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力,新动力

2019-09-10 07:22彭穗燕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28期
关键词:学校管理积极心理学教育

彭穗燕

【摘要】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积极关系的影响因素。积极心理学对于教育工作者影响更大、更积极,一方面是有积极的启示作用,另一方面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主要体现在“积极评价,科学管理;积极培养,优化队伍;积极沟通,促进合作;积极开发,整合资源;积极‘五施’,助力成长”五个方面。本文从这五个方面出发,研究探讨积极心理学理论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教育;学校管理

积极心理学( Positive Psychology)是美国心理學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以 Seligman(塞利格曼)等人在2000年1月发表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优秀品质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中国积极心理学专家彭凯平教授在清华大学组建了工作团队,致力于专业研究,使积极心理学中国化。其中,专家团队把影响人的成长的要素概括为六模块:正面情绪、良好人际关系、投入、成就感、人生意义、品格优势与美德。积极心理学专家们认为,人的六大美德包括:正义、节制、智慧、勇气、仁爱与升华。好的心理体验有1.0版,那就是HAPPY,快乐基于感官。而2.0版,是Well-Being,即积极心理学所倡导和追求的蓬勃人生。现实课堂上,我们所做的事还真有不少无意的束缚,生怕内容多教不完,以讲代学,在缺乏研究学法、研究学情的情况下教,使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这样的课堂没有活力、缺乏生机,教师和学生难以展现蓬勃人生。笔者认为,积极心理学理论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很好的导向性,对教育工作者影响更大、更积极,尤其是在以下五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一是积极评价,科学管理;二是积极培养,优化队伍;三是积极沟通,促进合作;四是积极开发,整合资源;五是积极“五施”,助力成长。因此,希望能借力积极心理学的科学理论,寻求科学教育方法,为学生注入“心动力”,帮助学校寻找“新动力”。

一、积极评价,科学管理

评价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既是对前一阶段工作绩效的总结,也是下一个阶段工作的新起点,即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价的依据是管理制度和工作目标,评价的作用在于诊断,总结得失,发现问题;评价的作用在于导向,体现价值追求;评价的作用在于激励,让受评者获得肯定与赞赏,更坚定、有力量。积极评价就是让评价发挥以上三方面作用以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学校需以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科学管理,实施民主管理,体现人文管理。品牌学校与普通学校的区别,首先是在管理制度的完善上的区别,比如考勤制度:优质的品牌学校以考勤激励教师员工积极、投入、高效工作,并以良好的出勤率为基本保障体现多劳多得。同样是早出晚归,同样是加班加点,如果是基于对工作的热爱,对学校集体荣誉的珍惜,被集体所需要,教师乐在其中。而如果仅仅是条文规定,不得不加班,可能有的学校教师会怨声载道。这透露出的是刚性要求缺乏积极评价做基础,背后更为深层的原因是缺乏成就感、意义感所致。笔者认为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应体现以人为本。制度的制定、修改完善应以确保“爱与自由”作为目标追求,让各方代表参与其中,共同建言献策;应通过宣传让大家明白,制度有约束性,但其目的不是为了约束,有章可循是为了维护公平、体现正义。

完善的制度还需有良好的执行,良好的执行需以透彻的理解及全面的预见性为前提。因此,把基础性的工作做足,制度的科学性、全面性、可行性才能体现出来。制度的执行应体现原则性,有的学校规矩很多、制度不少,可制定后却束之高阁,作为摆设,使管理混乱。出现问题后分析不难发现:不重视执行,评价不及时而导致管理不到位。这对于一个组织的破坏力是不容小看的,对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是有害的。假如不能执行,这些制度就是假的、虚的、空的存在。因为一是没能利用好制度,通过评价区分出执行得好的,及时给予肯定以及激发保持良好的执行力;二是没能利用好制度,反馈出落实不到位的,应及时给予指出,以帮助改进,从而提高执行力。制度是实施科学管理的重要前提,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充分发挥人、财、物的作用,有效利用好时间与空间。比如,某校为了倡导家校合作,制定了教师家访制度,但多年没有执行情况评价,该校该项制度该项工作被虚化、边缘化。逐渐地,原来重视家访的老师也松懈了,以上学、放学时段和家长做简单交流代替了,或以发信息、电话沟通代替了。后来出现了家校关系紧张,配合乏力的问题。于是在分析查找原因,并寻求整改对策时发现,传统的家访方式还是值得保留。因为面对面的交流让孩子、家长更好地感受来自学校、来自老师的关爱。教师进入学生家庭,能了解到更多的关于孩子成长条件与环境的信息,更利于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因此,学校要向教师和家长介绍家访的意义与目的,并在每个学期组织家访工作交流会。同时,家访工作也纳入学期工作绩效考核,通过树立榜样,表彰该项工作做得出色的教师,实施积极的评价,营造了制度执行的良好氛围。

