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成长、快乐种植之“蔬菜成长记”

2019-09-10 07:22寇田张洪岭
关键词:松土蔬菜种子

寇田 张洪岭

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各种教育理念如雨后春笋般应时而生。一朵“走进绿色、亲近自然”的科学探索之花在平原县腰站镇小屯小学附设幼儿园悄然开放。

《指南》中指出:儿童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为了让幼儿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我园开辟了种植区域。小小的区域为孩子们埋下了好奇、好问、好探究的种子,给孩子们一个观察与发现的空间,让孩子们亲近自然,喜欢探究,体验种植的乐趣,亲身经历种植活动,观察蔬菜种子成长过程。

农民的种植是为了收获果实,而我们种植是为了让幼儿融入自然,真正成为大自然的主人。

孩子们通过亲自松土、播种、浇水,观察幼苗出土、间苗,体验植物成长、体验收获,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大自然的现象,产生了喜爱种植、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松土、播种是幼儿活动的主体,在种植植物时,各班教师提前做了规划。在老师的带领下,幼儿积极参与松土的过程,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体会到劳动果实来之不易,从而培养了爱惜劳动成果的品质。播下种子也播下了希望,生机勃勃的种植区蕴含着无穷的生长力,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主动探索精神。浇水播种之后,就需要管理,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幼苗的生长变化,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只有具备植物生长的条件,植物才能茁壮生长。松土、浇水、撒种时孩子的积极性不是很高,随着种子一点点的出土发芽,孩子的好奇心就表露出来了,种子萌发的力量给他们带来了震撼。每天早上来园后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去观察自己种的蔬菜,通过观察把新发现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这样孩子们慢慢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进一步培养了初步的探究能力。随着幼苗的渐渐长大,苗间的空隙也变得越来越小,孩子们观察到苗稀的地方苗长得又绿又壮,苗密的地方却又黄又弱。孩子们怀着好奇心问老师,这时,老师适时鼓励孩子主动探索,积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办法想出来了,孩子们很兴奋,老师就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幼儿进行间苗,同时告诉蔬菜苗的数量要适中,让孩子们知道植物生长也需要一定的空间。

蔬菜的生长过程也是很重要的观察过程,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蔬菜生长的每一个环节,让幼儿懂得任何一个管理环节都是根据蔬菜的生长情况进行的。这样就给孩子提供了一个亲身感知、认识、实践的新天地,同时还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自由成长的天地。实现了以大自然为课堂,在与泥土、植物的互动中培养幼儿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幼儿是活动的主人,老师们在引导幼儿管理、观察的同时,还要引导幼儿发现植物生长的微妙之处,并做好观察记录。收獲阶段,幼儿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还通过看、摸、尝、嗅等获得新的经验感受,用语言加以描述,锻炼了幼儿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幼儿懂得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我们把自然还给孩子,让种植区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乐园。

缺乏沃土,再多的种子也无法开启孩子的智力,如果能从自然中培养孩子丰富的感受性,就如沃土中撒下种子,自然就会开花结果。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是知识的主要源泉。”我园正是遵循这一教育理念,为孩子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把大自然当作重要的教育资源,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自然教育的内涵——“在蓝天下读大自然的书”。

猜你喜欢
松土蔬菜种子
蔬菜
桃种子
清晨
可怜的种子
蔬菜也“疯狂”
温室栽培黄瓜的土、肥、水管理技术
在庄稼地里松土时我发现一小节骨头
蔬菜的哀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