎愈加轻松,效率更加提高,生活水平也大幅提升,加强了契丹族人的主要生计方式和经济活动,使得通过猎获得衣食所需的狩猎活动能够在契丹民族的历史中长期存在。狩猎工具的运用使契丹的狩猎活动得以始终贯穿于社会生活当中,在生活资料补给、军队的骑射习武及建国后娱乐等方面均产生了重要作用,对辽代契丹人宗教,风俗,文学作品及绘画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谷天双 吴天喜.契丹族狩猎经济考略[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04).

[2]丛密林.契丹骑兵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8,(05).

[3]张国庆.辽代契丹贵族渔猪活动考述[J]..社会科学辑刊.1993,(03).

[4]冯恩学.辽代契丹马具探索[J]..考古学集刊,第14集.

[5]包玉良.辽代马具饰探索.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J].2018,(03)

[6]内蒙古赤峰宝山辽墓发掘简报.文物.1998,(1).

作者简介:

赵淑霞 (1964—),女,本科,研究员,研究方向:北方民族学、民俗学、佛教文化。

赤峰市博物馆,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猜你喜欢
辽代契丹狩猎
寻找契丹族遗迹
北汉来使 酒宴上“殉职”
壁画“刘三取钱”漫谈兼论辽代戏剧题材
中国古代琥珀艺术
狩猎还是偷猎
恐龙是怎么狩猎的?
契丹喝死外交官
秀逗原始人④狩猎惊魂
契丹学学科体系的理论建构
狩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