二、积极培养,优化队伍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校之本。2018年年初,国家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具有前瞻性与战略性的具体要求。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管理者的重要职责。职后培养需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以及成年人在岗、在职的现实条件,着眼于教师发展、着眼于立德树人。

国家以及各省市对教师发展做了整体培养规划,重视程度与培养力度逐步增强。在良好的外部环境带动下,学校内部如何借力挖潜也是刻不容缓的,因为教育改革形势要求主动适应,且教育培养是一项迟效性的系统工程。如果学校没有基于实际的长远规划,即使进行了培训,也仅限于个别教师的受益,而不能激活内部整体的活力与潜能。有经验的学校管理者更注重规划,在教师队伍管理中,特别重视教师培养课程设计,既面向全体,又注意满足个体需求,让全体教师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近年来,很多学校对校本培训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有更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安排,普遍通过以下几方面积极培养教师:第一,请进来。请专家名师培训教师,推荐名家专著供教师学习,力求站在巨人肩膀上,少走弯路。第二,走出去。让教师拜师学艺跟岗学习,通过名师工作室,以校外优秀同行为师,与优秀同行结伴同行,借力校外各种学习资源,在观摩学习中开阔视野,学习新理念、新方法。第三,动起来。以丰富的校内活动提升专业能力,比如交流读书心得或工作经验分享,开展教学观摩研讨等,利用好内部教师的差异,互相取长补短,各种组合进行合作学习,使教师的校园生活丰富起来,使工作与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每间学校教师培养的成效各不相同,教师队伍学风好、成长快的秘诀在于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学校积极培养教师很重要,但如果缺乏作为学习主体——教师的积极与投入,也是难以取得良好成效的。因此,有经验的管理者会先读懂教师,引领教师通过SWOT分析,制定个人成长规划,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校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帮助,把教师培养计划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培养目标明确,措施具体,成效可测。在教师培养上,体现出基于学校,为了学校,通过学校的总体思路,展现出校本培训特色和人才培养战略以及管理智慧。

三、积极沟通,促进合作

家庭对学生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终身老师。因此,学校教育应主动与家庭、与社会密切配合,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构建教育合力。这已是社会共识,但现实中存在着许多不如人意之处。比如家校合作的表面化,误以为召开了家长会,或举行了家长开放日就足够了,实际上家校合作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缺失与不足或是因为客观原因造成,比如教师事务杂,班额大,任务多,家长忙,也可能是教师与家长主观上都忽略了家长的影响力。笔者认为,教育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多方合作,首先是要争取家长对教师的支持,争取教师对家长的支持。尤其是幼儿及小学阶段,此阶段是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是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如果家长关注、指导不足或缺位将造成不良后果,再优秀的的教师都无法代替家长。因此,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我们应让家长认识到家长与教师的几层关系,并维护好。首先,大家都是孩子的老师,所以是同事关系,同事就要互助,一起研究。第二是同学关系,同学就是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第三是朋友,珍惜相识的缘份,怀着感恩之心相处。第四是合作伙伴,互助才能共赢,形成合力。因此,积极沟通很有必要,只有积极、有效沟通才能形成共识,步调一致,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四、积极开发,整合资源

教育不是闭门造车,教育不只是学校承担。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学校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关于课程领导力的要求。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校友是资源,博物馆是资源,社会热点事件是资源……笔者认为,教育并不缺少资源,而是缺少利用资源的意识与智慧。注意开拓进取的管理者,会为寻求资源而努力,而不只为坐等帮助而焦虑。尤其是网络时代,如何利用好现有资源是值得深入探讨的。比如笔者某次校调研听课,先听了一位工作两年的语文教师的课,之后约请他一起听一位工作了六年的音乐骨干教师的课,并组织他们交流。类似这样的小范围、跨学科的研讨,也是十分有意义。因为语文教师与音乐教师的课程安排刚好是错开的,如果这两年来她们能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备课、互相听评课,相信他们的成长也会更好。办法总比困难多,缺乏创新思维,深陷其中的人或者习以为常或者怨天尤人,但问题始终还是问题。如果有积极的心态,有改变现状的决心,有改变现实的行动,相信自己、相信团队,说不准可以想出四两拨千斤的办法来。开发资源相对于利用资源难度更大,需要的勇气也更大。教育管理者的智慧,既体现在仁爱之心,更体现在勇气,要勇于改变现实、挑战自我。积极开发资源对于师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曾有一位校长很羡慕地对另一位校长说:“你真好,认识那么多教育專家。”另一位校长回答说:“你也可以,只要你愿意。”我很认同,两位校长相比而言,后者更积极,他为了学校的发展,主动结识优秀的教育专家与其同行,并争取他们的支持。

