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2019-09-10 07:22黄建宁
高考·上 2019年12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高中数学策略

黄建宁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门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种新型教学方式逐渐被运用于课堂教学当中.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法能够快速抓住学生注意,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导致了学习效果差异较大,进行有效的问题导学教学设计,可以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育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亟待进一步深入探索。本文就此探讨了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法;应用;策略

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需要教师采用新颖、独特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都很强的学科,需要将“问题导学法”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综合素质,

1.“问题导学法”的概念

“问题导学法”是目前比较新颖、独特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其核心是将课堂教学的教转变为导,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然后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来思考问题,自主探索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不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通过引导让学生去自主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目前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成效的提升,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这就需要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及知识之间的横纵关系,能够举一反三,这些能力的养成仅靠教师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自己去主动的探究、思考及解决。由于我国教育体制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从以往教育过程来看,陷入了重人文轻理的误区,自古以来,虽然我国在数学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在数学课堂上,很多教师还是采用文科式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导致目前很多高中数学教学都是教师讲题及学生做题的状态。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高中数学学习的最佳状态就是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并乐于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从中来发现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3.1激发兴趣,解决问题

高中阶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通过学习树立的自信心会对数学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都很强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一定的难度,学习过程中涉及着大量的计算,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长此以往,便会失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而采用“问题导学法”则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兴趣的激发,在良好的问题设计下,帮助学生逐一解决问题。

3.2彰显主体,高效课堂

目前,很多高中数学教学采用的还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着教师所传输的知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都是引导学生反复练习数学习题,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改明确提出要体现学生在教學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起着引导和组织作用,要为学生营造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来解答相关的数学问题,增强师生将的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3.3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将“问题导学法”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时,首先教师要对数学课堂进行深入分析,合理的将数学问题导入到课堂中,鼓励学生去自主探究学习,这也是与新课改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相吻合。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索,自身数学实践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4.应用对策

4.1结合数学教材与学情,设计合理性、层次性的问题

将“问题导学法”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时,通过合理设计问题作为课堂导入工具,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数学教材内容,合理设计课堂问题,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所以在设置问题时,要确保所设置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并结合学生的学情,确保新旧知识之间、上下知识之间能有效的衔接,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其导学作用的发挥。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内容时,教师首先要详细分析教材内容,结合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运用。教师可以为学生出题:求解x2-2x-3<0,给学生留一分钟的思考时间,通过解答过程让学生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和解法,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

4.2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发挥好问题导学的作用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教学,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转变成形象化和具体化,引导学生积极的探讨数学问题,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例如,在学习《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内容时,如果教师仅凭教材上的图形很难让学生理解,因此,可以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制作相关的三维立体图形,向学生提问点、线、面之间存在几种位置关系?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从而直观、准确的归纳出点、线、面之间存在三种位置关系,即包含关系、相交关系和平衡关系,让学生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

5.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问题导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学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问题导学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精神,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充分利用“问题导学法”,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合理设计课堂问题,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石珺.课程教育研究.2018(11)

[2]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李春杰.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9(01)

[3]通过问题导学法,优化高中数学教学[J].黄海涛.学周刊.2019(16)

[4]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索[J].胡君.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5)

[5]借助问题导学法促进高中数学教学[J].吴奇芳.当代教研论丛.2019(03)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法高中数学策略
高二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讨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