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层浪

2019-09-10 07:22鲍修洁
高考·上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诗词教材作文

鲍修洁

新课标提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让学生去自主学习的动因,无非就是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然而,在高中阶段,学生迫于升学压力而学习语文,老师也同样因升学压力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关注的重点在于应试技能和应试成绩的提高。如今学生面对语文可谓“心如止水”激不起一丝波澜,作为语文老师,很有必要要在学生平静的心湖中投入一块“石子”,让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去阅读、去写作、去探究。

很多教师认为班刊建设只是针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其实不然,班刊为学生提供了更为自由和广阔的展示舞台,老师的正确引导,可以让班刊发挥更大的效力。争强好胜是中学生共有的心理特征,而班刊的创办恰好能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从而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享受对自我价值的满足。如何利用班刊和学生的这种心理,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对此,我做了几点尝试。

一、从走出教材到回归教材

当下的语文课堂,老师们的教学模式都已成定式:介绍背景,介绍作家作品,理清思路,分析写作特色,总结中心思想。学生被动接受,语文教学被束缚在课本上,一切都围绕课本而生,要想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要深入解读文本,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做到一切源于教材,又要做到走出教材,开创一条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道路,寻找新的教学资源。

为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于是我大胆尝试让学生走出教材学语文。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愿望。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出现一些有争议的内容,例如,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关于“人生如梦”的人生观,究竟是消极还是积极的,再如,《先秦诸子散文(选读)》中“荷蓧丈人”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何为夫子?”的主语的争论,还有诗歌中一些字的推敲。在课堂上点出问题之后便将这个问题留给学生,以小作文的形式布置成课后作业,最后筛选出分析精彩的文章,推荐到班刊中,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进而激发学生去自主探究课文的一些细节部分。因此我在在班刊中,特意设置了“你说我说”的板块,倡导有效利用图书、网络等,通过课后查找与课文相关的信息,综合自己的观点去解读,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维,这样不仅让学生上课认真听讲,更激发了学生深入学习语文的激情,拓宽了学生思维和眼界。

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将生硬的课本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知识,充实且扩大了原有的知识结构。真正做到源于教材,走出教材,最终又回归教材。

二、从强制训练到自觉创作

如今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问题有两点:

一是作文教学的功利性,“看范文——模仿——再看范文——再模仿……”成为学生训练作文写作能力的基本模式,过分强调各种各样的“格式”和“技能技巧”,归纳出所谓的“模式”,导致学生的文章中充斥着虚假和做作,学生似乎变成了为作文而作文的“机器”。

合理利用班刊,向学生开放作文课堂,以班刊作为作文训练的辅助,进行写作教学,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致力于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其实很多同学的文采都很好,但面对老师布置的作文,却选择应付了事,他们认为日常作文无法体现他们自己的才能,而班刊的征稿,并不限制文体,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更自由更广阔的平台,让他们重拾写作的兴趣。同时,班刊中“时事热评”板块的设立,让学生主动去关注时事,不仅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而且还为议论文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二是教师的“批”和学生的“改”的断层。教师无论是面批还是全批细改,其结果都是劳苦而效微,甚至是无效。学生看到教师的批改,多是看看就算了,很少会有同学认真研究老师的评语从而去修改自己的作文,我认为这是一种“兴趣”或是“激情”的缺失,班刊“课堂优作”板块,选择平时的优秀作文进行展示,鼓励认真作文的学生,并以此引导他们学会修改作文,精益求精。许多学生为了能够选入班刊,主动将作品拿给我修改,化学习兴趣为学习动力,把动力升华成能力,让他们真正学会鉴赏作品,进而掌握修改作品的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三、从“小课堂”到“大语文”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致用”,多实践方能出真知。文学素养不是靠老师教,学生学了就会的东西,它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具体要靠学生的自觉实践,才能得到真正的培养。

为此,我在班刊中设立了“话里话外”小说专栏和“诗露花语”诗歌专栏,鼓励学生创作小说,写诗填词。“诗路花语”专栏鼓励并引导学生使用一定的诗歌表现手法来创作诗词,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古代诗词之后,用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将诗词扩写成一篇小短文,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巩固了课堂知识,还让他们学会运用这些表现手法,经过多次训练,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有了很大提高。让学生爱上古典,爱上诗词,这时,他们就会认真学习,想方设法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古典文化底蕴。

让学生不再为写作而写作,用心书写方能有好文章,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动笔的积极性,也在不经意见提高了學生的文学素养,这对日常写作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技巧不难,难的是对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有效利用班刊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在此我只是做了一些浅陋的尝试,仍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改进,让班刊这颗看似微小的“石子”,打破语文这片沉寂的湖水,让文学的波澜在学生的心湖慢慢扩散,让学生爱上语文。

猜你喜欢
诗词教材作文
教材精读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