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2019-09-10 07:46马青
人物画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育策略心理健康互联网+

马青

摘 要:本篇文章就"互联网+"环境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展开相应论述。首先对教育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如心理教育重视度不高和教育模式比较单一等,都会对教育质量的提升有所阻碍。随后阐述了三点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包括注重教育模式的选择、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建设优质教育队伍,希望能对有关人士的研究提供有利参考,为教育领域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与学生正向思想观念的引导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等都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对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进行合理规划,对"互联网+"环境下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积极影响。

1."互联网+"环境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难点问题

1.1心理教育重视度不高

有些学校在长期发展中,会将大量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在教学活动、教师资源以及学生学习的管理中,而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有所忽视。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会给"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良性思维观念的树立带来一定阻碍,有时还会干扰到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发展方向。如学校若没有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明确安排,导致教育机械化或形式化等问题的出现,那么则会在浪费时间与人力成本的同时,影响到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与理解,间接增加了后续教育工作的难度。若学校没有对学生或辅导员的反馈意见与建议给予重视,而是依旧以固化的教育机制来开展相关工作,那么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利于学生的协调发展,这些都是心理教育重视度不高的体现。

1.2教育模式比较单一

单一、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经很难在现阶段的"互联网+"环境下发挥出良好作用。若学校故步自封,没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多元化意识,那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便可能一直处在可维持的状态中。如有些学校会受区域环境限制影响而保有传统的教育理念,并习惯了特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若此类学校为了满足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求,而在没有做好健全准备的基础上强行将新型的教育模式应用到了日常工作中,那么辅导员的教育思路便可能受到干扰,严重时还会影响到学生对待相关课程的心态,需要学校根据自身发展特点来正确选择教育模式。

1.3教育人才资源缺乏

人才资源较缺乏也是影响"互联网+"环境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原因之一,与辅导员专业基础薄弱以及校内人员管理体制生硬等都有着一定联系。如部分学校会因缺少人力资源而聘用了专业能力不高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这种情况的出现就容易降低教育工作的实施效果与学生心理引导的准确性,若不对辅导员进行系统培训与指导,还会弱化其职能价值。若学校没有将人性化理念融入到人员管理体制中,那么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便可能有所下降,不利于教育工作与学校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最终导致优秀人才的流失,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无形的压力与负担。

2."互联网+"环境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2.1注重教育模式的选择

要想让心理健康教育在"互联网+"环境下发挥出最佳效果,为学生心理素质的强化提供可靠平台,那么学校就要对教育模式的创新与科学选择给予关注,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中入手。第一,学校要明确互联网环境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制约性与融合性关系,以客观、灵活的视角来选择契合度较高的教育模式,以免影响学生的关注点而弱化了心理教育的实施价值。第二,学校要对当前所应用的教育模式进行进一步剖析,并对模式中的漏洞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行及时整改,从而为教育活动的规范性与时效性奠定坚实基础,防止教育目的与教育模式相脱节情况的出现。第三,学校要对教育模式的阶段性更新提高重视,以此来更好的顺应"互联网+"环境的变化规律与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安全、优质的学习平台。

2.2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将以人为本理念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机结合,不仅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有辅助性效果,还对"互联网+"环境下学生个性差异的展现有很大帮助,有利于辅导员更深入的了解学生的主观心理,从而为后期教育计划的妥善制定创造有利条件。如有些学生在面对就业问题时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对于一些存在焦虑或自卑心理的学生,辅导员则要对其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并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对此类学生提高关注。这样学生便能在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下得到思想观念上的转变,以更自信、更乐观的心态来面对就业问题。所以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前,要做好充分的调研与准备工作,以实事求是的视角来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特点,从而为教育活动的有序推进铺设稳固道路,助力学生健康发展。

2.3建设优质的教育队伍

"互联网+"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需要足够的人才资源作为支持,而对优质教育队伍的建设工作加以重视,不仅对人才利用率的提升有支撑性作用,还对队伍整体组织结构的强化有重要影响,需要学校把控好教育队伍的建设目标与重点。首先,学校需要对辅导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質情况进行全方位考量,并对其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等内容有所了解,来为后期教育队伍的组建提供人才保障。其次,学校要对各阶段辅导员的工作落实质量进行基础评价。这样学校便可以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有所掌握,而辅导员也能基于评价结果来及时调整教育方案中的不稳定因素。最后,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培训活动的方式来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水平,使其在深造学习和经验积累中不断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来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心理引导服务。

结论:如今,很多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都能对教育模式的选择与教育计划的实施方向等进行细致研究,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稳定、良性的学习环境,来为优质人才的培养注入宝贵力量。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细节问题与阻碍因素,专业人士也能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及时分析,并结合学生的思维观念与校内文化特点等,来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以此来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金倩."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J].作家天地,2019,(24):95,99.

[2]林蕾.试析"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20):40.

云南省保山中等专业学校,云南 保山 678000

猜你喜欢
教育策略心理健康互联网+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