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让成长更美好

2019-09-10 07:22于金兰
关键词:共育家校班级

于金兰

寒来暑往,满载着希望和欣慰,我们全校师生与家长,共同走过了一段难忘而又幸福的时光。以成长为主线,努力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尽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致力于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醉心于改变教育教学的科研范式。重视家校合作,努力营造共育氛围,从探索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努力提高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探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协调一致的新内容、新方法、新途径,探索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积极开发家校合作课程,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

一、 了解,让家校共育的基础更牢固

同样的教室,同样的教师,为何学生的成长不同,素养不同?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孩子生活在不同的家庭里,从小接受着不同的家庭教育和影响。所以,了解学生家庭,认识学生家庭的多样性,是学校和家庭建立建设性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1. 走访座谈,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了解学生家长教育方式,为家校合作共建提供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2. 建立班主任和学生教师观察记录,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这些举措为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成长情况提供原生态资料。

二、 制度,让家校共育的组织更严谨

1. 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的组织模式为“学校家长委员会——级部家长委员会——班级家长委员会三级机制。班级家长委员会是开展活动的基本单位,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协助班级开展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2. 建立家长学校,加强家长队伍建设。每年新生入学第一天,校长都会给家长们上“为人父母第一课”。每学期组织两次专题讲座,根据家庭、家长的实际,合理安排适当的学习内容,如家庭教育的原则与方法,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和创造力培养,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绿色上网等。

3. 建立家长沟通交流制度。家长教育不只局限于讲座形式,更应根据家长的需求和兴趣,以他们亲身经历和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作为鲜活的教材,使他们得到相应的家庭教育的知识。

三、 培训,让家校共育的行为更规范

1. 从转变教师的家庭教育观念入手,先改变教师,再改變家长。具体做法是:

(1) 实施“青蓝工程”,助力新班主任的成长。给青年教师配“导师”,让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与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老师“结对子”,鼓励优秀教师分享管理经验,与新教师交流管理方法和管理心得。“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周期为1到3年,德育处、教务处对师徒教学相长的互动进行动态管理,师徒帮扶关系视帮扶效果而定,可以持续3年,也可以1年,结束后另结对子。

(2) 开展“四个引领”,提升青年教师的综合素养。课堂引领。让班会课堂教学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孵化器,开展基于高品质学习班会的实践与探索,每年展示交流研究课数十节;学习引领。制定青年教师专项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参加学习、研讨、培训,做到培训系列化、层次化,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教研引领。让校本研究成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鼓励他们开展基于日常教育教学问题的小课题研究,同时依据班级管理实践,进行探索,反思,开发“每月一事”融德校本课程、“爱劳动”课程和“花儿朵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阅读引领。让专业阅读成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成立班主任教师阅读联盟,采用专业阅读+教学反思、线上分享+线下交流的形式,引领读出教育的思想,读出教学的感悟。

(3) 开设“班主任论坛”,提高班主任的“解题”能力。为了强化班级管理,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增强班级工作经验交流,德育处牵头每月举办一次班主任论坛活动。

2. 学校组织家长培训活动。为了确保家长培训的实效性,两条线双管齐下:一条线是由班主任对其班里的家长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是针对班里孩子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另一条线是学校对全体家长进行培训。学校正在按计划自编培训读本,就如何做好小初衔接工作、批评与表扬的艺术、消除代沟、学生健康等话题与家长进行探讨,为家长解疑答难。同时邀请优秀家长现身说法,介绍他们的教子经。

四、 活动,让家校共育的霓裳更华美

1. 举办多样化家长会。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各阶段的保教任务,每学期期中,学校均设计组织卓有成效的家长会,家长会的形式灵活、内容丰富,有报告式家长会、交流式家长会、展览式家长会、表演式家长会、会诊式家长会等。

2. 设立学校开放日。使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体验久违的学校生活。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安排家长参与学生诗朗诵表演,进课堂听课,与师生共同参加花儿爱劳动基地的作物种植、管理与收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 邀请家长进课堂。充分发挥家长职业资源优势,积极推动聆听窗外声音活动,邀请有专长的家长进课堂,为学生教育教学服务。例如:我们邀请当医生的家长来给学生们举行健康知识讲座,邀请消防支队的家长来给学生们举行消防安全知识讲座,端午节家长走进教室和孩子们一起包粽子做香囊等等。

4. 组织各类活动。围绕“品行有温度、学习有品质、读书有香味、运动有习惯、生命有色彩”的育人目标。学校构建了品行课程、书香课程、艺术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等花儿校本课程体系,开展了书香十岁生日仪式、书香家庭表彰、知名儿童作家进校园、淘书节等读书系列活动,开拓了孩子们的视野格局。组织开展了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培养体育、艺术教育“2+1”技能等活动,充分发挥花儿爱劳动基地的综合育人作用,将课堂从教室延伸至大自然,学生、教师、家长一起亲近自然、亲身体验、共同描绘田园课程的美好画卷。

5. 招募花季护航志愿者。学校是全区第一个开启爱心护学活动的学校,一开始就得到了广大家长的支持与响应。花季护航活动从开始的门口指挥交通,扩展到现在的学校门口指挥交通、劝阻学生门口购买地摊零食、校园内规范学生上下楼梯的行为等各个方面。在两个多小时里,志愿者们纠正乱穿马路、占道经营、践踏草坪等各种不文明、不守纪的行为,指挥校门口汽车、自行车、电动车调头、停车。每位家长从不同角度来感受、来体验、来换位思考,唤醒了他们内心深处的自律,确保了广大学生的人身安全。

6. “走亲访校”,培育亲密家校关系。为更好解决各学段之间的衔接,让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学校开展“走亲访校”行动,形式灵活多样,有参观校园、走进课堂、参与课间操、家长课堂、座谈交流、现场答疑、家庭教育沙龙等,师生像走亲戚一样,在同学段学校和相邻学段学校中开展互动交流。

7. 开展“亲子工程”,助力幸福家庭建设。同读一本书、互写一封信活动,以书为媒介,以信为舟楫,拉近两代人的距离,打开家庭教育的“双通道”。同做一次志愿服务以及共赴一次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尊重他人、热爱劳动,也让学生与家长理解彼此、理解他人。“美丽21天,好习惯养成”活动,让孩子的生活更加精彩。

五、 科技,让家校共育的时空更广阔

1.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电脑和智能手机早已走入寻常百姓家。创建班级QQ群和家长微信群,更好地和学生家长沟通。QQ群和微信群交流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频、链接网址等,极大地丰富了家校沟通的内容,逐渐成为了家校沟通“永不落幕的家长会”。

2. 视频课堂。视频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可以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活动。视频课堂的内容不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还扩展到了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家长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拍成视频传给老师,让老师隔空指导。视频课堂已成为教师的在线辅助教学工具,也是家校共育的“心灵驿站”。

学校是一方净土,家庭也是爱的港湾,只有两者的渠道畅通,才会永保澄澈透明,永保爱的颜色。家校合作,会让学生的成长更美好,会让学生在健康成长的过程中,绽放出生命的华贵与精美!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班级
班级“无课日”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