五、积极“五施”,助力成长

教育人共同的梦想是助学生圆梦,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让学生幸福并具备获得幸福的能力。所以,要让学生学会与自我、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我们要了解学生,了解共性,了解个性,了解需求,了解优势……而了解需要倾听、需要俯下身、需要共情、更需要智慧。以人为本的教育一定是尊重人的教育,是敬畏生命的教育。尊重人的教育首先教会师生、员工自尊自爱,其次才是互相尊重。其中,很重要一点是教师和家长应尊重学生,不揠苗助长。而要尊重学生就要“五施”,从而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提升积极关系可从以下几方面付诸行动:

第一,颜施。学习“迪香式微笑”,如清华附小的三张名片是微笑、感谢、赞美,窦桂梅校长的人文管理使关系更和谐,校园更有温度。成年人在教育孩子中言传身教、示范引领,学生学到的不是规定动作,而是切身感受到被爱,从而有爱的回流,在互动中形成“心流”,这也就是中国积极心理学专家彭凯平教授所指的福流。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毕生致力于研究成功人士的高峰体验和巅峰表现。他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提出了“FLOW”这个概念,清华大学心理系主任彭凯平先生把它翻译成“福流”。福流是一种感觉、状态和体验,是指一个人在自觉自发的前提下,对某一活动或事物表现出浓厚而强烈的兴趣,并能推动自己全身心投入进去,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进入一种完全沉浸其中的状态。

第二,身施。身施指的是握手、对视、记名字等身体力行的传递信息的方式。我们可以结合礼仪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交方法,学做现代文明人。在学习体验与实践中沟通,建立良好关系。教师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积极使用爱的五种语言,尤其是肢体语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摸摸学生的头表示赞赏,拍拍他的肩给学生信心。

第三,言施。语言是沟通的工具,友善的人更受欢迎,因为友善的人一定有善言与善行,语言表达透露出心态是否积极,修养是否良好。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多用肯定的言语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当然,学生毕竟是成长中的人,免不了犯错,教师有责任帮助其改正,所以批评也是少不了。但批评不能代替教育,教育也不能没有批评。批评时注意维护学生尊严,注意方法才能取得预期效果。因此,我们要学习积极主动式回应及三明治式批评的方法。

第四,心施。培养积极心态,表达感恩与乐观。对于学生,要始终充满期待,哪怕是后进生也要有静待花开的淡定与从容,发自内心地呵护与给予鼓励。优秀生是每一位老师都喜欢的,但对于学业成绩落后,调皮捣蛋的学生不少老师是嫌弃、厌烦的,这其中除了对学生失望,也有自责与乏力感、挫败感。如果,教师能怀着感恩之心乐观对待,相信教师与学生的潜能将会得到更好的开发。

第五,眼施。教师的高尚在于具备慧眼禅心,克服无意视盲,善于培养正念与觉知,每天能欣赏学生的点滴进步,以正面的角度看待问题,传递正能量。比如,当发现学生在检测中成绩不理想时不责备学生蠢笨,不急躁抓狂,而是检讨自己教法不适应部分学生,从而耐心加强个别辅导,在此过程中寻找到更适合此类学生的方法,享受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

总之,从积极心理学到积极教育再到积极人生,体现的是新的心理科学对教育行为的影响。好的教育影响便是教育者不忘初心,好的教育必定有好的成效。换句话说,一切不良行为是因教不得法、学不得法,责任人或是家长或是社会也可能是教师以及学生本人,且多是无意的。被动消极与主动消极都应努力克服,主动积极与被动积极都值得提倡。王阳明认为,保持快乐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能够通过自身的智慧和修行去获得的。以爱育爱,爱出爱返。习得性乐观造就幸福人生,积极心态培养积极行为必将取得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美)马丁·塞利格曼.真实的幸福[M].洪兰,译.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2010.

[2](美)马丁·塞利格曼.持续的幸福[M].赵昱鲲,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3](英)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庄莲平,王立中,译.文汇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学校管理积极心理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诚朴决策管理学校的探索研究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管理是最高效的管理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